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2013-04-29迟智勇
迟智勇
因为生长在海边,所以对大海特别钟情,总觉的城市因为有了海,天特别地蓝,空气特别地清新,景色特别地美;而且,大海深邃莫测,变幻无穷,使人感受到它的激情澎湃和蓬勃的生命力。在风和日丽时,海面平滑如镜,在阳光照射和微风吹拂下,微波轻泛,鳞光闪闪,宛如恬静的女孩;当风起浪涌时,它狂啸怒吼,浪溅海岸,就像一位勇猛的骑士,展示着自己的强悍。我每次面对大海,望着浩瀚无边的海面,就觉着自己的心胸也随之宽阔起来。每次在月色下海边漫步,海风拂面,涛声拍岸,渔火点点,便会陶醉在蓝色的小夜曲里,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被荡涤而去。大海使我们的城市富有魅力,生活充满色彩。我常常想,如果一座城市没有海,或者没有水,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譬如北方内陆地区的城市,哪怕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人流如海,高楼林立,繁华无比,可它们的天总是灰蒙蒙的,空气里飘着尘埃,地面上泛着尘土,即使那些花草树木,青青的叶子上也总是蒙着一层灰尘,让人扼腕。
江南就不一样了。南方水多,一过长江,山青水秀,满目青翠,即使是冬季,北方已是一片萧瑟,江南依然是郁郁葱葱。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词中所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词是诗人晚年时作于洛阳。诗人曾遍游江南,又在苏杭为官,对江南极为熟悉,在他从苏州卸任定居洛阳十四年后写下此词,可见江南景色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深刻!而这首词在写江南风光时,不写江南的奇山异石、花草树木,而是写水,可谓抓住了江南美景之源。在这首《忆江南》词的第二首,诗人又写到:“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这里,诗人不仅描写了记忆中的西湖景色,同时也表达了晚年的他很想故地重游的情怀,而另一方面,这首词又从侧面反映出,在诗人的眼中,风光无限的江南,最美是杭州。
如此让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是必定要去看看的。我去杭州,大概是七八年前吧。当飞机在机场上空徐徐下降时,从舷窗向外望去,远处是青山叠嶂。走出萧山机场,乘车进杭州城,便见大片大片的田野栽种的不是庄稼,而是花卉,在阳光的照射下姹紫嫣红。没有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乡间村落,迎面而来的倒是田间里每隔一段距离就矗立着的一座座楼房。据当地人介绍,杭州郊外的农民已不种庄稼了,都栽种花卉,成了花农,差不多家家都盖起了四层小楼。还没进城,已先领略了城外的富饶,知晓了杭州已被花海包围。
从下榻的宾馆出来,向西湖走去,一路所见,一样的高楼大厦,一样的车水马龙,目力所及,没有想象中的曾经偏安古都的蛛丝马迹,完全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都市。走不多远,跨过两条街,高楼大厦退于身后,青山环抱中,偌大一片水域呈现在眼前,岸上游人如织,水中轻舟荡漾,西湖之景尽收眼底。这的确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这之前只听说西湖之美,却不知西湖之大。我不禁把它与咱们的海相比。海浩渺无边,水天一线,西湖三面环山,居于花园;海蔚蓝一片,天海一色,西湖碧绿一顷,山水一色;海是动的,或微波涟漪,或浪涛拍岸,西湖是静的,水平如镜,波纹粼粼。在繁华的都市里有如此一片水域,足以令人称奇,也实属难得。正如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所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西湖就是杭州这个漂亮女子的一双凝眸,有了它,杭州就有了灵气和灵性而楚楚动人摄人心魄了。
漫步湖畔,方圆三十里,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但有两处景点是须细看细思的,这就是白堤和苏堤。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优美风光最为著称,更因为他们与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有关,这就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巧合的是,他们二位都是他们所在朝代鼎鼎大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成就和地位,他们又都在杭州当过官,都因政绩突出而为当地百姓爱戴和怀念。西湖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是水利设施,用来蓄水和灌溉,在白居易之前,它久已失修,旱天不能灌溉,雨天不能蓄水。白居易到任后,把治理西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西湖东北岸一带筑成捍湖大堤,有效地蓄水泄洪;他还疏通地下引水管道,解决杭州居民的饮水问题。杭州百姓为了怀念他,把筑成的大堤称为“白公堤”。这条堤一直保存到明代,不仅是一座水利设施,还是当时的一条繁荣的交通要道。现在人们以“白堤”替代“白公堤”,用以寄托对白居易的怀念。“苏堤”是苏轼在当杭州“市长”期间,发动全城百姓募捐,动用民工20余万,用清除的淤泥和葑草筑成的。这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西湖整治行动,当时的杭州人口不过四五十万,可谓“全城总动员”。筑成的堤被百姓称为“苏堤”,也就是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这条“苏堤”。
值得称道的是,治理西湖可以说是他们俩的“政绩工程”或“形象工程”,但这一工程却直接关乎民生,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排民忧、解民困工程。而且,他们在做这一切时自己正处于政治失落、仕途不顺的情况下,没有上级要求,甚至没有资金,完全是自己主动做的,而此时的白居易已年过半百,在杭任职不过仅有20个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什么“政绩”和“形象”,也不是为了人们对他们歌功颂德,他们也绝不会想到他们的功德被载入史册而千年传颂并将继续传颂下去,当年的水利工程成了今天我们的旅游胜地。其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像他们这样在朝廷里为官的正直的知识分子还是有的。他们信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甚至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着他们的朴素的为民思想。其实,为官不必说,老百姓心中有杆秤,那秤,就在“白堤”和“苏堤”上。
从白堤和苏堤往回转,天下起了蒙蒙细雨,让人想起了苏东坡的那首千年绝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上得望海楼,要了一盘儿“西湖醋鱼”,啤酒一瓶,慢慢饮着,眼望窗外。此时的西湖,华灯初上,浓妆艳抹,别有一番景致……
责任编辑:小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