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药同源
2013-04-29苏醒
苏醒
古人认为,保健养生必须从『性』、『命』两方面入手,而香恰恰就有『养性』的作用。因此中医药学将香视为养生养性之『药』,形成了『香药同源』的传统。
热播电视剧《甄嬛传》中有如下一些桥段:刚进宫不久的甄嬛从自己寝宫的树下挖出名贵麝香,从而知晓前任妃子为何小产的原因,第一次明白后宫争宠的可怕;皇帝为防止华妃的年氏家族独大,长年特制的欢宜香导致华妃终身不孕;甄嬛被猫抓伤,安陵容送来含有了极少量麝香的舒痕胶,加之其早先在华妃宫中闻到的欢宜香,一起导致了其小产;甄嬛借安陵容宫中侍女之手,将“暖情香”涂在百合花蕊上,而“暖情香”竟是催情之物,令其宠幸过激而导致小产。
电视剧虽然有夸张与不科学的成分,但香的医用价值也确实令人称奇。香料属于气味芳香的药材,多数本草类书籍根据功能常将其分归于芳香化湿、活血行气、醒神开窍等类药物中。
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
香的养生疗病功能在我国很早就受到重视。相传嫘祖的父亲生病,拒绝吃药,孝顺的嫘祖便把药磨成粉,制成香,卧床的父亲闻药香之后病愈传为佳话。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以纪念屈原为始的我国端午节活动更把这种气味疗法推广成为“全民运动”。节日期间人们焚烧或熏燃艾、蒿、菖蒲等香料植物来驱疫避秽,杀死越冬后的各种害虫以去除夏季的疾病,饮服各种香草熬煮的“草药汤”和“药酒”以“发散”体内积存的“毒素”。
中医与道教有着共同的起源,中医里的一些养生治病的观念均来自于道教。而道家认为香可以辅助修道,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载炼丹、斋醮时须焚香:“凡作黄白,皆立太乙、玄女、老子坐醮祭,如作九丹法,常烧五香,香不绝”。《抱朴子内篇》中有不少涉及香的内容,如论述香药之珍贵“人鼻无不乐香,故流黄、郁金、芝兰、苏合、玄胆、素胶、江离、揭车、春蕙、秋兰,价同琼瑶”(见“辨问”);另有入山辟蛇法,“以麝香丸著足爪中,皆有效也”(见“登涉”)等等。
唐代出现了以外来香药为主要内容的《海药本草》。《海药本草》的作者是世代居住在蜀中的土生波斯人李殉,他精通医学,其家以经营香药为业。他的《海药本草》记录了绝大多数从国外输入的药物,并按我国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论证,其中香药就达50余种,可以说是一本香药专集。
至宋代,香药进口量大增,社会生活中处处用香,医家对香药的应用也更加熟练,大量香薰方剂出现在《太平圣惠方》、《苏沈良方》等方书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更是专辟“诸香”一节,载芬积香、衙香、降真香、清远香等;香薰的应用范围亦有所扩大,涉及熏衣、防疫、祛秽、醒神、治疾等多个方面。宋代,从宫廷到民间还都盛行饮一种能强身健体的苏合香酒。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详细记载了各种香料在“芳香治疗”和“芒香养生”方面的应用。清宫医药档案中载有慈禧、光绪御用的香发方、香皂方、香浴方和香丸方等多首。
香药之功有十一
香料难以用四气五味理论解释药性,说明作用机理,因而又有芳香药性之说。有学者归纳香药之功有:1、气香入脾,悦脾,醒脾;2、气香开胃,行胃气;3、气香透心;4、气香透骨,透腹;5、气香入络,透络,清络;6、气香利窍,宣窍,开窍;7、芳香燥湿化浊,开郁;8、芳香辟秽,逐秽,透邪;9、气香主散,能散邪,能泄气;10、气香上行,增进饮食,开发胸肺之气而宽畅胸膈,能引清阳之气而止痛;11、气香能和五脏,温养脏腑,调和卫气,宣通气机。
中医还对香药进行了系统归类和整理,总结出了不同生长部位的香药与人体经脉器官的对症关系,以及香药的阴阳五行、升降沉浮等性。《本草纲目》认为,植物性香药在植物整株上的位置与人体有自上而下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位于上者,如花、叶、果多轻薄,气味散发快,清爽提神,但穿透性不强,传播距离短,留香时间短。而越往下者,如植物的根部、树干,气味越厚重沉郁,香气散发速度也越慢,如檀香、沉香,安神、镇静的作用加强,香气穿透性强,很远都能闻到,而且留香时间长。
香能养性
古人认为,保健养生必须从“性”、“命”两方面入手,而香恰恰就有“养性”的作用。因此中医药学将香视为养生养性之“药”,形成了“香药同源”的传统,发展出来一套特殊的随每年大气候、季节、时令变化配方的养生香合香原则。
据叶岚《闻香》一书中介绍,四大名香中的沉香和檀香在中医学中均属于药中上品。沉香本性易和,能引气下沉,达于丹田,助人静虑,其性内敛易和,如君子之厚德载物;檀香能引气上升,行气散寒,滋养脾胃,其性阳刚而略嫌浮躁冒进,如君子自强不息。二者相配能平衡互补,起到形神兼备之效。
中医认为,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人们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及时调节,才能保持健康,因此,应随季节、节气的变化,调节增减香药品种、用量。如立春时节的香可以加入苍术、柏枝;雨水土动,使人心神不安,此时的香可加入解郁安神的合欢花……一款好的养生香,涉及医学、药学、天文学、地理学、哲学等科目,与道教练外丹之法类似,这样才能达到养神、养性之功用。
余香
· 神秘的藏香 ·
藏香是藏传佛教在宗教仪式中使用的一种香。藏香相传是吞弥·桑布扎发明的,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并已成为西藏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藏香就是遵循藏密和藏医的理念,采纳藏地特有的原材料如高原柏枝、堪吧草、红景天、唐古拉青兰等制作而成。
藏香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它的祭祀作用以外,还与其烟熏疗法有关。因为,在藏香里包含了大量名贵的药物,如:藏红花、檀香、冰片、甘草等。这些药材都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尤其对感冒的预防作用更强。
在传统手工制作藏香历史中,尼木县吞巴村、拉萨西郊堆龙德庆县、山南敏珠林寺被称为三大传统藏香生产地,而尼木县吞巴寸生产藏香的历史最为悠久。
余香
· 来自异域的芳香疗法 ·
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埃及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香油香膏,芳香油膏也是他们献给神明的供品之一。罗马帝国扩展的力量所及,将芳香油膏带至西亚的君士坦丁堡。而善于科学发明的阿拉伯人,将罗马人传过去的蒸馏法改良,成功萃取出玫瑰花精油。
17世纪随着化学药剂的兴起和猎巫的风潮,草药和精油的使用逐渐低迷,直到上世纪20年代,人们才重新认识精油的神奇。1937年,法国化学家Renee Maurice Gattefosse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欧薄荷或薰衣草的油有特殊的治疗力量,便开始研究一些“香精油”的治疗效果,并提出了“芳香疗法”一词。
精油是从植物根、茎、叶、花、种子、果皮中蒸馏出来,不是经由蒸馏提炼的就不是精油。芳香分子非常细微,很容易自皮肤渗透入血液、组织及分泌系统,所以有惊人且迅速的疗效,若干精油的微粒分子作用类似荷尔蒙,与人体自身的荷尔蒙交相作用后,直接影响身心的反应,运用天然植物菁华,透过皮肤、经络到神经系统、荷尔蒙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帮助人体身心纾解、调理新陈代谢,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心理愉悦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