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感悟,提高阅读质量

2013-04-29任碧芬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6期
关键词:夜莺哈尔漓江

任碧芬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必须“披文入情”。所谓“披文入情”,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语言文字,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意思,把无声的语言变成动态的可感形象。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实践主动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感悟,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朗读感受,体验情感

古人说:“情动而辞发”。文章是作者情感的迸发,作品中倾注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波澜,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和做支离破碎的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认识和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文中情感的熏陶,要通过朗读扣动学生的心弦。

如教学《“诺曼底”遇难记》这一课时,课文记叙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的时候不幸被“玛丽”号撞伤,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海难中,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的故事。

怎样把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传递给学生?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时候,遇上什么险情?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其次,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再次,独立朗读,并画出重点句子,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如: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可以提出:“吼喝”上是什么意思,“大声吼喝”是因为什么?总共是“60人”吗?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想一想,充分地说一说,体会到诺曼底号遇难的严重性,让学生体验那危急万分的情境,感受到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的光辉形象。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为学生理解了这个人物,就能够入情入境地去朗读,感受到人物的高尚品质。

二、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爱因思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任意驰骋。想象力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情绪,积极主动参与,理清文章的思路,加强语言的感悟。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的作用,开启学生的情感大门,使思想总在一种运动的状态。

如《桂林山水》的教学中,抓住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词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然后紧扣带有情感性和形象性的文字,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让学生轻声朗读,展开想象。然后,提问:读了这句话,你的头脑中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的同学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也有的同学说:漓江的水真美呀!在感叹、赞美、惊喜中,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感,从面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受能力。

三、联系生活,提高认识

一些特定时期的文章,由于时空上的关系,或多或少的阻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因此,要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文章内容。

如教学《夜莺之歌》时,描写的内容相隔时间长,学生并不了解苏联卫国战争的有关资料。因此,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如:小夜莺是怎样把敌人带入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圈?夜莺之歌的歌是什么意思呢?然后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过程: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仔细阅读,理解小夜莺是怎样把敌人带入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小夜莺这样做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夜莺的热爱祖国与机智勇敢。四是拓展延伸,为小夜莺拟写颁奖辞,这样就达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学生在一系列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理解,陶冶情操。

总之,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具有活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撑海洋,广天空的责任则需要我们老师来承担。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只是开始,阅读教学能否焕发更大的生命力,还须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找到更多的方法。

猜你喜欢

夜莺哈尔漓江
夜莺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漓江情画
夜莺
不要盲目答应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夜莺
竹筏上的漓江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