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013-04-29范东梅
范东梅
现在中学生作文多数显得内容空洞、语言平淡,写来写去总是那么几句话,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联想和想象。如《花与刺》这个题目,有些同学只知道单纯围绕现实中的“花”与“刺”去作文章,这样,不管怎样描写、议论、抒情,甚至使尽浑身解数,文章仍离题旨甚远;反之,如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由“花”想到“社会的光明、改革的业绩、人才的成长”等,从“刺”想到“黑暗、差距、缺点”等,就可以想到人生道路上的奋斗与挫折、改革开放中的成绩与差距,社会上的正义和邪恶等等,文章写起来既符合题旨,扣住了中心,也得心应手,内容充实。由此可见,联想和想象是文章的生命力。没有联想和想象便没有好文章,有了联想和想象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既然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如此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就写作而言,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脑中空空如也,是写不出东西来的,这就要靠我们平时多观察。那么观察与联想、想象有什么关系吗?有的,观察与联想、想象的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说的更明白一点,联想就是由眼前所感知的事物想到过去感知的事物。这其中的“过去所感知的事物”是从何而来的呢?绝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观察中“联”出来的。“眼前的事物”没有观察,自然看不到,那么自然也无法想到“另一事物”了,可见,观察是联想的基础,是联想的前提。如李白由月光联想到白霜,写出了“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杜牧由秋天的红枫叶联想到春天的红花,写出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茅盾由白杨树想到抗日军民,鲁迅由“送去”想到“拿来”,夏衍由包工头之雇佣包身工想到船户之养墨鸭。再如我们可以由秋风想到落叶,由春蚕蜡烛联想到教师,由眼前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一段往事,或一个朋友,这些就是联想。而想象则是把大脑中的表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头脑中的表象材料”是怎么来的?还是观察来的,或者说是以前“看”来的,所以想象也离不开观察。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就是吴承恩通过观察运用想象把人、猴、神的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创造出来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更是写作思维腾飞的翅膀,是人的创造力中最宝贵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养成把观察到的和引起心灵触动的东西及时记下来的习惯,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二、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阅读是一种最便捷的积累材料的手段。一些精美、新奇、警策的语言往往充满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此,要求学生多多摘抄背诵名言佳句,如朱自清的名篇《春》《绿》《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的段落,李白的诗等,这样可以激发其联想、想象力。所以阅读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积累方法。“下笔如有神”一定是“读书破万卷”了,多阅读,多积累,让学生做阅读活动中的有心人,一定会使他们的大脑丰富起来。
三、让学生养成多练笔的好习惯
在平时注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养成多练笔的好习惯。
首先是让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一开始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这样时间长了,同学们也就养成观察的习惯了。
其次是通过扩句练习,激发想象力。先从词语开始练习,词语可以组成句子,句子能够组成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比喻、排比、拟人等不同修辞把给定的词语组成一段有意义的短文,也可以把毫不相干的两个词语通过联想、想象连起来。例如小草———足球,两个概念风马牛不相及,让学生通过几步联想做媒介,写成一段话。又如扩写“春天来了”这个短句,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细致描述,
另外可让学生续写课文。如学完《皇帝的新装》,可让学生再接着写皇帝知道受骗后,把骗子抓回来,皇帝是怎样处理的,学完《项链》,让学生想象主人公玛蒂尔德在得知项链是假的后,会怎样。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堂变成联想、想象的天空,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浮想联翩,思绪飞扬,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气和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