APP下载

开明绅士刘少白六见毛泽东

2013-04-29孟红

党史纵览 2013年6期
关键词:士绅延安

孟红

1948年3月1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中说:“我们不要抛弃那些过去和我们合作过、现在也还同我们合作,赞成反美蒋和土地改革的开明绅士。例如晋绥边区的刘少白、陕甘宁边区的李鼎铭等人,在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以后的困难时期内,曾经给我们以相当的帮助,而在我们实行土地改革的时候,他们又并不妨碍和反对土地改革,因此对他们仍应采取团结的政策。”

毛泽东在文中提到的刘少白,1883年6月30日生于山西兴县黑峪口村,是清末秀才。1911年,刘少白在太原参加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后返回故里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少白加入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互济会”。1931年,将其北平公馆(原纪晓岚的阅微草堂,今虎坊桥晋阳饭庄)作为中共河北省委的秘密联络点。1937年8月,经王若飞、安子文介绍,刘少白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6月,他又经刘少奇批准为秘密党员。他是一位集秀才、士绅、共产党人三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其一生先后6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二人相互尊重,彼此信赖,结成了一段革命情谊,被后人传为佳话。

首赴延安,喜见毛泽东

1938年6月,时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兴县分会经济部长的刘少白,首次千里迢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此行一是为接上党的关系,二是为转道西安购买高质量的印钞用纸。

在延安,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部长的王若飞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朋友,并带他去见暂留延安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刘少奇指示刘少白说:“要充分利用你有利的社会关系继续开展工作,当好秘密党员,不公开身份,与组织保持单线联系。”

王若飞还特别安排时间,领刘少白到王家坪,专门拜见了毛泽东。

一见面,毛泽东十分热情地握着刘少白的手说:“我早听若飞同志说过你了。你是前清贡生,又是民国议员,还是秘密共产党员,我毛泽东久仰大名了。”

接着,毛泽东关切地询问起晋西北的经济情况。一年前,刘少白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发动兴县开明士绅筹资6万元、粮食700担,还创办了兴县农民银行,支援了八路军大笔饷银和大批粮食。

当毛泽东听完刘少白创办兴县农民银行的简要经过后,高兴地说:“好你个刘少白,一席话、一支烟,就从人家士绅们口袋里把钱掏了出来,真不简单啊!你们发放农贷,办纺织厂,推动物资流动,也是好办法呀!”

略作停顿,毛泽东深有感触地总结说:“我曾说过,全党同志都要学会做经济工作,如果我们的战士连饭也没得吃,衣服没得穿,边区人民的生活丝毫没得改善,何言抗日救国啊!”

听着毛泽东这些深入浅出的话语,刘少白非常佩服和激动。

这次,刘少白还和延安的书店建立了业务关系,回兴县后,立即成立了“新运书社”,为八路军干部战士、地方青年以及阎锡山军队官兵提供了如《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联共党史》、《八路军军政杂志》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等方面的进步书刊。

二赴延安,两次见毛泽东

1942年5月21日,刘少白和牛友兰组织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到延安参观学习,刘少白作为参观团副团长率团第二次访问延安。

在延安,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受到延安各界的热烈欢迎。陕甘宁边区银行还特邀刘少白座谈,就银行工作交流情况和经验。在王若飞、杨尚昆召集的座谈会上,刘少白盛赞延安、盛赞共产党。

6月29日,毛泽东、朱德在青年食堂设晚宴招待参观团,宾主间畅谈甚欢。

7月9日下午4时,毛泽东亲赴交际处访晤晋西北来延安士绅。见面后,他亲切地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和大家围桌畅谈。交谈历时5个小时,涉及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减租减息”、“三三制”政策等问题。

当论及国际形势时,毛泽东胸有成竹地给士绅们详加分析。他睿智地指出:“此反侵略战争是世界上最大的战争;在欧洲有苏、英、美的亲密团结,今年可能打垮德国;在太平洋上有中英美的团结,明年可望击溃日本……”毛泽东还就大家关心的“三三制”问题、整风问题及中共对根据地各项政策一一作了介绍。稍后,略作停顿,毛泽东微笑着环视大家,又介绍了减租减息及交租交息政策在中国施行的必要,他说:“这些对于农民和地主雇工及资本家都有好处,但欲在全国执行尚需经过广泛的宣传,使大家都有此共同认识才行。”

毛泽东还就参观团提出的抗战胜利后国内团结问题作出阐释。他除了对中共此次“七七”宣言内容有所阐述之外,还挥手做个坚决的手势,铿锵有力地声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抗战中坚持团结抗日,在战胜之后也是要坚持团结建国的。”接着,毛泽东以陕甘宁边区情况为例,指出:“人民普选的参议会与‘三三制的民主政权,乃团结各个阶级共同抗日最好的政治形式,战后自然需要贯彻此种精神,团结各个阶级的人民,共同建设民主共和的新中国。”最后,毛泽东表示对于团结抗战的前途非常乐观,进一步指出:“战后中国必定是民主的中国,农工商学兵各界都要继续团结,方能达此目的。”毛泽东还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只有与党外人士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党外人士的权利。”

刘少白仰视着面前神采奕奕、侃侃而谈的毛泽东,听得非常入神,钦佩之情愈发增添了几分。大家一边听一边频频颔首,纷纷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兴味盎然地向毛泽东发出各种请教。当有人提出五四运动对于革命的影响与中共整顿三风的关系等问题时,毛泽东含笑作了解答。

随后,毛泽东还与大家亲热地拉起了家常,详细询问各位士绅姓名及家庭情况。当得知士绅中间有的子女在八路军中工作时,毛泽东当即流露出钦敬之情。当毛泽东看到刘少白时,他握着刘少白的手,关切地说:“听若飞同志讲,你这次来,还带了3个孩子到延安来上学。而学校方面却讲什么住房困难,不好解决。我一听这话就很不高兴。住房困难是事实,可我们有两只手呀,没住房,可以动手挖窑洞嘛,怎么能把你少白老的孩子拒之门外?”刘少白连忙说:“有主席一句话,问题就解决了,就请主席放心吧。”毛泽东听刘少白说问题已经解决了,脸上才现出宽慰的笑容,并夸刘老先生很有政治眼光,把自己的子女从小就投进革命熔炉冶炼。

这次座谈直至晚上9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与毛泽东告别。当晚,刘少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毫无睡意。毛泽东一番独到的见解,使他深受教育和启发。他对感同深受的老先生们说:“这次有幸亲耳聆听毛主席与咱们的谈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同时,毛泽东雍容儒雅的风度、坦诚相见的襟怀、幽默深刻的谈吐,都给刘少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在百忙中亲临宾馆与参观团全体成员畅谈国内外大事,长达5个小时之久,这既表明了毛泽东对晋西北士绅参观团来延安访问的重视,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之伟大英明,使那些士绅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策更深信无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们—致表示要与中共生死与共,绝不辜负党中央给予他们的这一最高礼遇。

回到驻地后,刘少白即兴赋诗两首:《颂毛泽东主席》、《颂朱总司令》。《颂毛泽东主席》全诗如下:“堂堂华胄,历史永垂,开化最早,进化最迟;一治一乱,循环不已,内忧外患,史不绝记;今遭日寇,残暴无比,当世英雄,谁知时机?只有毛公,决策无疑,持久抗战,天下风靡;中国不亡,胜利可期,如此伟人,东方列斯。”

回到晋西北后,刘少白代表参观团分别撰写了《晋西北士绅参观团留别延安各界书》和《晋西北士绅参观团敬告晋西北各界同胞书》。在接受晋绥《抗战日报》记者的采访时,刘少白代表士绅们谈了参观延安的三点感想:第一,填平了自己的空虚;第二,解除了怀疑;第三,坚定了胜利信心。刘少白还特别谈到对毛泽东的印象:毛主席的谈话“具有真知灼见,令人咀嚼不尽。毛主席循循善诱,平易近人,使人记忆犹新”。

三赴延安,又两见毛泽东

1945年7月党的七大以后,刘少白第三次赴延安。这次,他是来参加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委会工作的。当时,周恩来是筹委会主任兼纲领起草委员会主任,刘少白任筹委会常委和纲领起草委员会副主任。筹委会成立不久,苏联即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因此,筹委会工作没怎么开始就停止了。紧接着,毛泽东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这时筹委会成员的工作便转向了有关重庆谈判的各种活动,如接待蒋管区来延安的各界友好人士,以及进行宪法研究等。由于蒋介石故意拖延谈判,积极准备内战,刘少白请求返回晋绥。林伯渠对他说,中央已把他的党组织关系通知周恩来,要刘少白做好两手准备,如果和谈成功,成立联合政府,准备让他出任解放区的立法委员。

1946年初春的一天,毛泽东来到交际处会见各界人士,刘少白同时受到接见。毛泽东谈了国内外形势和政策。

不久,“四八”事件发生,刘少白的好友王若飞与叶挺等人不幸遇难,刘少白深感国共和谈无望,决意返回晋绥投入新的斗争。

5月下旬,在刘少白准备返回兴县时,毛泽东特意在王家坪单独设宴为他饯行。

席间,毛泽东向刘少白传达了中央准备全面实行土地改革的决定,希望他作为党员要带个好头。毛泽东说:“蒋介石一心要发动内战,消灭我们。他要打,我们就奉陪。战争可能要打上几年,我们将歼灭其有生力量,最后解放全中国。”

随后,毛泽东又给刘少白谈了中央“五四指示”的精神,并亲切地对他说:“你是党员,可以带个头,把你家的土地献出来嘛!”毛泽东希望他过好土改这一关。毛泽东还告诉刘少白,联系他这个秘密党员的晋绥分局主要负责人林枫已调往东北,要他和新任的主要负责人搞好关系。

临别时,正逢天降大雨,毛泽东派车送刘少白回住处。毛泽东冒雨送他上了车,直至车轮转动,毛泽东一直淋着雨目送他远去。此举深深地印在刘少白的脑海里。

回到驻地后,刘少白立即给晋绥行署发去电报,明确表示拥护土地改革,要向农民献出土地和房屋。

不料,刘少白在献出土地房屋之后,却被指责是“假开明”,旨在“收买人心”。他即被押回老家黑峪口接受批斗,当场被撤销副议长的职务,监禁40余天。接着,两次千人大会召开,刘少白的胞弟刘象坤当场被毒打致死。后来,毛泽东在《晋绥日报》上看到斗争刘少白的报道,气得把报纸扔到地上,指令晋绥分局立即纠正这种极“左“错误。毛泽东说:“像少白这样的人都被你们斗争了,以后谁还跟我们合作?”

1948年9月,刘少白应邀到河北平山县参加华北各届代表会议,但因晋绥分局把通知开会的电报搁置,他启程时会议已闭幕。所以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首途之日,已在闭幕之后。”为了等待中央指示,刘少白在平山南庄住了下来。

9月15日,刘少白给毛泽东写去一封信,信中汇报了自己的思想情况,陈述了对晋绥土改中“左”的偏差的意见和他的党籍问题。信是这样写的:

忆昔三赴延安,备承渥待,前岁临行,特邀饯叙。所感者门前分手,雨中俟车,轮蹄已辗,犹见瞩望,一别重秋,永志难忘。所自愧,风烛残年,浩劫余生,辱蒙伟注,死生赖之,而桑榆已晚,能孝几时?

……

10月30日,毛泽东亲笔写信给刘少白:

少白同志:

九月十五大示读悉。我们的工作是有错误的。好在现已一般地纠正,并正在继续纠正中,正如你在五事第二项所说那样。情形既已明白,则事情好办。你也就可以安心了。大函已转付彭真同志,党籍一事,请与彭同志商酌。

敬颂大安

毛泽东

十月三十日

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这样直率陈情,检讨工作中的错误,使刘少白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于是,他又于11月3日,再次致信毛泽东:

敬爱的毛主席同志:

我前次给您写的那封信,在此两三个月的读书及其领悟中,觉得我那信是有些孟浪了。那就是直率陈情,而未顾及全面,也就是偏于自我意识,而忽视社会存在。在十月三十日接读了您的手复,在短短的数语中,已经概述了全面问题,并给了我个人的安慰。这封手复的信件,就我的历史观点看,是一件无比荣幸的珍品。

我又和彭真同志及安子文同志谈话,对于党的认识与阶级观点,也进了一步,这样我的问题,也就自信为解决了。那就撇开往事,力追后尘。

正如古人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晚节末境之难,我之谓也。

谨以再达,藉以告慰,敬祝健康。

刘少白恭启

毛泽东阅读此信后,批转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阅后存档。

12月5日,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彭真批发了中组部就“与刘少白谈话结果”致晋绥分局电:刘少白“是1937年8月在太原由王若飞、安子文两同志介绍入党的,以后即一直保持特别党员的关系。现在应承认其党籍,并保持组织关系”。“今后应指定适当的干部和他发生经常的组织关系”。

全国政协会议上,第六次欣见

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白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还担任山西省政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委员、抗美援朝华北委员会常务委员、保卫和平委员会山西分会理事、中苏友好协会山西分会副主席等职。这一时期,毛泽东对刘少白政治上、思想上仍很关心,要求也比较高。刘少白更加注意学习毛泽东著作,认真按毛泽东思想做人做事。

1951年,有一次,毛泽东问当时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刘少白二女婿安子文:老人现在哪里,都安排了什么职务?当他听说安排了上述职务以后,说:“好。他是个好人,对党忠心耿耿,为人很耿直,有什么就讲什么。他在旧社会是个小官僚,入党后又是秘密党员,受党的教育少,在脑子里难免有一些旧的东西,这也难怪他。”

上世纪50年代初,刘少白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泽东第六次接见,两人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刘少白牢记毛泽东的教导,努力为人民服务,为改变山西的贫穷落后面貌,积极建言献策。他还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克服浮夸作风、治理水土流失等建议。还把当时的3000元存款捐给兴县用于水土保持。

在“文化大革命”中,刘少白遭遇了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磨难。均为我党高级干部的他的女儿刘亚雄、刘竞雄,二女婿安子文,侄女婿刘有光,外孙刘纪原,相继以“叛徒”、“走资派”等罪名被批斗、关押。儿子刘易成是航天专家,也背着“苏修特务”的黑锅下放干校。刘少白被抄家,存款6000余元全被冻结。康生在讲话中甚至诬蔑解放区的开明士绅全有问题。

1968年冬,86岁的刘少白拄着拐杖,想找毛泽东、周恩来反映情况,因体质虚弱,又深受刺激,没走多远就晕倒在马路上。从此,老人一病不起。12月10日告别人世。

刘少白生前曾说过:“毛主席、刘少奇看得起我。毛主席说我是开明绅士,我死后归葬故里,碑上就写‘晋西北开明绅士刘少白足矣。”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批准将刘少白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并在其骨灰盒上覆盖了党旗。1977年10月,刘少白被恢复名誉,刘家一门忠烈也先后得到平反昭雪。1988年9月30日,根据刘少白的遗愿,他的骨灰被重新安葬于山西兴县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为之题写了“刘少白之墓”五个大字,原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撰写碑文。碑文的最后对刘少白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和评价:“刘少白以身许国,毕生求真,屡遭坎坷,不改初衷,急功好义,扶危济困,高风亮节,直道而行,浩然正气,亘古长存!”

(责任编辑:吴 玫)

猜你喜欢

士绅延安
晚清士绅的拍照秀——近代名人日记翻检拾得
到延安去
1940年代 奔向延安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湖南守旧士绅的翼教与维新运动的转向
走进延安
文澜书院与广州十三行商
近代中国士绅地位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