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听力教学
2013-04-29李晓琴
李晓琴
【摘要】作为一项接收性技能,“听”被传统地列为语言四大技能即听,说,读,写的首位是颇有道理的。可以说在所有的交际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听懂别人说的能力。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听”这一技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所以,搞好外语听力教学日益成为广大外语教师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在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由于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听力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影响因素;听前活动;现代媒体;听力教学
从语言角度来看,语言本身首先是有声语言。没有听,就没有说,语言的交流也就无从谈起。因而,听在语言学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听,是语言的基础;听力,是语言的前提。“听”作为人类语言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极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的教学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知道: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中职教育目标主要是“教会学生能找到一个饭碗、找到一个好饭碗、找到一个金饭碗服务的”(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处处长刘杰的话,2005年4月1日于杭州)。因此,中职英语听力训练可作为学生的就业训练。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中职英语听力教学至今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多数老师对听力的教学还只停留在“听听录音,对对答案”的水平上,这就导致了学生听力能力提高不快,听力教学质量低下的现象。因此,如何从实际的教学水平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作为英语教学者,首先是要全面了解影响中职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然后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这样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一、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一)语音障碍。这主要表现在:
1、听音材料语速快,学生在听的过程反应不过来。听力材料内容一般是按英语国家正常速度录制,语言流畅,语速快,而且存在不完全爆破,连读,音的同化与失音等,这使得很多学生一下适应不了,对听的内容反应不过来。
2、对英语的语调不熟悉。
3、听音方法不正确,没有以句子,意群为单位,而把注意力放在每个单词上,造成词与词之间不连贯。
(二)词汇障碍。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自然也不例外。有些学生词汇量不够,如果听的内容生词达到8个以上,就会对学生听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心理障碍。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往往思想过于紧张,造成头脑不清,反而捕捉不到信息。
(四)文化悟力障碍。文化悟力是指对语言文化背景的占有和理解能立。中西方语言的思维不一样,语言表达的语序也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障碍。其次,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不了解,没有亲身体验,似懂非懂,难以确定。
由此可见,在一般听力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单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时间久了,学生容易养成听英语时注意力不集中,消极依赖于最后的对答案的不良习惯,从而不利于学生听力的培养。
二、听前活动
在用母语交谈时,我们通常会发现自己在对方尚未结束话语时就能明白其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便是预测的结果。在熟悉程度不同的话题或场景中职生的听力水平发挥不同。预测的内容越多,听起来就越轻松。在听力课程中,教师可以在侧重培养学生听力的同时,安排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并且注意各项技能的衔接和融合,从而让学生在提高听力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每堂课上课前,教师应当充分备课,对听力材料进行仔细推敲,估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听录音的兴趣,力求避免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听后对答案的局面。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听者或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他们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播放录音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听的内容设计一些不同形式的热身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预测和猜测能力。进行预测的线索很多:话题、场景、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以及语流中的语调、重音变化等都可以帮助预测。预测训练的方法也很多: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中的习题,从中发现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也可以先放一小段录音,在学生了解了前面内容后关掉录音,让学生对该片段的内容进行猜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预测线索;或是根据听力题目先让学生表述个人观点,之后让学生对预测的内容用英语进行表达(在内容较难时,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形式)。例如,在听力课中有一篇关于美国天气预报的文章,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听前活动:(1)学生对美国的了解(Brainstorming),老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Whats its size/capital/population, etc.? How many states does it consist of? And how many states and big cities can you name? Whats the climate like? Who has been to the USA? Whats your impression of it?(2)熟悉美国主要州的名称及其读音。简单一点的做法是先展现各州的中英文名称,然后教师领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教室电脑中预装好“金山词霸”软件,在“附录”里面既有美国各州中英文名称对照,学生也可以跟软件选读自己不熟悉的地名。
学生在用英语表述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的内容或是会有一些不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同时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这时教师再鼓励学生集中精力听材料,以找出自己所做的猜测和所掌握的知识与目标文章的差异。毫无疑问,学生会对此表现出一定的关注,这会大大提高听音效果。
三.利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改进中职英语听力教学
通过探究上述几种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笔者认为,要提高听力教学质量,我们努力探索利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改进中职英语听力教学的路子,具体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
(一)利用录音媒体,对学生进行听文猜词训练。
运用录音磁带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选材丰富,简便易行。我们将现有材料中的那些不适合听力训练的测试题作些调整就可以利用了。比如,选定一篇短文,并从中抽出若干单词,打乱这些词的次序并写在黑板上。教师放第一遍录音,学生专心听;放第二遍时,每当放到被抽去单词的地方就停下来,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单词来猜测下一个单词,待学生猜准后教师再接着放录音。这种根据上文猜测下文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听力和综合能力相结合的听力训练形式。
(二)利用广播媒体,培养学生听力和表述能力。
广播新闻资源丰富,内容新颖,利用广播媒体教学不难操作。
1、教师让每位学生自备收音机,每天早晚收听英语广播新闻,如VOA或BBC,课堂上抽学生讲述所听新闻。
2、教师从广播中录制新闻,上课组织学生听。先让学生听两遍,然后让学生逐词逐句地听,凡是听出来的单词都一一写在黑板上,暂时听不出的单词可以在黑板上划线标出,一道线表示一个单词。让学生听第三遍时,学生每新听出一个单词就填入一个空格内。通过全班同学的努力,直到每位学生听懂整篇新闻。这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听英语时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提高听力。
(三)利用影视、录像、影碟等媒体,进行泛听训练。
这些媒体直观生动,情景逼真,视听效果好,尤其可以表现自然语言交流时的冗余话语,如:赘述、言语支吾、起句失误、重复等以及说话者的面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使学生对英语语言交流习惯有深入的了解,更好地领会听力材料的意思,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运用这些材料训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很好。我们可选些学生感兴趣的片子,组织学生观看。比如,让学生观看美国教学片《Little Women》,该片语言生动、语音地道。每看完一节,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或做正误练习等泛听训练,视听效果很好。
(四)利用多功能语音室中的资源库管理,让学生进行机上对话或会话录音训练。
最具神奇功能的教学媒体就是计算机。如果学生每人有台计算机,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语言编制用于听力教学的软件。这些软件能创设仿真的语言环境,提供很好的交互性,让学生进行模拟对话训练和听力测试训练。
总之,利用多种媒体进行中职英语听力教学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外语听力教学自身规律的要求。利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改进英语听力教学,既解决了听力材料单一的问题,又改进了听力教学手段简单的不足,让学生在形象生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地道的语言。
参考文献:
[1] 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Longman,1988.
[2] 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Teaching Listen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Stephen, K. The Input Hypothesis. From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 132.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马黎华.影响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因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5]顾曰国主编《英语教学法》(上)(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6]葛文山等“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02年第8期。
[7]邵水平“高中学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其对策”《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03年第2期。
[8]常新华等“从大学英语听力课看中学听力教学的问题”《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2期。
[9]谢春坤“浅谈英语听力训练教学技巧”《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9期。
注:广州市第十四届特约教研员年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