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方法研究

2013-04-29程波

搏击·体育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方法乒乓球

程波

摘要: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中国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方法有了很大变化。在技术方面,青少年的击球手段更为丰富,击球质量更高;在体能方面,对青少年力量的训练比重越来越大,对跑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大球时代”使乒乓球的技战术变得相对简单,对技术的技巧性要求降低。在青少年的训练中,教练员过于强调运动员强进攻、强对抗的能力导致年轻选手在节奏调节、旋转控制以及诸多细节技术上的不过关。这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因此,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对青少年而言,打基础、规划合理的技术结构,使他们全面发展是训练的核心内容,传统的训练方法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与现代乒乓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青少年 乒乓球 特长技术 体能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79-03

1 前言

中国乒乓球队在今年的国际大赛中几乎包揽了所有金牌,中国队的技术实力过于雄厚,这让所有对手望而生畏,因此出现了“乒乓危机”言论。由于各国体制的差异,对乒乓项目的重视程度差别巨大。在我们举国体制之下,在光辉的成绩面前,中国的基层乒乓工作却面临着巨大压力——财政紧张、生源减少、教练稀缺,最主要的是训练方法相对混乱、不够系统,这就导致大批青少年的技术水平提高缓慢,发展不够均衡,影响了孩子们的前途。

当前,世界乒乓球运动是朝着力争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比较全面、战术变化多样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20世纪70年代总结出来的发展趋势。在青少年的训练中,倘若我们各级教练员都按这个要求去抓、去培养,还是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的。目前的基层训练中确实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让青少年过早打出成绩,教练员过于注重优势技术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很多传统技术、基本技术的训练,导致年轻运动员技术实力不够雄厚,缺乏应有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

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基层教练员一直研究的课题。先进技术固然应当重视,但与“传统”技术的有机融合才是青少年能够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源。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方法。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强化青少年的意识

要抓好青少年的乒乓球训练,首要的是要强化意识训练。意识包含多个方面——对合理技术动作的分析意识、步法跑动意识、主动调节意识、积极主动,抢先进攻意识、战术意识等。

回首上世纪的很多老前辈,他们都具有一鸣惊人的绝活,具有非常娴熟的击球技巧,这与目前大多数年轻运动员有很多区别。比如,20世纪70年代,许绍发的高抛发球、正胶拉小弧圈;庄则栋的反手单面攻;郭跃华的推挤;80年代的快带、反带等等。但目前来看,这些传统技术已经慢慢被大家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强劲的弧圈球技术。单从技术层面看,传统技术好像缺乏一定的进攻性,不太适合目前乒乓技术的发展。但这些技术在运用时体现出的旋转、节奏变化,体现出的技巧性要比目前很多“先进”技术复杂和实用得多。老一辈运动员在训练中往往带着多重意识,每一项技术都会根据实战中的体会进行调整、钻研,因此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威胁性。尤其是老前辈在前三板环节的技术能力非常出色,这与他们超强的主动意识有直接关系。正是由于早期技术手段相对单一,他们在练就各项技术的同时,手感、球感甚至体能方面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对基本技术的掌握十分过硬。尽管目前击球手段更加丰富,对于现在的年轻运动员来说,还是应该认真体会和掌握以前的优良“传统”,要把技术练“精”。

3.1.1 提高技术动作的分析意识

在上个世纪,教练员总是提出“标准”动作的概念。而如今,标准已经演变为合理。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击球原理,符合身体的协调性,通过对来球性质的分析,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进行调节,这就是合理。

我们看到很多国手的技术动作未必是最漂亮的,但却是最合理的。对青少年来说,首先要理解每个动作的击球原理,尤其要掌握摩擦和撞击的技巧。在目前的训练中,年轻选手处理上旋球的能力相对突出,击球节奏快,而处理下旋球的能力相对较差,包括一些小球技术,过渡球技术以及在下降期的拉球技术。这都是由于对撞击和摩擦的理解不足,对技术动作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练习单项技术时,运动员在固定位置的击球动作都比较流畅,但在跑动中击球的动作容易变形,稳定性很差。原因就是年轻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不够,对身体各部位的掌控能力不足。要想提高技术,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击球动作的基本原理,了解腿、腰、手三者的关系。在跑动时,身体的协调性最为重要,即便身体不到位,也可以通过腰、手的动作进行调节。

3.1.2 提高步法跑动意识

要实现积极主动,靠的是步法。光有意识没有步法怎么上手?所以,步法是实现积极主动意识强有力的武器和最有效的手段。步法问题如何加强与提高呢?就是安排训练内容中都应含有步法要求,一改过去重视手法、忽视步法的倾向。实际上,步法不好、身体不到位,动作就肯定不到位,就会变形。在中国国家队,即便是高水平运动员,目前还存在着步法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女子运动员,由于技术结构的原因,缺乏跑动意识,限制了技术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在优秀的男子运动员中,王励勤、马琳等超一流选手,他们的步法极为出色,跑动十分积极,因此他们的击球质量很高,对大多数球都可以在比较合适的位置回击,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杀伤力。对青少年来说,步法训练应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由于年轻运动员的技术实力较差,如果他们可以积极跑动,就能够在合理的位置击球,能够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整性,确保击球的稳定性。

有很多年轻运动员不知步法怎能跑,不知道基本步法的名称和要领。实际上,步法大体上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首先是判断对方来球,然后起动、重心交换、跑动、还原。什么时候用并、跨、交叉步?有的运动员两脚站得那么平,人又直,怎么动?现在横拍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左来左打,右来右打,侧身很少;出现直拍横打后,也有些影响侧身。其实步法和技术结构是相互影响的。要想实现积极主动、全面进攻,必须以步法为基础,必须具有强烈的跑动意识,这个问题要解决好,才有可能真正占据主动。

对步法训练要特别严格要求。因为步法训练很苦,运动员不愿意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们要求2/3台,就是2/3台,练20分钟就一分钟也不能少,而且要强调命中率。还有一条,运动员必须有胆量和勇气,在关键时候该攻就攻,该抢就抢。

3.1.3 提高主动调节意识

过去的比赛,基本都集中在前三板的争夺,甚至说在几个回合之内就可以决定胜负。而在“大球时代”,运动员往往要经过多板对抗,才能拿下一分。无论前三板还是多板相持,每一板球都存在变化。如果其中有一板球处理不够得当,战局就会出现变化。认真处理每一板球是所有教练员提出的要求,那么怎么才能认真对待呢?简单说就是要合理处理每一板球。包括步法跑动尽量到位,根据来球的旋转、速度、力量等做出相应的击球动作,同时还要能够执行应有的战术套路。

单从技术方面来说,运动员在击球时应该注意身体和手上动作的调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击球质量。比如在不同的击球点采取进攻手段;比如在防守环节灵活变化击球的手段;比如在击球时加大跑动范围,能够从容地进行前后方向跑动,改变击球的节奏。这些都要求运动员具有主动调节意识。

从战术方面来说,运动员能够针对对方的特点制定实用的作战方案,能够发挥出自身特长。比如前三板环节丰富发球的落点;进攻时凶稳结合、落点多变。

年轻运动员的主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差,这与他们的技术实力较弱有关。有时候敢“变”,但不得分;有时候想“变”,但不知如何去变。在训练中,教练员应时刻强调变化的意识,但必须循序渐进,先以技术训练为主,打好基础,然后再去实战中总结、体会,把技术与战术有机结合起来。

3.2 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训练的合理搭配

从乒乓球发展的特点来看,我们需要新技术和新打法的出现。曾经有一个阶段,我们说欧洲符合时代潮流,比如比利时的塞弗、法国的盖亭,那时候他们台内外都能从容上手,处理得很好,相持能力又很强,球打得简单,但是实用。亚洲选手就是特点突出,变化多,但到多板相持阶段,往往处于下风。这就是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之间的矛盾。目前的中国队正将二者有机结合,因此可以称霸乒坛。

青少年在训练中应如何发展,如何在保证出成绩的前提下稳步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基本功、综合实力是最重要的,但杀手锏确实是最重要的得分手段。有很多年轻的运动员,往往在两三年的基本训练之后,就开始重点培养特长技术,短期内是可以提高比赛成绩,但年龄增长以后,对手的基本功提高以后,就会觉得实战能力开始下降,有一种打不穿对方的感觉。

3.2.1 全面训练是基础

教练员既要抓特长,又要抓全面训练,但这二者的训练比例是要根据运动员的自身能力和状态随时调整的。在运动员的启蒙阶段,教练员必然会全面注重基本功的培养,随后慢慢加入一些得分技术的训练,没有杀手锏就不可能赢球。比如最初全面训练与特长训练的比例是8:2,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逐步调整为7:3。当运动员面临大赛之前,可以在短期内加大特长训练的比例,如调整为6:4,在比赛后再调整为7:3。可以说,全面训练更为重要,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特长技术的能力,针对性地调整各单项技术训练的方法。

3.2.2 特长技术是精华

所谓特长,广义上讲主要是集中在前三板环节。如果比赛开局能占据主动,就有极高的获胜机会。上个世纪,老一辈运动员提出了力量重、速度快、旋转强、落点刁等击球特点,如今这些指标同样适用。

过去,容国团的转不转发球,徐寅生的正手奔球,许绍发的高抛发球,梁戈亮、蔡振华的倒板技术,随后刘国梁的发球、横拉技术等,都非常有新意、有威胁。削球中的黄亮、陆元盛、陈新华、丁松在积极主动、攻守结合上都有很大发展。只有特长突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可以对抗不同打法、不同水平的对手。

青少年在特长训练中,应该先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不要求掌握过多的套路,而是先把最拿手的技战术练得过硬,然后再加入新元素、新变化。很多年轻选手喜欢模仿超一流选手的特点,在基本功还比较薄弱的阶段就练习高难度的战术组合,这种盲目模仿往往会破坏现有的技术结构,影响手感和意识的培养。近些年,个别日本选手通过在欧洲参加俱乐部联赛,在短期内大幅提高了技术水平,这是值得中国青少年借鉴的。日本选手之所以能够提高,并不是因为欧洲选手的技术实力强,而是因为他们的训练方法有科学之处——训练从实战出发,注重基本技术的培养,以赛养练。大量的比赛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练习,不但可以很好地培养比赛心态,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不足。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水谷隼、松平健太这些年轻选手非常过硬的基本功,他们具备了跟中国优秀选手抗衡的能力,同时大家也看到他们还缺乏强有力的特长技术,缺乏真正的杀手锏。如果大胆设想,日本选手此时加大特长技术的训练,那么很可能对中国队造成更大的威胁。

3.3 身体训练是一切技术训练的重要保障

3.3.1 关于身体训练问题

中国国家队在北京奥运后之后才真正加以重视,而地方队的训练目前还远远达不到应有的要求。早期的乒乓训练队,尤其是省体校级别,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要求很高,但训练方法比较单一,不够科学、系统。目前青少年的训练中,身体训练的强度不够,对运动员的要求还不够严格。有些运动员本来是很好的材料,但由于身体素质不行,伤病多而提前退役。所以说,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上强度,承受大运动量。

3.3.2 身体训练要注意的事项

(1)乒乓球的身体训练有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围绕力量、速度、灵敏而进行。训练要有利于提高素质,以项目容易掌握、不易受伤为原则。(2)身体训练比较枯燥,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要适当和兴趣相结合。(3)适当加入竞赛性训练内容。(4)一种方式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同样是跑步,有越野跑、变速跑、游戏跑等。总之,不让运动员感到枯燥和反感。(5)采取积极性调整,如郊游、爬山等。

身体训练要重视质量和要求,不能应付。教练员应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检测和定量分析。同时注意在身体训练中的区别对待,根据队员情况,对有些项目增加或减少,要在统一安排下区别对待。

4 结论

在青少年的训练中,要进行全面培养,以基本技术为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借鉴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在青少年的基本技术训练中,重点强调意识和步法训练,使运动员养成良好习惯。在青少年的特长培养方面,要用于创新。在传统优势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革,提高年轻运动员的实战能力。重视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并参考国家队的先进经验,提高对年轻运动员体能方面的要求。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方法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