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2013-04-29张伶
张伶
新课程指出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要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要注重学生在探究中获知。但是,环顾当下的教学设计,为了提高教学活动的热闹程度,说假话、研究假问题、师生作秀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公开课和评优课中尤为突出。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必须是真实的,真正地学会知识。在真实的探究行为中体验最为真实的情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真实的生命态度,进而提升数学素养。要实现这一切,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必须务实,给学生一种厚重感,将力量存在深处。本文以《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为例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认识,望能有助于实践。
一、玉从璞中琢,艺从真中来
真实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是结构严密、层次清楚的,而且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应该是真实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制造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一系列看、想、说、探的学习活动。
例如,笔者设计《秒的认识》这一节课,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笔者采用“倒计时”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具体“秒”的知识教学环节,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主回忆钟面上的“秒的知识”,并将“钟面”投影到大屏幕上,探究如下几个问题:(1)那根针是秒针?(2)秒针走1小格和1大格分别是多少时间?(3)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秒的概念,还在感知“1秒”、“5秒”、“60秒”的过程中强化对“秒”这个概念的体验。本节课的做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秒”的真實性,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自然深刻。
二、返璞归真,行云流水
真实的教学设计是不搞形式主义,不追求奢侈、华丽等等花架子的,课堂上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及动作,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真实的课堂必定是朴实的,淳朴无华、返朴归真的,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整节课不一定要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有着独特的魅力,这恰恰就是将学生吸引到课堂的重要砝码。没有刻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自然的教学环节中不经意地渗透并流露出来,让教学处处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
例如,笔者在《秒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提出问题:“我们平时说的一分钟是60秒,那么大家想一想60秒我们平时都能做些什么?”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笔者拿出皮球,邀请几个学生来拍球,在拍球之前请学生估计一下可以拍几个球?让拍球学生的同桌一起到前面给他们数数,实践后发现60秒可以拍60个球左右。对于班级的其他学生,笔者分发了一个口算的练习题,一共是50条。开始学生觉得一分钟难以完成,而最后发现一分钟竟然能够完成50道口算题。在学生真实体验的基础上,笔者抛出问题:“如果就给大家1秒钟的时间,你能做些什么?”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下,觉得一秒钟太短暂,好像做不了什么,可以拍一个球或是做一道口算题。在此时,笔者用多媒体给出如下几个情境。
情境1:国产高速电梯1秒可以上升6米的高度;
情境2:亚太纸业1秒生产出来的纸张可以做成500本练习本;
情境3:正常飞行的飞机1秒可以飞行大约250米;
情境4:三峡水电站1秒的发电量最多可以达到4900度。
将这些情境与先前的自主体验结合到一起,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1秒的珍贵,时间是一秒一秒累积而成,如此设计不仅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深化了学生的情感。
三、咬定青山,根扎实处
每节课都应该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结果的预期。笔者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是一个明确且具体的表述,应是真实可行的。如果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的话,应该把根扎在实处,这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的一种检验,亦是确保教学高效的前提。
例如,笔者在《秒的认识》教学中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秒是一个时间单位,知道1分钟等于60秒,并在体验中自主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体验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和合作的探究能力,发展其数学思维;
(3)通过真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形成持久的、积极的、愉悦的数学学习情感。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从上面介绍的两个设计片段可以看出,真实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智慧,深化情感。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教学的真实性,只有注重学生在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才可能较好地落实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目标,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