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3-04-29王勇
王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让教师深感头痛的是习作教学。有的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但每每提及习作教学,仍是一脸的无奈与茫然,认为小学生的生活空间小,生活经验少,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文化积淀又不够,导致所写的文章材料陈旧,语言贫乏。因此习作教学停留在一个年年走老路的层面上。《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据此,又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与研究,我总结一些经验,在这里,仅就怎样进行小学习作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注重指导观察,培养良好习惯。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尤其是在写景状物类文章的文前指导上,常常对学生说的两个字就是“观察”。这里的“观察”,很多教师把它与“看”等同起来,认为学生看了,然后把看到的用文字记下来,学生即完成了观察写文的过程。其实,我认为,真正的观察是否可以这样去理解,“观察”二字我们分开去认识,“观”,就是用眼睛去看,这是视觉的功能运用,学生所见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而“察”则是除了用眼仔细看,还有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的意思,只观不悟的观察,学生往往只是抓住了事物的表面,而如果“看”中有“悟”,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只停留在一个粗浅的表象认识上,作文也就会因为有了自己的真实体验而精彩起来。因此,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不少成名的作家都认为:“文学离不开生活”,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离开了生活实际,这样的作文只能是空中楼阁,满篇空话,废话。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认真去看,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这是我们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自控能力弱特点,可先引导他们定向观察,如要求作文《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习作前,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春游,到实地去欣赏春天的景观,春游前,可提出观察要求,要学生注意看到的花、草、树、木,游人、飞鸟等的特点,并注意游览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为描写好此次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观察中,教师可以随时给予导向性观察指导,针对某一处景物进行观察的具体指导,学生有了目标,回来后的习作自然充实,也会有写作的欲望,如在文后再对好的文章进行宣读,表扬,那么学生必然会有乐于作文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机观察,随时体验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难忘的事物,他们素材的空间加大,作文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二、利用课堂教学,学习写作方法。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可以说每篇都经过专家精挑细选,文辞优美,字字珠玑,这些文章典范性很强,是我们用以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教学中,注意挖掘这些文章中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叙事明理的方法,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如在教学写景状物类文章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运用了哪些感官去观察,体验,怎样展开联想的;在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物与人、物与理紧密联系起来的;在教学写人记事文章时,就要通过课文中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特点,反映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征,去表现人物的怎样的精神品质,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写作方法。但是只让学生领会这些文章写作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曾有人这样说过:“语文课不能上成作文辅导课,那么这堂语文课是不成功的课”,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有些极端,但细细品味,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很深刻,因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会说会写,所以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贯穿于在语文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要经常发掘课文的某一方面有利的训练因素,随时进行习作片断的训练。如在学习课文课《鸟的天堂》一课时,运用文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让学生仿写一个片断,老师随时给予点评,那么学生再写此类的文章时,就会恰当地运用动静结合这种表达方式了,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文章中作者的内心活动描写非常精彩,我就把它作为训练的一个点,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表露一下内心的真实感受,然后把它用笔记下来。总之,从课文教学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经验,会逐渐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能。
三、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验告诉我们,如想在作文中文思泉涌,只有多读书,多储备,才会有广博的知识、深远的见解,写起作文来才会有如“神”助。教师应针对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可有目的地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这些书籍不能只限定在写作方面,天文地理、自然科学、名人巨著、杂志文摘,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广泛地阅读,尤其网络时代的今天,让学生上网去获取更多的可用之材,也不能不说是一条可行之路。鲁迅先生说得好:“读书就如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必然拓宽,写作时才会有充足的素材。当然,光多读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积累,有的学生家长说:“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他也真的看,但是作文还是不会写,这是怎么回事?”道理很简单,这样的学生在读书时没有入脑,没有积累这个过程,他在阅读时只注意某些情节描写,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图个热闹。如果在平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用于积累的日记本,指导学生把平时读书中认为好的语句摘抄下来,也可在读完后写上自己一些独到的见解,还可以根据原文内容去练习仿写,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学生的日记本不去批改,但是要经常检查,对写的好的随时表扬,并随时随地进行宣读,品评。长久地让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学生慢慢地就会把读到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会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就会使所写的文章生辉,写作素材也就取之不竭了。
四、提高批改质量,促进水平提高。
在习作批改这一环节上,许多教师认为是最费时费力的工作。一次习作批下来,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保守说也得两周时间,而两周以后再去讲评作文,有的学生可能对当时写的什么主题,什么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了,另外,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又有多少个人能真正去看一看老师给的评价,从中又会学到多少东西呢?这种低效的劳动,收到的效果是不理想的。我在批改中,注重加快批改速度、反馈速度。这里的加快速度,并不是敷衍塞责地应付,而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比较明显的失误,三言两语地进行总结,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切中要害,反馈的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这样,学生在趁热打铁中受到批改的益处。
现在,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文指导,尤其是对学生作文草稿是每篇必阅,甚至有的达到每篇必批,对不合格的作文对学生说的最多两个字是“重写”,而为什么重写,该怎样重写,教师在此必须要给学生说明白,而且还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这个环节可不要轻易放过去,因为面批面改、直接指导收到的效果,远比你在他的作文上写上洋洋千言好得多。另外,对习作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不搞一刀切,可适当降低要求,多指出他的习作中闪光点,多去鼓励,多为之找出可取之处,给学生以成就感,培养习作兴趣。在批改中还应注重发挥集体的优势,可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协助教师修改文稿,这样既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又能培养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地平时教学中注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创设情境,通过系列的训练,把教学工作做扎实,多去研究,多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