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表象训练提高男子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2013-04-29马俊明
马俊明
1.前 言
跳远是一项速度力量性项目,其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部分组成,其中助跑技术动作特点对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实施表象训练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动作技术水平及其在比赛中良好发挥有很大帮助。为此,本课题应跳远项目训练的需要,以表象训练为基本手段,结合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动作的主要特点,通过对其进行长时间表象训练,探讨男子跳远运动员在表象跳远技术动作时的心理生理反应及表象训练对跳远技术动作的影响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表象训练中增加情境因素对男子跳远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和技术动作发挥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为改善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提高跳远助跑训练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第一阶段:上海体育学院男子跳远(国家二级)运动员24人,随机分为两组,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进行无关变量的控制。对被试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等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得出各项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专家访谈法
2.2.3实验法
本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象训练对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2.2.3.1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自变量为表象训练,即有表象训练组和无表象训练组。因变量为被试的跳远专项技术动作指标(助跑速度、踏板准确率和距离差、跳远成绩)。实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跳远技术训练,时间为8周;实验组在进行常规的跳远技术训练的同时,进行正常表象训练,表象训练分为准备阶段、放松训练阶段、表象训练阶段和巩固练习阶段。整个表象训练周期为8周,每周2-3次,每次(放松3-5分钟,表象技术动作1分钟)为1组,共3组,用时20分钟。在放松表象训练实施之前,先进行四周的放松训练学习和简单动作的表象技能学习,使被试形成和掌握放松、表象的技能。
第二阶段:情境因素对跳远运动员表象训练效果的影响
2.2.3.2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为组间变量,即安静表象训练组和情境表象训练组。因变量为被试的跳远专项技术指标(助跑速度、踏板准确率和距离差、跳远成绩)。实验干预:在实验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实验一组在常规跳远技术训练的同时,进行安静环境下的表象训练,即在实验室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放松表象训练(同第一阶段)。实验二组在常规跳远技术训练的同时,进行情境环境下的表象训练,即在实验室中通过播放带有跳远比赛现场真实声音的音频,创设模拟跳远比赛现场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要求被试进行放松和表象。
2.2.3.3数据采集:摄像机放置在踏跳板处固定位置,拍摄被试踏板时的录像,通过图像解析系统对被试踏跳成功、失败的次数以及起跳脚脚尖至起跳线的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用秒表记录被试从助跑即刻到踏板瞬间的时间以及助跑后六步的时间(均由同一教练完成),用皮尺丈量被试每次助跑的距离和跳远成绩,从而得出助跑的平均速度和后平均六步速度。
整个常规跳远技术训练过程的练习条件、环境、教学进度均一致。
2.2.4数理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和Microsoft Office2003中的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求得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显著差异性水平。
3.研究结果
3.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术指标的比较
3.1.1实验组、对照组踏板成功次数的比较
对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踏板成功次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踏板成功率由实验前的37.50%提高到了52.08%,提高了14.58%,对照组踏板成功率从39.58%上升到了47.92%,仅提高了8.34%,提高幅度明显低于实验组水平。随着踏板成功率的升高,实验组踏板犯规率由实验前的62.50%降低到了47.92%,下降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成功踏跳次数的卡方检验中,实验组实验前、后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卡方=4.128,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常规跳远技术训练的同时增加表象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率。
3.1.2实验组与对照组踏板距离差的比较
对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前、后踏板损失距离和犯规距离的统计分析表明:实验后期,实验组、对照组踏板损失距离和犯规距离均有所减小,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在损失距离和犯规距离上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t=5.00,p<0.01;t=0.45,p<0.05),表明实验组踏板损失距离减少的更加明显。对照组在损失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在犯规距离上达到了显著差异(t=3.14,p<0.01)。这一结果提示表象训练在提高跳远运动员助跑稳定性和踏板准确性方面起到了有效地促进作用。
3.1.3实验组、对照组跳远成绩和助跑速度的比较
对实验后期实验组、对照组跳远成绩和助跑速度的统计分析表明:经过8周的训练,实验组被试的跳远成绩好于对照组,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t=2.60,p<0.05)。实验组被试的助跑平均速度和助跑后六步平均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3.2实验后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技术指标的比较
3.2.1实验一组、二组踏板成功次数的比较
对实验前、后实验一组和二组踏板成功次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一组踏板成功率由实验前的52.08%提高到了62.50%,提高了10.42%。实验二组实验前后的踏板成功率从52.08%上升到了70.83%,上升了18.75%。实验二组实验后踏板成功率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实验一组。在对成功踏跳次数的卡方检验中,实验一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而实验二组实验前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卡方=3.562,p<0.05)。说明情境环境下的表象训练对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的影响优于安静环境下的表象训练。
3.2.2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踏板距离差的比较
对实验一组、实验二组经过4周不同环境下表象训练后,踏板损失距离和犯规距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实验二组的损失距离和犯规距离明显小于实验一组,两组在损失距离上达到了显著性差异(F=4.29,p<0.05),在犯规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在实验前和实验8周时,两组被试差异不明显,而实验12周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实验二组损失距离更低于实验一组。这一结果提示与安静状态下的表象训练相比,情境环境下的表象训练在减少跳远运动员踏板损失距离方面作用更显著。
3.2.3实验一组与实验二组跳远成绩和助跑速度的比较
对实验后实验一组、实验二组跳远成绩和助跑速度的分析得知:实验后两组被试的跳远成绩出现显著性差异(F=4.911,p<0.05),而助跑的平均速度和助跑后六步平均速度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表明:经过四周不同环境下的表象训练,实验二组的跳远成绩提高快于实验一组,而在助跑平均速度和助跑后六步平均速度上两组都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
4.结论
1)表象训练有助于提高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的稳定性和踏板的准确性。
2)增加情境因素的表象训练对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且有助于提高其跳远成绩。(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