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雨 故纸上的风景

2013-04-29由国庆

中国收藏 2013年6期
关键词:曹禺巴金雷雨

由国庆

名著经典,久盛不衰。《雷雨》是杰出戏剧家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重要标志,堪称“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在迎来《雷雨》诞生80周年之际,让我们在温暖的故纸间,重读它那别样的风景吧。

《雷雨》描写了一个闷热夏日的雷雨前夕,在煤矿主周朴园家中发生的故事——

周朴园专横,这让周公馆内的繁漪过着近乎窒息的生活,她与年龄相近的继子、大少爷周萍发生了不伦之情。后来,周萍爱上了年轻单纯的侍女四凤,便想用一走了之的办法结束尴尬。同时,二少爷周冲也爱着四凤。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周家看望女儿,却意外发现东家竟是30年前抛弃了自己的周朴园,而四凤与大少爷的爱情更让鲁妈痛苦。无奈之下,鲁妈答应了四凤与周萍私奔。突然,繁漪阻拦,并唤出了周朴园,还揭穿了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周朴园承认鲁妈是周萍的生母,此刻的四凤与周萍才恍然大悟,他们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四凤痛不欲生地冲进雷雨,还有跑出去救她的周冲,双双遭雷电身亡,而周萍也无颜活在世上,饮弹自尽……

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性格特点的人物,以及丰富的潜台词,都如刀刃一般在读者、在观众的心弦上缓缓滑过,余音绕梁,至今未息。在迎来经典剧作《雷雨》诞生80周年之际,让我们在温暖的故纸间,重读它那别样的风景吧。

书衣之美

1936年1月,《雷雨》单行本首度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雷雨》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右上是“文学丛刊”小字;左上是书名,为红色的仿宋体,作者的名字紧随其下,皆不温不火的样子;中部大面积留白,右下则是出版社名称的小字。整体感无一笔多余,静雅内敛。到了转年3月,《雷雨》已连出7版,其热销可见一斑。而此书所在的由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一集系列也有了16部作品的总规模,书衣风格不乏新文学出版物书衣装帧的典型韵味。

素来,艺术设计紧随时风,书衣莫不如此。当年,封面图样的凝练感成为一些大牌出版机构的共识,也是美术家书籍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巴金主持下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同样与时俱进,他认为“学术著作、文学作品,要有书卷气……文化和学术图书,一般用两色,最多三色为宜,多了,五颜六色,会给人闹哄哄浮躁之感。”关于《雷雨》初版本,老一辈装帧设计家范用曾评价说:“曹禺的《雷雨》、《日出》,封面简简单单,除了书名、作者名,没有更多的东西。一直到现在,也还觉得非常好。”

《雷雨》自1934年7月在北平《文学季刊》发表以来,紧随“文化生活版”单行本之后,加之话剧《雷雨》历演不衰,原著的不同版本层出不穷,封面也各有特点,始终为读者、观众所喜爱。

1951年1月,文化生活出版社推出了《曹禺戏剧集》,共8种。《雷雨》的封面上有大面积的淡黄一色的卷草缠枝图案,如“Π”形环绕、衬托着书名与丛书名,颇具民族文化的之感;手写的老宋体美术字“雷雨”两个大字横卧下部,古朴厚拙,夺目醒人。此版《雷雨》的版权页上可见“一九三六年一月初版,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五版”字样。

其实,关于封面设计的民族文化美,是鲁迅较早便推崇的。据书画家、篆刻家、书籍装帧艺术家钱君匋在忆往文字中提及,鲁迅曾说,封面设计可以多运用一些民族形式,如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汉画像都有极其优秀的图案纹样和人物线描,如果把这种传统用到封面设计上去,可增强民族风格。

以《雷雨》及《曹禺戏剧集》为例,放眼那个时代一些知名出版社的诸多出版物,再次欣赏那些温暖的书衣封面,不难得见美术家对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的探索、继承,而封面艺术美的呈现,也正传扬着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

中国戏剧出版社于1957年6月、9月先后出版了《雷雨》和《日出》的单行本,封面设计类似。《雷雨》封面覆以浅灰色的细网纹,《日出》封面覆以浅黄色的细网纹,书名的上方都有“五四以来话剧剧本选”字样。该社在1980年又重印《雷雨》,为“现代戏剧创作丛书”的一种。其封面呈竖向视觉感,仅用白、湖蓝、黑三色,稍左的中心位置是硕大的黑色宋体“雷雨”二字,字下所衬托的湖蓝色底纹乃民族花草图案,装帧总体感大有1951年版之遗韵。

1984年1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包括《雷雨》在内的《曹禺戏剧集》,素雅的封面上是曹禺伏案笔耕的速写画像,这种设计形式在《雷雨》各版本中是相对少见的。此套《曹禺戏剧集》的封面设计者是书籍装帧艺术家戴卫。

连环画更适宜青少年阅读。1979年1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的演出,出版了剧照版《雷雨》连环画。它以彩色剧照为封面,具有一定的现场感。1982年5月,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谢京秋所绘的《雷雨》连环画。同年10月,江苏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话剧改编版《雷雨》连环画,由陈贻福绘画。上述两册连环画的封面皆为人物辅景式的水粉画。198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雷雨》,花城出版社于当年6月出版了电影版连环画,封面水粉画由李碧华绘制。2006年3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再出谢京秋绘本《雷雨》连环画,封面画是国画人物的形式(2010年3月又出硬精装本)。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地区的出版机构也热衷《雷雨》的出版。在东亚书局版的封面上,布灰色与玫瑰色两大色块,上半部分的灰色似乌云密布的天空,其间写着几何体的“雷雨”二字,“雷”字中的4个点儿被设计成白色闪电状;“雨”字中的4个点儿则似骤然落下的雨。另外,在宏智书店版的封面上,上部为赭黄色的带有细碎花饰的窗帘图,对称拉开;下部为绿色背景,衬托着白色的雨丝如珠帘垂落。那窗帘又好像徐徐揭启舞台帷幕,上面写着隶书“雷雨”两个白字,整体感较有深意。鸿光书店版的封面采用的是话剧情节的绘画图,相对直白。

《雷雨》名传四海,多种外文版更显精致。早在1958年,外文出版社就推出了王佐良、巴恩斯所译的英文版《雷雨》,后来相继再版。英文版的封面上,只见一道亮黄色的闪电撕开了整个深蓝色犹如夜空的画面,非常醒目,衬托着“Thunderstorm”斜向手写体书名。1984年,西班牙文版《雷雨》出版,封面画采用钢笔速写画法,勾勒了两扇推开的周公馆洋房之门,门外、栏杆外的夜色中雷雨交加,绘声绘色。

实际上,曹禺对于有些自著的封面并不如意,即便身为中国文联主席、剧协主席也只能抱有无奈。据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会长、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在2010年10月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比如最早的一版《曹禺文集》,曹禺觉得不太满意,“封面粗制滥造,说要出7本,实际只出了4本。”

名著名剧如薪火,几十年来的《雷雨》版本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而形影相随的封面,特别是近时以来的电脑设计版,更是不胜举数。与此同时,“初版本”与“旧平装”愈发博得研究者、收藏家的青睐,人们在寻觅、欣赏着书衣上那挥不去的景致——啊,故纸温暖。

巴金力挺老友

1935年5月,吴朗西、伍禅、郭安仁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但刚开始资金匮乏,只好编辑一些无需稿酬的书籍,可谓惨淡经营。于是,吴朗西致函正在日本东京的巴金,恳请他来主持工作。这一年8月,31岁的巴金自归来不久即出任该社的总编辑。巴金思想活跃,入主后重新思考和定位了系列出版选题,更加侧重文学、大众哲学、社会史等。

1936年1月首度出版的《雷雨》单行本正是巴金倾力推出的“文学丛刊”中的重磅作品,曹禺也由此声名鹊起。

好酒也怕巷子深。重视图书宣传、认真撰写广告是巴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于文学丛刊,之于《曹禺戏剧集》中的开篇大作《雷雨》,巴金确是殚精竭虑。他专门为丛刊写了推介广告:“我们编辑这一部文学丛刊,并没有什么大的野心。我们既不敢担扛起第一流作家的招牌欺骗读者,也没有胆量出一套国语文范本贻误青年。我们这部小小的丛书虽然包括文学的各部门,但是作者既非金字招牌的名家,编者也不是文坛上的闻人。不过我们可以给读者担保的,就是这丛刊里面没有一本使读者读了一遍就不要再读的书。而在定价方面我们也力求低廉,使贫寒的读者都可购买。我们不谈文化,我们也不想赚钱。然而,我们的文学丛刊却有四大特色:编选谨严,内容充实,印刷精良,定价低廉。”

《雷雨》的出版,话剧的上演,皆大获成功。不久,文化生活出版社再度加力推广,同时发布的广告称:“《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剧作,发表以来,轰动一时,各地竞相排演,开未有之盛况。两年以来,《雷雨》支持了整个中国的话剧舞台。我们可以说,中国舞台,是在有了《雷雨》以后才有自己的脚本。全剧共四幕,前有序曲,后有尾声,都十余万言,煌煌巨制,可入希腊古典名作之林。现已译成英日各种文字,备受国际推崇。”

从《雷雨》在北平《文学季刊》首次发表的鼎力支持开始,巴金便与曹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1940年10月,巴金从昆明飞抵重庆。当时,曹禺正在距重庆150公里远的江安。得知好友的消息,曹禺即发函邀约巴金来小城一游。11月初,巴金乘船而至,老友阔别3年重逢,显得格外高兴。

不日回到重庆后,巴金仍沉浸在温馨之中。这一年的12月间,巴金在沙坪坝为曹禺即将出版的剧本《蜕变》写了一篇后记,他深情写道:“我喜欢曹禺的作品,我也多少了解他的为人、他的生活态度和创作态度……从《雷雨》起我就是他的作品的最初的读者,他的每一本戏都是经过我和另一个朋友的手送到读者面前的……”巴金进而写道,《雷雨》感动过他,《日出》、《原野》也是。“现在读《蜕变》,我也禁不住泪水浮出眼眶……六年来作者的确走了不少的路程。这四个剧本就是四块里程碑。”他接着言明之所以把《蜕变》介绍给读者的缘由,就是“让希望亮在每个人的面前。”巴金如此推介,也算得上是为曹禺所做的一段广告吧。

1942年末,曹禺应导演张骏祥之邀,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译为五幕话剧在重庆公演(时称:柔蜜欧与幽丽叶)。转年2月,巴金依旧力挺老友,特为此剧撰写了说明书“广告词”,赞誉其“是一部伟大的典型的爱的悲剧,也是青年莎士比亚的抒情诗。”巴金说全剧表现了“热烈、坚定、强烈、不幸的爱:唯其热烈,所以它冲破了一切藩篱;唯其坚定,所以它在幸福和死亡之间找不到一条中间的路;唯其强烈,所以它把两颗年青的心永远系在一起;唯其不幸,所以爱的陶醉之后紧跟着就来了死亡。”

文学是情感艺术,巴金撰编广告、宣传书籍同样是用心用情来写的,对曹禺而言,对《雷雨》等名著来说,更可谓倾情至深,就好似他们的友谊。

戏单与海报

传统的纸质戏单也可谓一种文化类广告。实用的戏单大致可分为京剧(及其他剧种)戏单、话剧戏单等,自清末民初普遍兴起以来,或简或繁,或素或艳,对观众大有裨益。随着话剧热演,戏单应运而生,集演出信息、剧情、广告于一身,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雷雨》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经典剧目。1954年,北京人艺成功上演了这部作品,深深打动了观众。当时的戏单乃素纸一张,在红色的细边框内,上端是毛泽东主席的手迹“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字样;中间为大大的老宋体“雷雨”两个红字,端方厚重;下方的小字是演职员信息,整体简洁大气。

同一时期,北京民艺话剧团也在排演由张雪峰导演的时装话剧《雷雨》,并到各地巡演。在武汉三镇,“首次旅汉公演”和“首次来武昌公演”的字样写在戏单封面最上方。戏单为铅印的横折页,暗红色的“雷雨”美术字被植入了数道闪电图形,声色顿显。戏单文字还特别提请注意:“迟到观众,节目进行中谢绝入座。”1955年底,话剧团回到北京,一年后更名为北京实验话剧团,标志着民间话剧艺术工作者“流浪生涯”的终结。

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所演《雷雨》的戏单,其中一种是土黄色的封面,其上画着像似周公馆的窗口,黑夜中的疾风吹开了白纱帘,明黄色的闪电刺射进来。1984年西班牙文版的《雷雨》面世,该书的封面设计与上述有异曲同工之笔。后来,烟台地区话剧团也演出过《雷雨》,戏单上采用黑白蓝三色,蓝色的公馆小楼在夜色中摇摇欲倾,白色的“雷雨”二字化作了重重的霹雳,让人备感惊悚。类似的暗色调大反差“悲恐”设计还表现在芭蕾舞剧《雷雨》的戏单上,该剧是改革开放初期由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

1983年2月,上海市徐汇沪剧团上演了四幕大型沪剧《雷雨》,当年的戏单设计比较简明,竖长折页的封面仅为红色印刷,上中位置的“雷雨“二字是毛笔行书,厚重且不失灵气。顺便一说,旧版话剧、沪剧《雷雨》等录音带的封套设计也不乏特色,或可成为全面解读《雷雨》的又一视角。

《雷雨》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经久不衰。1989年纪念《雷雨》发表55周年之际的特别演出期间,观众拿到的戏单上是曹禺的素描画像,他正抚着额头深深思考创作,非常传神。这一戏单也是相对少见的设计形式。2010年,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演出《雷雨》,戏单封面图为舞台上周公馆客厅的剧照。以此为例,面对如今五花八门的电脑设计,一些老观众、研究者却更加回味起老戏单、旧故纸里的韵味来。

再说电影,它岂甘人后呢。1938年,上海新华影业公司出品了由方沛霖编导,陈燕燕、梅熹等主演的《雷雨》。1957年,香港华侨电影公司拍摄了由吴回导演,白燕、卢敦、李小龙等主演的《雷雨》,后来的“怀旧影碟”宣传画上特别注明着“李小龙仅此一部文戏小生”的广告词。1961年,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出品了由朱石麟导演,高远、龚秋霞等主演的《雷雨》,随后在内地放映时的一种宣传单相对粗糙些,纸页左上角画着凄风苦雨般的小图,接着便是密密麻麻的剧情介绍文字。物以稀为贵,上述电影海报或说明纸旧件一旦出现,想必会得到收藏家的青睐。

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隆重推出改编自曹禺话剧的《雷雨》,由孙道临导演,孙道临、秦怡、张瑜等主演。当时发行了1开大幅彩色海报,成为了《雷雨》电影海报中最经典的一幅。

话剧,戏单;电影,海报,从演艺本体,到美术设计,皆可让今人清晰感触到曾经的时代脉动。页页故纸也反映着《雷雨》在多领域多层面的发展与影响,折射着代代艺术家、演职员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猜你喜欢

曹禺巴金雷雨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雷雨天
雷雨
雷雨
曹禺与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成立始末
曹禺与一出没有鲁大海的《雷雨》
从《日出》看曹禺怎样处理戏剧结构的矛盾
雷雨
小巴金“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