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院大学生的品格教育

2013-04-29徐跃宏

网友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大学生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品格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也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压力。真正的品格教育是渗透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只要能恰当地实施品格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品格和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推动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大学生;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成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地区国家道德心理学最关注的话题和研究领域,各种新的研究项目和观点不断涌现,从综合学校的教育改革到学校课程的渗透,再到旨在减少校园暴力、网络成瘾、酗酒等不良行为,增强学生自尊与自信行为,这其中涉及到道德教育的很多领域。本文通过对高职院大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使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品格教育的概念界定

品格教育又称为品德教育是一个概括词,一般用来描述对人未来在个人和社会生存有帮助的的教学。为培养良好的品性,而加以教育的训练。内容包括智慧的启发、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属于这个主题的概念包括社会和情感学会,道德认知发展,生活技能教育,卫生教育;暴力预防,批判性思考,道德推理、和冲突解决方案和斡旋。

二、高职学生品格教育的现状

1.教育内容的缺失,品格教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问题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情感的荒漠化。所谓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视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爱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这是相当危险的。

2.品格教育方法的不当。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方式方法的讲究也体现了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率。良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既不利于教育者传授知识,又不利于大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品德,修养。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使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结构知,情,意,行诸要素辨证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到比较平衡,还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环反复,以致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社会性,整体性,长期性,集体性,反复性,延续性等等特点。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就不难发现:大多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如忽视品格教育的实践而片面的注重课堂的理性教育,脱离现实社会进行品格说教,空谈大道理,企图通过一两次讲座就想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实现个性教育而牺牲集体性教育等。将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喊口号,凑热闹,摆架子,没有真正唱响主旋律,没能做到真抓实干,落到实处。

3.学校品格教育缺乏实效性。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在德育的内容上,一直局限在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方面,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这样就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在评价方式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象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三、对高职院大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的思路

1.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研究认为,这是促进学生(也可以说每个人)品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别人怎样对待他,尤其是那些重要人物怎样对待他,对他的品格发展影响非常大。学生虽然对自己有主观的看法,但在学校里他和成人以及和同伴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可以使他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要想使学生产生尊重他人的态度,他们自己首先必须得到他人的尊重;要想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积极的价值观,学生首先要得到来自别人的关爱。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归属感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之一。近年来的很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归属感是理解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因为当一个人感到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不仅是安全的,而且经常体验到自己受到别人的关爱和尊重,他就会产生积极的归属感。一项关于青少年健康、冒险行为和社会背景的追踪研究发现,与学校联系较密切的学生倾向于远离诸如酗酒、吸毒、纵欲、吸烟和暴力(自杀)等冒险行为。由此可见,学校如果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归属感,就表明学生与学校保持良好的联系,学生的品格发展就能健康进行。所谓“与学校的联系”就是使学生感到在学校里和别人很亲近,教师对待他们很公正,感到在学校里很少有偏见。因此,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校和社会环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处在一种良好的相互交往的环境中,品格教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2.积极的角色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是从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中进行学习和发展的。对成人的哪怕是很微小的行为,学生都会进行观察、监控、分析甚至模仿。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确实应该成为教师行为的基本准则。为了促进学生在课堂里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教师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起道德上的责任,因为这是有效的品格教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教学不应该只是一种工作——它应该是一种召唤。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就是把自己最好的自我表现出来。

3.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性和影响力的机会。学校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自主性活动来影响学校,就会有助于学生品格的发展。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政策的制定,对培养学生在将来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是一个核心的因素。因此,有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当学生在课堂教学的生活中——班级规范、学习主题、冲突的解决、实地旅游的后勤安排等——真正有发言权的时候,那么,他们就能参与人们相信他们能够作出的决策的制定,并且感到对他们帮助形成的这个社会负有责任”。由此可见,学生如果能够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有适当的自主性,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取得成功,对他们的品格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而对青少年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4.提供思考、争论与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使学生学会把握社会和道德问题。学生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他们需要时间、机会和勇气来思考这些问题。但是,这种思考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通过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关注和争论,从而使他们理解人们的各种不同见解和经验的多样性。他们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班会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品格的场所,班会可以采取师生们围成一个圈,大家共同分享他们所听到的各种新闻,讨论和解决问题,或者做出决定。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联系社会技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创造班级规范和形成积极的同一性。同时,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相互作用和交换意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这有助于他们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并且表现出他们的能力。

总之,真正的品格教育是渗透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只要能恰当地实施品格教育,就能对学生的品格和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丽.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郭良春.品格教育与学校道德课程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6.

[3]周榕.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D].中南民族大学,2007.

作者简介:徐跃宏(1973—),女,云南曲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思考
发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行为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