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13-04-29宋敏,王社伟

计算机时代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学理论精细化管理教学质量

宋敏,王社伟

摘 要: 为了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借鉴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思想,提出了“五精四细”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即教学团队知识体系精通、教学内容精深、教学流程精致、考核评价精准和课程精品,以及细分学生、细分知识点、细分授课方法和细分考核方法。结合专业建设和教学流程给出了实施方法。实践表明,采用该理论体系,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这一研究与探索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精细化管理; 五精四细; 教学理论;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6-64-03

Research on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fine management

Song Min, Wang Shew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ly, fine classroom teaching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five-fine-four-subdivisible” are proposed after learning fine management ideology of the enterprises, that is, proficient in knowledge system, deep in teaching content, profound in teaching processes, precise appraisal and boutique courses, along with subdividing students, subdividing knowledge, subdivid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subdividing assessment methods. Implementing method is given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process.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encourage the enthusiasm of the teachers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o tha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improved notably. This exploration provides a novel idea for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fine management; five-fine-four-subdivisible; teaching theory; quality of teaching

0 引言

课堂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粗放式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个人经验为主、规范粗线条、指标不量化、流程不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不细分等方面。这种粗放式的教学方式的问题在于:①不利于降低学习门槛,难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是单纯的教和学的关系,不符合认知规律。特别在针对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时,一旦学生付出努力而不能掌握,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②不利于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素养。教学各个环节缺乏严格的流程控制,学生往往在提交作业和考试时进行应付式的突击,丧失了学习过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③教师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不成正比。教师经常就某些知识点多次重复地讲解,但实际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

如何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为此,我们借鉴一种成功的企业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

目前已有一些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探索,多从学校或部门的宏观管理层面[1-3]提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执行过程关注度还不够;一些文献虽然将精细化应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但主要还是囿于具体的方法和措施[4]提出某一教学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法,没有形成体系,不利于推广和和深入应用。本文针对课堂教学,建立了“五精四细”系统化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1 “五精四细”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成功的企业管理理念,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缺乏对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和管理,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经验为主,体现为一种低效的、粗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学生为管理对象,提出了适合于教学的“五精四细”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即精通(教学团队知识体系精通)、精深(教学内容)、精致(教学流程)、精准(考核评价)和精品(课程),以及细分学生、细分知识点、细分授课方法和细分考核方法,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索。如图1所示。

图1 “五精四细”精细化课堂教学理论体系

1.1 “精通”的教学团队是体系的支柱

“五精四细”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是要有一支对课程知识体系精通的教学团队,这是我们整个体系的基础支柱,也是教学的根本。这里所说的“课程知识体系”主要指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所制定出的课程体系架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课程知识体系精通的教学团队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方向,制定符合市场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而且能在微观上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活动。

1.2 “四细”是手段

“精通”的教学团队通过“四细”,即细分学生、细分知识点、细分授课方法和细分考核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细分学生,指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动机等条件对学生进行分类,抓住占比例较大、对教学质量提高影响较大的学生群体,以此为教学的起点,同时兼顾比例小的群体。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较大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摒弃了以往不论学生程度如何,一律从头开始的传统教学思路,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也可采用导生制[5]的方法以先进带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通过细分学生,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类别采用要求级别不同的作业、实验项目和考核方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细分知识点,分为开课前的细分和课堂授课前的细分。前者是在开课前根据细分学生的结果,结合课程大纲,对本课程知识点进行宏观层面的细分。而后者是针对某节课知识点的微观层面的细分。对知识点的细分,可以详略得当的安排授课内容,编排合理有效的案例、课堂练习、作业和实验题目,并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

细分授课方法,即针对不同性质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常用的授课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引导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等。细分授课方法可以使得知识点以更好的表现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细分考核方法,即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性质的知识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常用的考核方法有笔试、口试、机试、论文、答辩、项目开发等。同时应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扩大其在最终成绩中的比重。

1.3 “精深、精致、精准”是要求

“精通”的教学团队通过“四细”活动,达到教学内容精深、教学流程精致、考核评价精准的要求。

教学内容精深:教师应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挖掘知识体系的层次性,进行纵向扩展,同时要注意和相关课程的知识联系,把握住精髓,并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流程精致:形成“开课前准备-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各种资源的辅助指导-教学反馈-考核评价”的教学流程,规范并优化教师工作流程,制定量化标准,构建监督机制。同时通过教学流程环节的环环相扣,加深、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考核评价精准: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准确的评价。同时借此获取课堂反馈信息,实时调整教学方法。

1.4 “精品”课程是目标

构建精通的教学团队,实施“四细”活动,达到教学内容精深、教学流程精致、考核评价精准的要求,最终是为了实现授课内容、方法、对象的精品,形成精品课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精细化课堂教学实施方法

精细化的重点在于执行,下面从教学团队建设和课堂教学组织两个方面给出精细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2.1 精细化的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立足于专业建设。在专业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设立专业课。在专业课中按照相关性对课程进行分组,组建金字塔型的课程组教学团队,其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即课程组负责人,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依据工程实践经验、教学效果、知识储备、责任心等条件进行选拔。团队负责人下设各课程的负责人,采用自荐,课程组负责人推荐任用的方式。课程的授课教师由课程负责人选定。

团队负责人把握课程组的培养目标和授课方向,协调组内课程的内容衔接,从而避免课程的各自为战,加强课程的融会贯通,降低教学内容的重复讲授率,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课程负责人承担课程相关大纲的制定、授课教师的管理和授课工作。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除承担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为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图2 教学团队的组织架构

2.2 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组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并不简单地只是局限于45分钟的课堂本身,其改革要从课堂之前的准备,甚至是课程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到课堂上知识点的有效传授,进而延伸至课堂之后的各种教学资源的辅助使用,只有这些环节紧密相连并将“四细”活动贯穿其中,才能达到“教学内容精深、教学流程精致、考核评价精准”的要求,进而彻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现“精品课程”的目标。

⑴ 开课前准备——细分学生、细分知识点

学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再审视、教学内容的界定、教材的选用、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网站的建设或修改、考核方法的确定等宏观性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学团队成员的共同参与。

由于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是在设立课程时经过广泛调研和讨论制定的,相对科学和稳定,但是,也要考虑到知识的更新和每届学生的素质差异等可变因素,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动机等标准进行分类,得出占据较多数的学生群体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再审视,确定教学内容,同时选用既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又有一定拔高作用的教材。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细分,针对本届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⑵ 课前准备——细分知识点、细分授课方法

授课教师每节课前的备课工作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案例、授课方法、课堂练习题、作业和实验题目等微观性的准备工作。这个环节突出“两细”,即细分知识点和细分授课方法。这里的细分知识点和 “开课准备”中的“细分知识点”不同,前者是针对某节课知识点的微观层面的细分,而后者是针对课程中知识点的宏观层面的细分。

⑶ 课堂教学

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前期工作效果的展示。课堂内的教学通常包括温故、知新、练习、作业和实验题目的布置。温故,即复习上次课的知识,可以采用讲解、提问、小测试等方式进行,时间在5-10分钟为宜,内容精炼,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知新,通常由授课教师讲授新知识,也可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在认真完成计划内容的讲授外,还要细致观察学生的听课反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课程进度,并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课堂练习,布置作业和实验题目。课堂练习,可以放在课堂末,也可以穿插在知识点中边学边练。对于作业和实验题目的布置,不鼓励单纯给出题目了事,把困难全部推给学生,而是提倡花一定的时间去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成功的信心,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抄袭的现象。

⑷ 课后教学资源的辅助指导

课后除了应在固定时间安排答疑时间外,还要借助课程网站,将课件、实验指导书、练习题、测试题等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站,供学生下载使用,实现“无声”的多元指导;同时开通教师在线频道,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有声”在线指导。

⑸ 教学反馈

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好的方法。除了通过期末考试的方法获得教学反馈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课堂末采用匿名方式提交教学意见,或借助于信息手段,如通过网站留言,在线答疑等手段,实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掌握教学效果,并通过这些信息实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形成教学闭环,提升教学效果。

⑹ 考核评价——细分考核方法

在开课前应对课程的性质有准确的定位,即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理实结合课程,以此确定平时和期末的主要考核形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宜采用笔试、口试、论文等考核形式;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宜采用机试、项目开发等考核形式;对于理实结合课程可采用以上两种类别的结合。在平时的考核中,还应结合知识点的性质和学生的程度,采取梯度考核的方法,即采用不同级别的考核要求。比如,对于记忆性的知识点,考核的要求是统一的,即所有学生都应掌握;对于灵活运用性的知识点,如编程,就可采取梯度考核的方法,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考核要求,以降低程度不好的学生的学习门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同时对程度好的学生严格要求,使其更上一层楼。

3 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将“五精四细”的精细化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应用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反映在到课率和教学网站的登录数量、提问次数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高;不及格率降低了7%、优秀率和班级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3%和5%。学生的进步表现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更加努力地钻研技术和教学技能,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共鸣。

4 结束语

将精细化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流程,而且使我们在现今师生比很低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学质量,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诚然,实施精细化的课堂教学,还需要结合各学科、各课程的特点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精细化课堂教学实施方案、完善监督机制、强调实时反馈精细化教学结果,从反馈结果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周而复始,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勤.建立精品常态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1.6:51-52

[2] 李爱云.开放型物理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J].大学物理实验,

2012.25(2):104-105

[3] 李本松.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再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0.2:9-10

[4] 张宇.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精细化研究[J].南昌教育

学院学报,2011.26(1):9

[5] 王盛峰.导生制微格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72-76

猜你喜欢

教学理论精细化管理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