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古典诗词教学方法之革新

2013-04-29李新张寒刘艳云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革新教学方法

李新 张寒 刘艳云

【摘要】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革新,须立足教学实践,强调教学主体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引导效应,突破“思想加艺术”的纯文学作品解读窠臼,而代之以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相结合之贯通文史哲的学科交互法,并且与当前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以其“接地气”之优势,可使从中所得出的教研理论现实、客观,具有应用价值及示范效应。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方法;革新

在当今各高校文科教学领域,“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是“中国文学史”系列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研究对象跨度分别为30年和60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1949)和“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迄今)相比,其研究对象及讲授内容则更为广博浩瀚,时间跨度达数千年之久(上古时期—1919),教学课时和讲授难度自然很大。然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的传统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则形成了呆板、凝滞的“作家生平思想+作品鉴赏(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作家地位影响”三部分“填鸭式”教学窠臼,脱离当代社会现实,无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致使教学效果难于实现。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应明确“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古典诗词部分教学方法,亟待树立适应新世纪学科交互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理念,以联系社会现实(如“国学热”、中华传统诗词当代传播、接受等)、结合创作实践、打通文史哲之全新教学方法,对传统的讲疏法之优、缺点加以扬弃。以下从四方面,分而论之。

一、立足当代,古为今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文化、网络文化等流行文化相继兴起,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看似离我们日渐远去,或曰:中国古典的雅文化,必将成为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为上述这些后现代的俗文化所取代,古典诗词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终将荡然无存。这些观念也日渐为广大高校文科生群体心理认同,其对于古诗词课程教学的接受,也自然产生排斥与疏远感。古人云:“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出了兴趣对于学习、求知的重要性,面对当代沉浸于流行文化中的大学生群体,首先不应该只是“填鸭式”的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而是应该激发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因此,应使之“乐之”,而后“好之”,再主动“学之”。

笔者在教学过程,着力强调,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国人心中,成为“文化DNA(基因)”传承至今,这可以通过当代社会各领域一些知名品牌的命名现象,鲜活地体现出来。并在课堂教学中,举数例如下———

这两年我们打开电视机,总会看到这样一则熟悉的乳业品牌广告:远望青山,白云绵绵,山下则奶牛成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乳业”,这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出自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名篇《饮酒》其五,古为今用,因陶诗而命名、造境,妙不可言,从而使其品牌知名度大增。再看移动通讯领域中的手机知名品牌———“亚太比邻”,“比邻”一语,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笔下,即送别诗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喻指友人虽相隔天涯,但深厚情感终当不绝,又如紧邻一般。借用此典,设计为移动通讯品牌,手机沟通亚太,近如比邻,恰当之至!而王诗之句,实则化用自汉末建安诗人曹植的《送白马王彪》之“丈夫志四海,万里若比邻”,从中可以看出古典诗词名句之传承。

而在当今最为活跃、火爆的网络领域,“百度”作为国内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品牌之一,声名远播,操作便捷,尤为国人所青睐,其命名创意,显然出自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名句,以辛词中表达搜寻之意的千古名句,命名网络搜索引擎,故其知名度之高,自不言而喻。远者姑且不论,就拿我们大学生所生活的古城保定来说,在前卫路小学西侧的五四路口,有一家名为“活水书店”独特招牌,过往行人匆匆一瞥,可能会望文生义,认为是有关水利知识的专业书店,实则不然,它取自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的《读书偶感》一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诗以“活水”,喻读书求新知,而该书店藉此命名,十分贴切,足见其经营者构思之妙,亦增添了书店的文化氛围,可谓一举多得。以此从身边入手,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引导大学生受众产生对古诗词之兴趣,自然会使之增加主动学习的动力。

而且,适应大学生年龄心理的特点,在讲授古人诗词作品中表达思念情感时,不妨结合当代流行歌曲,加以比较阐释。如国人表达相思之意,藉明月抒情,自古而然,古人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含蓄隽永,今人则有“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之恳切真率,皆因为恋人身虽相隔异地,但共赏一轮明月,月光同沐,亦是一种精神上的情感交流和“团圆”。

笔者在课题教学中,对比考察大量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指出作者对月感怀,抒发相思之情者,无论风格、境界,皆有极其近似者,如初唐张若虚那首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七)闺中思妇对月怀人,遂寄情于月光,千里“流照”良人;而当代流行歌曲中有一首由陈佳明作词、作曲,原唱为新加坡女歌手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歌词云:“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守护他身旁,若有一天能重逢,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这不正是“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白话版吗?

还有,表达思妇对戍守边疆的军中丈夫相思之情者,如初佺唐沈期《杂诗》:“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全唐诗》卷九十六),此联为对仗中的“流水对”,即构成对仗的上下两句连贯而下,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语义贯穿,动态成对,一气连属,指闺中所望之月,亦正照着汉家营垒中的丈夫;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中,由石祥作词、铁源作曲,军中女歌唱家董文华演唱的《十五的月亮》,歌词云:“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亦是加重的妻子对月心怀远在边疆军营的丈夫,诗歌意境、词句与

佺沈期《杂诗》几乎完全一致,可谓“古今同一慨”!

可见,结合为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或手机、网络文化,引导其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其接受主动性,是古诗词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其后,即可顺其自然导入对古诗词文本的讲授与解读。

二、文学本位,诗意探寻

品读中国古典诗词作品文本,无论是唐诗宋词或元曲,应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必须首先立足文学本位,因为读者鉴赏和研读的对象,是古诗词,属于文学领域,是语言艺术,是形象、抒情、富于意境的话语蕴藉,而应避免对古诗词仅从史学、社会学,甚至自然科学等方面作片面的解读。

在具体教学实际中,可以一些具体的片面解读古诗词的例子,作为反面教材,加以分析———

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晚年流落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时期,写有一篇《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杜甫所描绘的诸葛亮祠庙前的高大的柏树形象,“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指唐代双掌展开合抱来计量,并非当今展开双臂计量,此树也即一般粗壮,而“黛色参天二千尺”则有文学夸张渲染的艺术表达,而北宋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沈括竟在《梦溪笔谈》中误读此诗:“无乃太细长乎?”可见,其从自然科学计量的角度,机械地妄图以物理长度测量杜甫所咏之古柏,而背离文学本位,幸而其未解读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则更贻笑大方。

古人解读古诗词未能立足文学本位,今人也难免如此,比如李白有一篇写作于湖南岳阳的《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一云: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诗中所写为作者醉眼中所看到的八百里洞庭湖形象,诗人酒后乘兴吟诗,豪言欲铲平湖中小岛上的君山,使洞庭湖湘水平铺直流,这正是浪漫主义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本色表达,而现当代学者、诗人、作家郭沫若,在其文革期间所著的《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中,竟从政治学和阶级刬分析视角,妄加解读,称:“李白要‘却君山是从农事上着想,要扩大耕地面积。‘巴陵无限酒不是让李白三两人来醉,而是让所有巴陵人来醉。这样才能把那样广阔的洞庭湖的秋刬色‘醉杀(醉到尽头,醉得没有剩余)。因此,李白‘却君山的动机和目的,应该说才是真正为了人民。”[1](P117);站在农民阶级立场,意图推倒君山,在洞庭湖中拦湖造田,为湖南人民谋福利,而无视其中的夸张、想象之文学修辞、诗意表达,故其结论自然荒谬!

这样通过以上所举古、今名家背离文学本位、误解古诗词意蕴的例子,值得当代学子引以为戒,而使之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以文学、诗意眼光和立场审视解读古诗词。

三、史学思维,追溯往古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先生,曾在其《论文学》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他认为:“文学家的材料就是和文学家本人一样的人,他们具有同样的品质、打算、愿望和多变的趣味和情绪。”[2](P316)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词,由于离我们当代大学生受众群体,有着相当长的时空间距,甚至达千年之久,这要求我们在解读、赏析它们的时候,必须尽力还原到作者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坐标中,加以解读,即先秦儒学大师孟子所提出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亦如清代文史学家章学诚所言:“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文史通义·文德篇》),方可正确解析古代诗家诗作的原意。否则,以今人的眼光为古人贴标签,动辄思想性、艺术性,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创作道路,则难得正解。

在对大学生讲授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需要就中、小学语文课本里就熟知的古诗词名家名作,正本清源,纠正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误解,如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小学语文教师一般这样解读,作品为山水诗,表达了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对于长江三峡等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实则不确———从其创作背景来看,该篇作于乾元二年(759),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史思明率军叛唐,次年即陷洛阳、长安两京,屠戮百姓无算,天宝十五载(756)玄宗西逃成都,下诏命太子李亨及诸位亲王“分镇天下”,而不知道这时李亨已经在灵武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改元至德,其璘中李亨的十四弟永王李奉李隆基旨意出兵金陵,并请隐居庐山的李白参与其幕府,这无疑触动了肃宗李亨的利益,李亨璘“攘外必先安内”,宣布李等为叛乱,率先平灭之,李白以“附逆”罪下浔阳监狱,后改为流放夜郎。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恰巧肃宗大赦天下,李白得到消息被赦免,劫后余生,喜出望外,乘舟顺流而下,远离了有“鬼门关”意味的白帝城(白帝为西方司秋之神,象征肃杀,一如青帝为冬方司春之神,象征萌发,如晚唐黄巢《咏菊》“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可为旁证),以及令人听之断肠的两岸猿啼,故其情感系劫后余生的庆幸之感,而非小学教科书中简单的热爱大好河山之情。

另如,解读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杜甫七言律诗《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诗中涉及“家贫只旧醅”,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解读为“陈酿之酒”,乃杜甫对客人泛泛之谦虚之语,须知唐时尚无提纯之烧酒(学界一般认为,元代烧酒之术方产生),多为米酒、果酒,度数极低,不易保存,故有“朱门酒肉臭”,和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之谓,而以“新醅”为贵,不似当今崇尚“陈酿”。

还有,讲授中唐诗人孟郊五十多岁考中进士,写下的七绝《登科后》一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必须联系唐代史实,在唐代科举制度的众多应试科目中,以明经、进士最为注重,唐时谚语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而明经科考“帖经”,即以儒家经典为考察对象,类似当今之填空,所以比较容易;而进士则考排律(五言六韵十二句之格律诗)、律赋(以“骈四俪六”之四六文体为主)、策文三科,很难考取,诗坛巨擘如李、杜都未能如愿,故孟郊五十多岁考取,已经是难能可贵,所以孟老夫子春风得意马蹄疾之举,当代大学生受众群体必须了解唐代科举史实,方能准确解读这首诗。

四、文化视角,开放视野

除了以上诗史互证、文史结合以外,指导当代大学生鉴赏、解读古诗词,还要强调以开放的视野,具备文化学视角,包含艺术、美学、宗教、哲学、民俗、地理等等综合学科常识,打通文史哲,乃为全面理解、鉴赏古诗词作品的必由之路。

例如讲授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学到的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可谓妇孺皆知,读来朗朗上口,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诗中的“床”为何物?而小学语文老师则以bed释之。须知,诗人写作的视角并非在屋内观月,从“举头”可以知道,视角是在庭院中,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以及北京卫视“五星夜话”中,解读为“胡床”即坐具,称李白坐在上面望月,亦不确,因诗人目光应为腿前,而非“床前”。而通过翻检《辞海》查“床”字,有两个解释:1、卧具或坐具,2、井边围栏。可以恍然大悟,床为庭院中井边围栏(另如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可为旁证),月光照在其前,凄清而孤寂,诗人动思乡之念,语境自然天成。另如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是童蒙时代就熟知的传世名作,无论小学语文教科书还是权威的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皆鉴赏注解白日为落日,指出“这两句写夕阳西下,黄河奔流,远景壮阔。”[3](P66)这是个“流行的谬误”,从常识角度,须知,落日或昏黄、或红或紫,而非白日,只有中午日头方为白色,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考察一下唐代鹳雀楼所在的山西永济,可知当地附近有中条山,高峻崔嵬、遮天蔽日,中午即难见白日,故为“尽”,所以欲求视野开阔,要更上一层楼。

就词而言,比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钗头凤》———籐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需要讲授该词的创作背景是,陆游与表妹唐婉为结发夫妻,感情甚好,或因唐婉不育,被陆母拆散,各自有了新配偶,一日陆游游沈园,恰巧唐婉与赵士程也在园中,便派丫鬟给陆游送去酒食,陆游遂于墙上题词……今人多误读红酥手为唐婉的手,如百度百科图片、以及电影版《陆游》中王馥荔饰演的唐婉,也是如此表演,完全不对,因赵士程也在,只是双方遥望而已。实则,从民俗学的角度可知,红酥手是南宋宫廷的佛手点心,与黄藤酒为宫廷酒一样,出自赵宋宗亲、唐婉新夫赵士程之家,陆游睹物思人,“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阳春三月,嫩柳青青,正当与妻室同游共赏,然却已迥如路人,怎不令人感伤?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4](P4);幽愤之情无处可派遣,方才题词墙上。

综上所述,以上古诗词教学方法的革新,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改革实践,强调教学主体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引导效应,突破“思想加艺术”的纯文学作品解读窠臼,而代之以贯通文史哲之学科交互法,并且与当前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不使之成为空洞的文本讲授,以其“接地气”之优势,“以人为本”[5](P18)可使从中所得出的教研理论现实、客观,不流于空泛;其应用价值及示范效应,也不仅局限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内部,还可拓展到高校其他文科教学领域,对相关学科教学方法革新产生积极的推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沫若:《李白与杜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

[2]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3]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4]清·王夫之等:《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张志勇:《以人为本与制度创新》[J].保定:保定学院学报,2009(05)

注:本文为保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古典诗词教学方法革新论”(编号:20120301)

作者简介:李新(1980—),男,保定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革新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复旧运转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