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 拍卖路上的追梦人
2013-04-29
2013年5月10日,一场拍卖让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成为所有关心中国艺术品市场人士的聚焦之地。这一天,中国嘉德敲响了其2013年春拍的槌音;这一槌,不仅拉开了内地2013年春拍季的大幕,而且也敲响了嘉德20年庆典的号角。
就在中国嘉德此次春拍举槌之前,从去年开始回调的艺术品市场是将继续回调,还是保持平稳,抑或缓慢回暖,拍卖公司、藏家和业内人士都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在焦急、期待和疑虑中,等待着中国嘉德这个市场风向标敲响其本年度春拍的槌音。
5天的鏖战,在来自五湖四海的藏家参与和见证下,这场别具意义的拍卖创出了25.71亿元的成交额,成交价超过1000万元的拍品达到了39件,张大千《红拂女》、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吴作人《战地黄花分外香》三件重量级拍品更是超过5000万元成交。
“火爆的气氛、踊跃的成交情况,市场回暖了。”在嘉德今春拍卖现场有海外藏家如此感叹道。无疑,嘉德的表现可谓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正如这20年来,中国嘉德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个内地市场的风向标、这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先行者和重要开拓者,再次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期的关键时刻,成为市场信心的提振者和推动市场的重要动力。
梦想者 见证者 践行者
◎ 文/陈念
1994年3月底,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一则新闻报道吸引了不少人关注:“中国嘉德拍卖的成功,预示着北京作为新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将逐步与纽约、香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那时,中国嘉德的首场拍卖刚刚落槌。
近20年后,这个预言已成为现实——全国336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中,北京就占有了115席;全年文物艺术品拍卖500多亿元的成交额中,北京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八成,而这一成绩已让纽约和香港两大中心颇有压力;在全球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市场年度评选、榜单中,甚至财富榜上,一些国内优秀拍卖企业也是榜上有名……北京,“全球最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可谓实至名归。
此时,中国嘉德不仅仅是北京这个艺术品交易重镇最核心的力量,而且是中国拍卖业乃至中国拍卖业在国际上的一面旗帜。
她们是一面旗帜
人们经常说: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20年前,正是陈东升超前的敢想和敢闯,正是在他的激情感召下,一群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在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德勤眼中,这群懵懂的年轻人不仅是文物拍卖的“外来户”,也是门外汉。“嘉德公司创立之初,可以说,她们只知道收取佣金,除此之外拍卖公司到底该做些什么,却全然不知。”
在嘉德人看来,不懂并不可怕,可以学嘛。陈东升当年用不娴熟的摄像技术,把香港两大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录制回来,成了大家最初学习的教材。不少嘉德人就是从这个特殊“教材”中对拍卖有了最初的了解。然后,这群年轻人开始四处奔波,聘人才、找拍品、寻资源……就这样摸索着做起了拍卖。
1994年3月27日,对嘉德人来说是永远难忘的一天。长城饭店二楼大厅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纷至沓来的各路人士都想在第一时间目睹这场意义非同小可的拍卖。在全场几百人的见证下,中国书画成交了1227万元,中国油画的成交额则为196万元。今天再看这两个数字时,恐怕很难让人惊喜,但20年前它们却缔造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奇迹。
那年秋季,嘉德的第二场拍卖更为火爆,中国书画专场从春季的194件拍品“扩容”到272件,成交额更是收获了3500多万元。这个市场的潜力也由此可见一斑。两季拍卖之后,中国内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渐渐活跃起来,北京、上海、成都……相继响起了拍槌。
很多人纳闷:既是“外来户”又是“门外汉”,却在一个全新领域中做得有声有色?“嘉德是一家极富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公司。他们精通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他们很勤奋,又会学习、借鉴,他们还会结合自己的现状适宜地‘拿来,因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张延华这样评价嘉德。
值得一说的是,从世界首家拍卖行苏富比的诞生,到1993年中国嘉德的成立,之间相差了250年,这意味着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整整迟到了两个半世纪之久。一个蹒跚学步的新企业并没有因此退缩或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反而在创立之初就给自己明确了一个目标——做中国的“苏富比”和“佳士得”。20年来,嘉德不遗余力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张德勤还记得嘉德成立时,陈东升就说过,嘉德不仅仅着眼于实现商业目的,也不仅仅要把嘉德办好,而是要推动整个行业。“从最初的五六家到今天的300多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这种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而嘉德在这里起到的典范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无独有偶,我们在梳理嘉德历史时,惊喜地发现嘉德成立后组织的第一个重要活动,竟然是在长城饭店举办的“培育和规范中国艺术市场的研讨会”。距今整整20年!
在法制建设中拥有话语权
中国嘉德与“第一”特别有缘。文物艺术品拍卖中诸多第一都是嘉德创造的,而在行业的规范、对法律法规的完善等方面,他们同样拥有多个第一。尤其是对《拍卖法》、《文物保护法》的践行以及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制定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那个特定年代的“早产儿”,中国嘉德在最初的经营中却要面对难有合法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尴尬局面。直到1997年1月1日实施的《拍卖法》,才让中国文物拍卖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这时嘉德在“无法”可依的窘境中摸爬滚打了3年半之久。
《拍卖法》的制定要追溯到1988年,当时针对拍卖企业盲目发展而出现的一些问题,原商业部打算起草《拍卖暂行条例》,但种种原因,条例并没有问世。国内贸易部组建后,初具规模的拍卖市场对拍卖有关的法律制定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于是在1988年起草的条例基础上开始酝酿《拍卖法》。1996年的7月,这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法律终于通过审议。而此时,文物艺术品拍卖试点企业全国仅有六家,嘉德即是这六家之一。其他众多拍卖企业只能徘徊在文物拍卖的大门外。
毋庸置疑,《拍卖法》的出台让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设立从此“有章可循”,也促使了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与壮大。
在《拍卖法》实施之前,与文物有关的法律只有一部,即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显然,这部法受到计划经济的很大影响,对于民间收藏文物、文物流通等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即便有也是只言片语、含混不清。20年后——2002年10月,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首次为民间收藏文物单辟章节,“文物拍卖”这个敏感词也出现在法律中。当时有一种共识:除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外,日渐红火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无形中也帮了大忙。
嘉德作为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开拓者和领军者,其间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最显而易见的是,年年攀升的成交价让民间和海外一直藏而不露的精品、珍品浮出,一些国宝还弥补了国有文博机构的收藏;文物的高价成交反而推动了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文物保护队伍中……事实表明:拍卖是文物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拍卖这个服务行业也开始呼唤标准化的建设。2003年,由嘉德牵头开始起草《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
标准到底应该怎么定?哪些应该入标准?大家谁也说不清。嘉德从自己入手,把自己的经验、管理规则,以及平日里遇到的问题等等,逐条梳理。历经七个春秋,拍卖业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它不仅对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规范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也开启了中国拍卖行业步入标准化的时代。
之后,无论是国家标准《拍卖企业的等级评估与等级划分》,还是《拍卖术语》、《拍卖师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都少不了中国嘉德的身影。“对标准化的制定与推动嘉德立了大功,绝对值得特书大书一笔。”在张延华看来,嘉德这个标准化的积极参与者,既是标准化的受益人,也是标准化的推手。
不可或缺的力量
众所周知,拍卖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但却是一个“上镜率”极高的热点行业,尤其是文物艺术品拍卖业。于是有人发难:这个行业竟“数钱”了,他们到底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又能给社会留点什么?
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徐志坚,对中国嘉德每次拍卖前举办的预展印象深刻。“预展布置得很专业、很到位,对民众来说,就是一次大型展览活动,起到了教育、宣传等社会作用,其影响力不可低估。”从1994年3月的嘉德首槌,至今嘉德春秋两季大拍已举办了38场,即为老百姓捧出了38个大型文物艺术品展览。从某种程度上说,一场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预展也是对文博机构展览、活动的有机补充。
“文物拍卖业的发展尽管举步维艰,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并为国家收回‘国宝级文物做出了贡献,实际上已成为文物保护事业不可缺少的力量”。十多年前,已退休的张德勤在写给朱镕基总理的信上,对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社会贡献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不可否认的是,文物艺术品恢复拍卖以来,让中国文物艺术品渐渐有了“身价”,从而吸引了流失海外的文物开始回流。
2002年4月23日,一件珍贵文物——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在嘉德以2300万元成交,一个新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记录由此诞生。自从《写生珍禽图》这件从海外回归的珍品创记录之后,越来越多流失海外的重量级文物艺术品纷纷出现在国内拍坛。尽管让更多的中国文物回家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毕竟,一个令人欣喜的开端出现了。
多年后,当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串串天文数字已成常态时,但嘉德首槌所创造的1400多万元的成交额却很难让人淡忘,毕竟那一槌拉开了中国文物艺术品专业拍卖的大幕,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在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我的理想是:嘉德要成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业的百年老店!”这个嘉德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天却成了张德勤这位耄耋之年老人的心愿。张德勤的这个心愿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心愿,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文化传承中的确需要这样的百年老店。
2013年,北京东皇城根,寸土寸金的地段,与中国美术馆新馆遥相呼应的一处建筑工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不久的将来,一座地标式建筑将从这里拔地而起,她就是中国嘉德艺术中心。在很多人看来,这可不仅是座建筑那么简单,她铭刻了一个企业的成长历程,承载了一群年轻人坚守的梦想。
毋庸置疑,嘉德20年不仅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20年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这20年的践行者。古人言:二十弱冠。我们应该为嘉德行“加冠之礼”,此举意味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也将步入成年。
这不正是20年前陈东升的愿望,那群年轻人的愿望吗?梦想成真!
价格之外的成长
陈逸飞《山地风》
1994年,陈逸飞的《山地风》出现在中国嘉德的拍卖台上。当时,这件作品以令人惊呼的286万元成交,创造了当年华人油画拍卖的最高价。此后17年间,这幅画被人珍藏,销声匿迹。直到2011年,《山地风》回归拍坛,再度选择了中国嘉德。这一次,它的成交价达到了8165万元,创造了中国油画拍卖新的世界记录。一直以来,“厚古薄今”似乎都是拍卖场上的惯例,但《山地风》的出现,却将中国油画的价位推上了一个新高度,对这个板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同时也对后市的培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傅抱石《丽人行》
在中国嘉德首拍两年后的1996年,中国近现代书画便首次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傅抱石的《丽人行》自350万元起拍,激烈竞投多达数十个回合,最终以1078万元成交。这件作品成为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启动的标志和起点。从这儿开始,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
翁氏藏书(图为部分)
促进文物回流,是国内开启文物艺术品拍卖后的一大功绩。1999年,中国嘉德征集到被称为清末九大藏书之一的“翁氏藏书”,成为当年国内文物界最重要的国宝之一。当时,任继愈、张岱年、季羡林、周一良、启功、王世襄、朱家、宿白、金冲及、谢辰生、冀淑英、傅熹年等12位文博界元老发出联名呼吁信,吁请国家将这批国宝级藏书留在国内。2000年,在中国嘉德及多方努力下,翁氏后人确认以整体转让的方式使这批珍贵古籍入藏上海图书馆。
清乾隆 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
2006年春天,人们在中国嘉德的春拍资料中看到这样一件器物:它由大小不等、弧度不同的30多块瓷片拼接而成,图饰富丽华贵,在彩釉底上再画以细密的蔓草纹图案,纵向8条彩线将瓶身分割,所有装饰图案共49个小区,上绘“八仙过海”,美轮美奂。这件“八仙过海瓶”甫一亮相,就引起轰动,因为市场上很少能见到如此大型且工艺精湛的官窑粉彩立件。最终,此瓶以5280万元的高价创下当时中国内地瓷器拍卖的最高记录,也成为国内拍卖史上最重要的瓷器拍品之一。
仇英《赤壁图》
2007年的一天,一对老夫妇步行来到中国嘉德,带着两样东西,也带着他们对中国嘉德的完全信任。后来,这一幕成为了整个文物界津津乐道的场景。因为,他们走路送去中国嘉德的正是仇英的《赤壁图》。在当年的秋季,这幅《赤壁图》以7952万元成交,创下当时的中国书画世界拍卖记录,这也是中国书画第一次突破千万美元大关。那对老夫妇直言,把这么珍贵的画作交付中国嘉德,正是出于对嘉德品牌的认可和信赖。
《热血五月》
29位“中国写实画派”的一流艺术家,短短半个月的创作时间,长20米、宽2米的油画巨制……《热血五月》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2008年5月12日,灾难降临中国四川;14日,“中国写实画派”决定集体创作一幅反映抗震救灾的大型油画捐给灾区;15日,紧急会议商定拍卖公司与拍卖时间;27日,《热血五月》在中国嘉德义拍,竞得的3350万元全部捐给汶川地震灾区。在大灾难面前,中国嘉德表现出了一个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
在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中,增加了“国家优先购买权”的内容,以替代并优化之前的“定向拍卖”。然而,直到2009年,这项基于保护珍贵文物的法规才得到真正实施。
2009年5月30日,“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在中国嘉德以554.4万元成交;6月5日,国家文物局发函,对该拍品依照拍卖场上的成交价行使“国家优先购买权”;7月27日,这批信札正式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这次拍卖第一次将“国家优先购买权”从文字落实到实际,并由此确定了国家行使该权限的基本模式和流程。
张大千《爱痕湖》
2010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寒冬”尚未过去,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却迎来了崭新的“春天”。这一年的中国嘉德春拍中,张大千《爱痕湖》以900万元起拍,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在90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以1.008亿元成交。从900万元到9000万元,整个竞拍过程用了40分钟,可就是这短短的40分钟,却成就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也由此打开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亿元时代的大门。
唐 “大圣遗音”伏羲式琴
20年间,有很多拍品有过不止一次上拍的记录,但每一次出现都在同一家拍卖公司且都能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并不算多,王世襄旧藏“大圣遗音”琴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大圣遗音”随王世襄其他藏品一同在中国嘉德付拍,创下891万元的古琴世界拍卖记录;2011年,“大圣遗音”再度现身,中国嘉德为它独辟专场,并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音乐会,让观众有幸聆听这来自1200多年前的天籁之音。最终,“大圣遗音”以1.15亿元成交。有意思的是,伴随着古琴槌落,那一年嘉德收获了112.3亿元人民币,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与国际拍卖巨头的差距正在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