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的城阳路径

2013-04-29冷鲜花

商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城阳城阳区城镇化

冷鲜花

策划前言

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1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从数字上看,中国城镇化进程已达世界平均水平,但潜藏在数字背后的却是日益凸显的矛盾与问题。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新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由此。中国开始走进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时代。

有质量的新型城镇化,该如何推进?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而言,这是个十分宏大的题目,也是眼下中国最热议的话题。

本刊选取青岛市城阳区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予以观察剖析,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做些有意义的注脚。作为青岛的北部新城,城阳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76.6%,区内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100%;区内195个社区被规划为40个组团。其中154个社区计划实施集聚改造,已完成62个社区改造,正在实施8个集聚型社区改造;持续实施“一村一策”强村富民工程,全区农村社区可支配财力全部达到60万元以上。不少社区独具发展特色。

产业调整支撑起新城阳

城阳区发改局转方式调结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温华对本刊记者分析说,按照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口结构慢慢从一产向二产进而向三产转移,产业结构的优化慢慢促进人口的集聚,吸纳人口的能力提高。产业结构优化的表现就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就业人员收入会提高,地方财政也会富裕,由此给城镇化带来提升和改善。

而城阳,这个曾经以韩资聚集区为最大经济特色的城区,已经走在了产业转移升级的过程中。曾有媒体报道韩资从国内批量转移的新闻,李温华说最初投资城阳的韩资项目大多都是箱包、工艺品类,现在这部分企业已经转移得差不多了,因为城阳区的土地、人力成本上升,这部分企业已经没有利润空间。全球的资源配置是有规律的,产业从低端到高端调整,劳动密集型企业会遵循一种自然转移的趋势。

目前在城阳区,韩资从企业数量上还是最多的,但是已经在逐步调整,比如目前在谈项目以欧洲企业居多,无论是从产业层次上和规模上都是比较高的。

眼下的城阳区已经形成以高速列车、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区。2012年,这六大产业集群区完成产值1100亿元、增长11%,转方式调结构步伐进一步加快。

而总部经济也在城阳强势崛起,青岛总部经济集聚区蓄势待发。2012年,城阳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科学规划了“一轴两区”总部经济发展布局,成功举办总部经济发展论坛,全面启动青岛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总投资500多亿元的19个总部经济项目促进了城阳区总部经济强势崛起。

11.7平方公里的青岛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全面启动,完成拆迁40万平方米。总部基地·国际港、天安数码产业城、青岛国家广告产业园、首创·空港国际中心、招商·中润德空港商务花园五大主题产业园项目开工43.7万平方米、建成25.8万平方米,在五大主题产业园的带动下,城阳总部经济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年内开工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开启了城阳总部经济发展新的篇章,为城阳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幸福胶州湾北岸新城的强力引擎。

以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向高端扩张,2012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356亿元。

公共服务助推“人的城镇化”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什么是“人的城镇化”?最根本的是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造福百姓的目的。2012年,城阳区坚持民生为本、富民优先,完成了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和24项民生工程,民生投入占财政投入比重提高到了61%,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就业服务均等化。伴随着旧城改造,城阳区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这些农民到外地打工的很少,大多选择留在了青岛各市区。同时,城阳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在全区1500多家企业中,又以水产、食品加工企业为多,近年来,城阳区不断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富余的社会劳动力往哪里转移?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城阳区每年都会有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如何引导城市新增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所有这些问题,大大加重了实现“充分就业城区”的难度,也是摆在城阳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些困难反而激发了城阳区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的壮志豪情。2012年,该区用于充分就业财政预算首次突破2800万元,实现城乡就业316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5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7%。全区六个街道全部通过市级“充分就业街道”评估验收,提前实现“充分就业城区”目标。

记者在夏庄街道社区中心采访时,刚一进门,就看到一块大型的电子显示屏在滚动播放着招工信息,村民不用到人力资源市场,在社区中心就可以了解当天最新的招聘信息。

据了解,这是城阳区优化就业服务,搭建覆盖城乡服务网络平台的一项重要举措。城阳区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覆盖城乡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将就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每个社区,实现“一站式”服务。区财政投资200万元为每个社区统一配备了室外电子屏幕,用于发布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资源共享。

除了硬件的完善配套外,城阳区还积极推进人本化服务,通过建立失业人员联络员制度、失业人员访谈制度、社区职业介绍制度,通过实施突出就业援助、拓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渠道,加大创业扶持、实现以创业带就业倍增效应,强化体系创新、构建多点支撑就业运转体系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就业服务的均等化、信息化、专业化和人本化水平,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了有效服务。

城阳区创建的“充分就业城区”,对于实现城乡就业均等化,破除多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体制性障碍提供了有益参考。

保障体系全覆盖。“2003年,城阳区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地方性农保,在全省也是第一个,发展到现在,农保的保障水平已经较高。”城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翠娟认为,无论是地方性农保、全国性农保,还是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阳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以来,城阳区将地方性新农保制度和国家新农保制度、青岛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有机衔接,出台了《城阳区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构筑起了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体系。截至2012年底,全区参保人数累计27.3万人,有9万人领取了养老金,月领取标准达到355元。

保障体系的“全覆盖”,自然包括了特殊群体。按照《细则》,年满70周岁的老人每月加发基础养老金35元;独生子和独生女的父母基础养老金每月分别加发10元和20元;享受低保的家庭成员、重度残疾人,由区财政按照每年700元的标准代为缴费,并与其他参保人员一样均可享受区、街和社区的补助。

“2003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开始实施时,人均月领取标准为87元,现在已经达到了355元,是原领取标准的4倍。其中,基础养老金从人均22元/月增加到目前的250元/月,是原领取标准的11倍,可以说是实现了养老金待遇与全区经济同步增长的目标。”王翠娟欣喜地说,“目前适龄人群参保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

目前,城阳区已经确立了居民养老保险资金实行个人缴费、社区集体补助和区、街道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四方缴费”机制。其中,个人缴费确定100元~2500元共十个缴费档次,供居民自主选择,区、街道、社区三级对个人缴费按规定进行补助。

为提高服务质量,城阳区还特别实施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经办工作体制,全面加强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能力建设。区委、区政府为全区农村社区的每个社区都配备了1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负责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行专人专管,为此,区财政每年需要投入500多万元资金。现在,村民不出村就可以完成缴纳养老保险、填写就业登记等多项事宜,真正享受到了保障体系带来的实惠。

城阳把合理布局和加快建设城市便民服务综合体作为重点工作,坚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在编制的新一轮城市规划中,综合考虑教育、文化、体育、商业等功能,预留了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区域。按照这一思路,城阳区关键节点、重要区域、各街道驻地、各社区都要建设便民服务综合体,最大限度满足基层广大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健身需求;对于新启动旧村改造的社区、新规划的居民居住区、商业小区也要配套建设便民服务综合体,最终把城阳打造成为便民型城市,在全区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即在全区任何地方步行15分钟,都能找到一处便民服务综合体,真正让便民服务综合体成为群众之家,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什么是“人的城镇化”?最根本的是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造福百姓的目的。2012年。城阳区坚持民生为本、富民优先,完成了为民要办的1O件实事和24项民生工程。民生投入占财政投入比重提高到了61%,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因“市”而生。各色城镇化路径

驱车行驶在王沙路上,经过王家曹村附近路段,赫然入眼的是路两侧颇具规模的大棚,这些大棚正是王家曹村投资建设运营的花木大世界。担任王家曹村解说的吕妮是外地嫁到王家曹村的媳妇,据她介绍王家曹村在王沙路两侧所建的花木大世界,占地68亩,总投入达2780万元,在2010年10月份投入使用,主要经营花卉、奇石、根雕、鱼族、红木家具等,2012年花木大世界的收益比上年提高了20%。

王家曹村社区,共有403户1213名居民,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竟然同时拥有着全国首个综合性农民工市场和山东省最大的花卉奇石市场,王家曹村的另一个可持续发展项目夏庄四季采摘园,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93亩,建设联动温室5万平方米,主要从事培育种植夏庄名优特色蔬果,以及南北方优质林果树种,发展草莓立体采摘和林业观光科普。该项目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完工,3月份全面投入运营。项目运营后,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社区集体增收1500万元。记者看到,在采摘园的对面已经建起了大批配套的餐饮住宿项目。

王家曹村党支部书记王功德是个非常热爱农业的人,他说什么都可以不干,但是农业不行,尤其是高效农业有着很大的潜力。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认为,从我国国情来看,适合推进“就近城镇化”。城镇化一定要跟农业现代化一起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从而解决就地就业,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进而解决目前出现的“人口大流动、交通大运输、家庭大分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就近城镇化的一个关键作用是可以更好地就近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城阳区6个街道的就业困难群体全部实现了就业,成为青岛市唯一实现充分就业的城区。在王家曹村,吕妮对记者介绍,村里投资运营的花木大世界的E区大棚主要为了解决村里老人和残疾人的就业。而王家曹村总投资9000万元的夏庄四季采摘园也着力解决村民的就业。

在家门口实现城镇化是城阳城镇化的一大特点。这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城阳区坚持实施的“一村一策”富民强村工程,这个强村工程很具有些“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特点,用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小资源做成大环境,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把小特色做成大市场。

以王家曹村为例,因为紧邻王沙路,交通方便,王家曹村社区早先就有一个自发形成的农民工市场,但因管理缺失,很不规范。城阳有关部门注意到这一现象后,因势利导,建立起正规的人力资源市场。市场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其中住宿区域面积就达5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二三千人住宿,市场内还设有电话吧、公共浴室、便利超市、邮筒、健身器材等服务设施。据了解,人力资源市场已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就业超百万人次。

在城阳区夏庄街道源头社区,法海寺观光园的高效果蔬种植已经受到市场的青睐,其种植的有机果蔬产品供不应求,源头社区主任刘诚坚持看好高品质果蔬的市场前景,而从青岛市区到法海寺观光园只需要20分钟车程的便利交通条件,也非常适合经营观光采摘园项目。

立足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城阳区以集聚型社区建设为主线,以社区中心建设为载体,以“一村一策”富民强村工程为支撑,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强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实现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转变。将195个社区规划为40个组团,其中154个社区计划实施集聚改造,目前已完成54个社区改造,正在实施8个集聚型社区改造;位于崂山西麓、桃源河流域等生态保护区域的41个社区计划进行融合型社区建设,目前已规划确定了7个中心村融合型社区组团。城阳区城建局局长梁小平对本刊记者说,城阳区社区改造要经历一个过程,村庄改造,村庄是主体,区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本着让利于民的宗旨,成熟一个就推进一个。梁小平说城阳区正在探讨社区改造新模式,如对拥有良好旅游资源的青峰社区实施新型社区改造,为崂山西麓周边社区改造探索新模式。

吴敬琏指出,“城市”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来源。我国城市大多是从“城”即“都”(政治中心)发展而来,而其他国家的城市大多是从“市”即市场发展而来的。一般而言,市场自发地使得城市的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化,形成了相关行业支脉繁多、关系密切的金融业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行业间关联度不高的制造业则集中在既能发挥专业化集聚效应,又能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小城市。

驱车在长城路上,路两侧陆续闪现出已经完成旧村改造入住新型小区的于家社区、杨埠寨社区、南疃社区,从外观上看这些社区有些大同小异的漂亮,社区名头也个个大方醒目,很有些整齐划一的城市化气息,而走近去探寻,却发现其各有各的蜕变轨迹。这些各具特色的城镇化探索,因地制宜,脉络繁多,推进着城阳成为更高意义上的北部新城的蓬勃进程。

城镇化一定要跟农业现代化一起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延伸农业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从而解决就地就业,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进而解决目前出现的“人口大流动、交通大运输、家庭大分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猜你喜欢

城阳城阳区城镇化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 “五育并举”,让校园充满活力
城阳:铸就青岛国际创新生态合作平台
“小世界杯”在城阳开踢
《最美城阳人》亮相央视全国社区春晚
城阳:白云深处希冀生
小小艺术家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需求研究:以青岛市城阳区新生代农民工为例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