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2013-04-29宋晓慧
宋晓慧
摘要: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宝库,并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成功,以及在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系列取得标志性的成功,它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指南。为中国以及世界军事思想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新形势下我军的全面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继续发挥着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 军事思想; 理论贡献; 历史地位; 创造性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在21世纪,我军的全面建设和未来高技术战争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中,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对我军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以暴力手段推翻现存制度是达到其革命最终目的的关键。《共产党宣言》中对此有详尽阐述,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代表着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学说的诞生。
“暴力革命的开始意味着新旧社会的更替将要拉开序章”。虽然唯心主义暴力主张不被马克思称道,但他却对巴黎公社运动给予极高评价,其认为,这次暴力行为为人类能早日摆脱阶级社会的压迫鼓舞了士气。
新旧社会的交替、新政权取代原有旧政权的统治必须借助暴力手段来实现,马列主义就精辟的阐述过:“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可见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唯有采取暴力手段才能最终实现新旧制度的更迭,不通过暴力途径或战争方式,反动统治是不会心甘情愿交出执政权并退出历史舞台的。正如资产阶级统治时期,没有人民群众的武装革命,没有无产阶级的武装领导,就无法从根本上救广大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的境况,就无法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无产阶级军队的战斗力是无产阶级政权取得胜利的关键,不可小看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意志力和战斗力”。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也认为,面对资本主义暴力镇压无产阶级,并有人‘规劝革命党人解除武装、放弃阶级斗争的原则和革命念头这样的现状,无产阶级革命党人和工人阶级更应该坚守武装斗争的路线,坚定暴力革命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信念。无产阶级兄弟应高喊“武装无阶级”的口号,以暴力武装来解除资产阶级的武装统治。这是历经人类发展史并结合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程的客观经验,总结形成的武装暴力学说,是当时最为可行和科学的战术策略。列宁还深刻的总结:“不懂使用武器,利用武器来获得阶级和民族自由的阶级,注定它们的命运只能被人统治”。毛泽东同志在对上述革命家和领导人的革命理论思想深刻领悟的同时,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军队是国家夺取政权和稳固政权的关键,谁拥有了强大的军队,在一定程度上谁就赢得了国家统治权”。人民自己的军队,就是人民手中的有力武器。全体受压迫的中国人民应构建一个人民自己的军队,为争取中国人民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的坚实利器,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力量”。
(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
毛泽东军事思想自诞生以来就作为重要军事理论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经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并不是一个人的主观臆造,也不是脱离了中国革命实战经验而信手拈来的肤浅总结,而是凝结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长期革命斗争中不断总结和历练的理论思想和精髓的结晶。
首先,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提供了源泉。经历大革命、十年内战、八年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与印度、苏联、越南的自卫反击战等半世纪之久的不同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已逐渐积累和掌握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作战理论体系,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实战依据。可见,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和武装斗争就没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练舞台,鲜明的实践性是其军事理论思想的突出特点;其次,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深刻总结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命战争既有频传捷报的喜讯,也有挫折坚守的低潮,就是在这种高潮和低谷交替的战局中,毛泽东认识和总结战争规律,经军事战略思想不断修正、提炼和完善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基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先期抽象理论。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曾说:抗战前夕及抗战时期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等论文都是有关中国革命经验的观点和总结。那些革命经验的总结只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才会提出,因为不经历战争的胜利鼓舞和失败的低靡总结,是不会对中国革命本质及规律产生根本性认识。所以说,中国革命战争的实战锻炼和经验,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得以产生和深化的重要基础。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创始人,他从理论上概括了近代战争的许多重要经验,总结了战争经验,揭示了战争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了一系列军事原则,也一直秉承着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他特别注重运用唯物辩证法去研究军事规律和军事原则,如各兵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战略战术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影响、敌我双方的情况及变化、作战条件的具体情况、各种军事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等。这些军事理论后来被列宁同志吸收、运用并发展,也就成功地指导了伟大的俄国的革命战争。其后,列宁根据所吸引的经验,继续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战争,阐明了战争与政治、战争与革命、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并进行了理论的继续发展及升华,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不同性质战争的态度,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途径,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第一次理论系统的阐释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
2.开创了军事辩证法的独立学科体系
早在春秋时期,《孙子兵法》中就对战争及战略战术做过全面的阐述,这是早期关于军事作战理论的著作。其中“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就是夺取作战先机之利,充满早期军事辩证思想智慧的雏形。到19世纪,西方的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借鉴黑格尔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来分析战争矛盾并提出“战争哲学”概念,其研究虽对军事辩证法更为接近,但仍未提出军事辩证法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让人们用科学辩证的眼光对战争的本质和规律以全新认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运用使军事辩证法得以朝向系统科学的方向发展,只可惜其著作也未明确提出军事辩证法的相关概念。毛泽东站在哲学的历史高度,于1936 年秋,总结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军事斗争经验,批判以王明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路线。在当时延安红军大学作了讲演,以《军事辩证法》为题,军事辩证法才作为专有名词被提出来。以讲演的草稿为基础,毛泽东对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也就形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一军事名篇,标志着军事辩证法的诞生。
3.有力指导了军事斗争实践
毛泽东同志军事上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理论基础是通过其一次次的实战胜利经验总结和累积的结果。中国革命的胜利果实来之不易,经历了反复曲折的关键历程,初期红军队伍及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壮大,反围剿的胜利大大增加了全国人民抗战的热情和信心。但后来由于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掌握指挥权,使得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不但失去有利的战局先机,还将来之不易的革命果实丢失殆尽,中国革命受到沉重打击,士气低落。直到毛泽东同志又重新确立了党内的领导地位,军事辩证法思想又开始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其制定的一整套符合我国战争实践理论的军事战略构思,是中国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实战典范。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不仅仅局限在上述贡献,还反映在它的理论是动态的、开放的、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它总是会不断根据新的客观现实而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正如毛泽东所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停止的,是向前发展的,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例如,中国的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国防建设军队建设思想也正是源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从以上可以看出,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将会继续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人民出版社,2002
[2]毛泽东著.毛泽东军事文集[M].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列宁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M]. 人民出版社, 1988
[4](苏)列宁(В.И.Ленин)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列宁全集[M]. 人民出版社,1956
[5]袁元. 走进毛泽东国防战略的思想库[J]. 瞭望. 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