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参考
2013-04-29
加入“北极圈”中国寻求更大影响力
5月15日,北极理事会在瑞典基律纳召开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批准中国和其他5个国家成为正式观察员国。来自5个北欧国家、美国、加拿大及俄罗斯的部长级官员一致同意,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和意大利获得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身份。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等国家加入北极理事会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声明。多年来,北极理事会一直被视作是科学家就环境问题交换研究成果的平台,但近来名声大振。北极也重新引发国家安全问题的辩论。美国正在阿拉斯加部署更多的导弹拦截器,防止来自朝鲜的攻击,俄罗斯则更新核潜艇舰队,部分部署在北极港口,加拿大已经谈及在该国庞大的极地地区加强军事存在。华盛顿智库北极研究所的马尔特·温博特指出,“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而言,加入北极理事会远非一项政治声明而已。在北极理事会拥有一个席位,很可能会成为另一种地缘政治领域。”
德国《南德意志报》称,中国等成为观察员国是一种温和的国际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北极理事会,以便在北极地区资源开采上有发言权。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报》15日发表题为“对北极的划分开始了”的文章称,目前北极已成为各国政治和经济利益碰撞的一个平台,因此,各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北极对俄罗斯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这里拥有丰富的资源及未来海上航道,这关系到俄罗斯未来国家的命运。现在许多国家都觊觎这块大蛋糕。因此,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未来可能会受到外部挑战。
路透社的文章称,北极理事会授予了新兴大国中国和印度正式观察员国的身份,这表明全球对于北极贸易和能源潜力的兴趣正在日益增长。北极理事会旨在协调北极政策,该组织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因为海冰的融化打开了贸易路线,同时也加剧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竞争。
俄罗斯《生意人报》认为,中国在北极扮演重要角色的意志尤为坚决。中国急需更短的海上贸易路线和油气资源,其努力已经转入实际层面。中国人明年将让第二艘科考破冰船下水。参与格陵兰铁矿开采项目和夭折的冰岛娱乐投资项目均可歸为实际努力的例子。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的文章称,中国获得了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身份,使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日益加剧的北极资源争夺中有了更大影响力。
主持者言:中国加入“北极圈”,不仅表明中国认同北极是个具有战略和地缘政治价值的地区,同时也表明北极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意味着中国将以“合法身份”在北极事务中拥有更大发言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将给北极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契机。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地位逐渐显现。公开数据显示,全球未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的22%存在于北极圈。
同时,北极的地缘战略价值也日益凸显。据估计,2040年,北极冰层将融化殆尽。届时,北极将出现两条可常年通航的连接东北亚和西欧、连接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最短航线。北极航道可能成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替代选择,形成一个囊括俄罗斯、北美、欧洲、东亚的环北极经济圈,这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北极的海冰如果全部融化,将开创每年节约数十亿美元的航运捷径,这意味着大量的自然矿产资源和海底资源正变得触手可及。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北极地区的经贸活动。近年来,中国已经与格陵兰建立矿业联系,格陵兰可能拥有世界最大的稀土储量。中国与冰岛签订了贸易协议,还扩建了驻该国使馆。一家中国航运公司正计划在2013年进行首次穿越北冰洋到美国和欧洲的商业之旅,这样既省时又省钱。相比走苏伊士运河,从上海经过北冰洋到汉堡能少走2800海里。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主要兴趣集中在经贸往来,希望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
普京签法案禁官员拥有海外资产实施效果有待观察
5月7日,普京签署《禁止国家官员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拥有海外资产法》,这是他反腐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法案正式签署。按规定,从法案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适用人群中拥有国外账户者必须关闭账户,拥有外国发行的有价证券者必须割让,否则将被停职、免职或辞退。相关机构在总统授权下,可对适用人群中的任何人是否违法进行调查。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的文章称,该禁令上个月获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批准,所限制的对象包括央行行长及其董事会、国内各地区领导层以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等国企的负责人。普京7日还签署了一项类似的财产限制法案,限制对象包括部长、杜马和联邦委员会议员、检察人员、税务官员以及政治候选人及其家庭成员。
据法新社报道,克里姆林宫说,颇具影响力的俄罗斯副总理、以政治战略设计者著称的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已经辞职。苏尔科夫过去一年半以来一直在负责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建设,他此次离职恰逢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调查斯科尔科沃创业基金会之际,苏尔科夫是该基金会的管理者之一。
主持者言:这一法令意味着国家发出了要深入、系统反腐的信号。
俄罗斯的腐败普遍存在是事实,很多钱进入个人的口袋,然后又转移到国外一个银行账户里。新的法律出台,有关机构就有可能监控账户,并对腐败行为进行监督,这扼住了官员腐败的渠道。
事实上,多数俄罗斯人表示支持。他们甚至建议采取更强硬的限制并对违规者实施更严厉的惩罚。这项法案可有效打击贪污腐败,减少资本外逃。禁止官员拥有海外资产是非常积极、正确的一步。
这项法令如果能得到很好实施,将会发挥显著作用。这项法案的初衷虽然好,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要切断官员海外藏匿资产的通道并不容易。
俄司法机关的不独立和检察机关的脆弱,导致司法腐败严重。权大于法的情况普遍存在,上级的电话往往就决定了一个判决。有些法官自己就在索贿、受贿,又如何指望他去公正审判其他腐败官员?
总之,该法案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俄罗斯司法腐败问题能不能解决,这个根子上的问题解决不了,任何反腐法案都难以实施。
协助制裁朝鲜中国银行关闭朝鲜外贸银行账户
5月8日,继中国最大外汇银行——中国银行关闭朝鲜贸易银行账户之后,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之一的建设银行也与朝鲜光鲜银行、黄金三角洲银行停止了业务往来。
另悉,丹东的三至四家朝鲜银行也将停业。中国今年年初为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对北制裁决议,严密调查了设在中国主要银行的朝鲜账户,确认了往来明细。
同属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关闭了朝鲜银行的可疑账户。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些账户与核和导弹开发等非法行为有牵连。
日本《朝日新闻》5月8日报道的题:朝鲜经济受到打击。中国银行停止和朝鲜外贸银行的交易,并关闭相关账户无疑将对朝鲜的外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据日美韩政府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4月访美时,美国曾强烈要求中国停止其金融机构和朝鲜外贸银行的交易,对此武大伟称中方愿协助制裁朝鲜。此次措施似乎证明中国政府的确调整了对朝政策。
《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中国对朝贸易的大门尚未完全关闭。一些中小银行仍在进行跨境交易,贸易公司正转向易货贸易。专家说,北京不会完全切断对朝商贸关系。若压力过大,会导致朝鲜遭受重大经济困难甚至混乱。在丹东,这种担忧更为紧迫。当地政府对恢复对朝贸易寄予厚望,并斥资修建一座新大桥以减轻跨鸭绿江的运输压力。尽管周围许多房产项目已暂停,仍可看到工人在桥上施工。
《朝鲜日报》的报道称,中国银行7日公开与朝鲜外贸银行中断交易,这一事实可以视为中国对朝鲜的想法开始改变的信号。韩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朴炳光(音)表示:“这是向金正恩的悍然行动明确发出警告。”
路透社报道,中国银行在一份声明中称,它已通知朝鲜外贸银行,该行的交易暂停,帐户被关闭。这一措施是中国机构采取的首个减少与朝鲜业务的重大举措。朝鲜外贸银行3月份曾遭到美国制裁,美国指责该行帮助朝鲜核武项目筹集资金。
主持者言:中国银行此次采取的措施将使朝鲜经济受到巨大冲击。朝鲜外贸银行是朝鲜唯一外汇银行,而且朝鲜70%以上的對外交易是和中国进行的。因此,以中国为主要舞台的朝鲜非法创汇活动很可能会受到影响,朝鲜资金的筹集可能会面临危机。
去年12月朝鲜发射远程导弹后,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087号对北制裁决议,并严格履行该决议。
今年2月朝鲜实施第三次核试验后,中国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更加严厉的2094号制裁决议表示赞同。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对北出口额为7.2亿美元,同比减少13.8%,与过去3年来的两位数增长形成明显反差,这也表明中国政府的策略。
金砖国官员首次执掌WTO将带来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5月14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总理事会正式会议批准前巴西常驻WTO代表罗伯托·阿泽维多为下任总干事。
阿泽维多成为该组织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掌门”,也是第二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总干事。此前,泰国前副总理兼商业部长素帕猜曾在2002~2005年间出任总干事三年。
今年9月1日,阿泽维多将正式接替已连任两届的法国人帕斯卡尔·拉米,任期四年。
据《华尔街日报》分析,在投票中,巴西在全球贸易谈判中维护发展中国家关切的立场助了一臂之力。阿泽维多在抗衡美国和欧洲谈判代表上的作用至关重要,欧美谈判代表寻求让发展中国家过快地接受市场竞争,但反过来却不给予发展中国家足够的市场准入,尤其是在美欧的农业市场方面。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在世界经济增长势头似乎再次疲软的情况下,巴西人阿泽维多出任WTO新总干事的意义重大。虽然巴西自己不是什么自由贸易的模范(其维持进口关税的项目超过9000项,税率平均为12%),但它是影响力日增的“金砖国家”集团的成员,同时和美国维持着强劲的传统关系,这能让它成为国际经济中一个有力的调停者。
法新社的文章称,巴西人罗伯托·阿泽维多赢得了WTO掌门人的争夺战,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金砖国家官员。阿泽维多现在面临着艰巨任务—恢复WTO于2001年启动但现已陷入僵局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巴西外长安东尼奥·帕特里奥塔认为,阿泽维多的胜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表明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变化,而新兴国家显示出了担任领导的能力”。
主持者言:阿泽维多的当选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和金砖国家加强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一件好事。
阿泽维多被认为是一名年富力强的“WTO通”, 他曾在贸易补贴问题上对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的做法提出质疑并取得了胜利。在成功推翻从棉花到飞机等多种产品的补贴后,阿泽维多赢得了尊重,被认为是一个平易近人但却令人印象深刻的谈判者。
WTO机制需要全新设计和改革,其固有机制的僵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各回合谈判推进很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阿泽维多未来任期的一个关键词是“改革”。当前的世贸组织谈判机制仍停留在30年前,要跟上时代脚步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革。WTO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如果不进行现代化改革,将有可能失去其有效性和重要性,需要运用实用主义和创造性帮助世贸组织的运行走上正轨。
阿泽维多将带来一个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他将如何推进多哈回合谈判,能否提升有边缘化危险的WTO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怎样弥补WTO内部的南北裂痕,值得期待。
国务院精简行政审批项目117项发改委审批权削减
5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本次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共计117项。另有16项拟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中国简化一些投资项目的批准程序。为了“简政放權”及提振经济增长,中国中央政府决定大范围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的审批。报道称,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项目包括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核准、企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企业投资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核准以及某些化学、钢铁、电信、船舶运输和F1赛车场项目的核准。此外,企业投资燃煤背压热电项目、企业投资在非主要河流上建设的水电站项目也不再需要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审批权将下放到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的报道题为:中国政府改革审批制度,发改委权力受限。根据新一届中国政府16日公布的117项行政审批项目,多项原本由国家发改委掌握的审批权被下放或取消。
主持者言:被贴上“小国务院”“大总管”“第一大部”标签的国家发改委,到底掌握多少权力? 具体的监管或审批权又有多少,恐怕难以统计。
减少投资审批是中国国务院此次放权的一个重点,显然是一个积极信号。发改委被取消和下放的投资审批项目最多。此举打破了行政干预和垄断,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帮助中国经济恢复内生性增长,拉动投资。
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取消某些行政障碍的方式刺激投资,以便提振经济增长。种种迹象表明,新一届政府推动的政府职能改革,在2013年“两会”后,首先以取消部分审批权力和放权给地方等形式而提速推进。这项被视为主动约束和限制政府权力的改革,因其性质之重大、节奏之频繁而引发层层反响。政府主动约束权力和下放权力,不但对中国整体改革意义重大,对提振经济活力意义重大,也关涉中央和地方、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层层利益纠葛。可见,在改革放权的利益重构中,政府职能转变并非一蹴而就。
必须一提的是,发改委的审批权仍然过多,应当进一步剥离属于市场的职能,下放审批权,专注其宏观与改革职能。
李克强首访印度中印经贸顺势升级
5月1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抵达印度首都,不到24小时内两度会见印度辛格总理。之后,两国还签署了有关贸易、文化和水资源的8项协议。辛格说,新德里认为边界的和平是“双边关系的基础”,破坏这种和平将影响双边关系。
《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称,在拉达克的紧张对峙解决两周后,印度和中国决定加强避免这个20天僵局重演的机制,“加紧”会谈,尽早解决边界争端。
《印度斯坦时报》的文章称,在中国和印度一致认为边界的和平与安宁是建立牢固的双边关系的基础后,国防部长安东尼下个月将访问中国,讨论拟议中的边界防务协定。政府人士说,安东尼访华期间,两国将宣布双边计划。
俄罗斯《独立报》的文章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呼吁中印之间形成互信氛围,中国提议将扩大对印投资,并向这个南亚国家的商品敞开大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塔季扬娜·沙乌米扬指出,“彻底解决领土问题只能留待未来,目前亟需营造正常的双边关系氛围。不过,切不可低估此次访问达成的共识,毕竟它有助于防范两国边界未来零星冲突的爆发”。
《纽约时报》更称,为拉拢印度,中国正与美国展开角力。美国国务卿克里将于下月访印,增强两国关系。
《印度经济时报》称,在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在伦敦上市的印度埃萨能源公司下属的埃萨石油,已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0亿美元的三方谅解备忘录。
《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称,印度大型公司是首次签署这类“贷款换石油”协议。该协议的核心是,负债累累的埃萨石油公司将获取1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此后,埃萨石油将向中石油出口成品油。该文章指出,上述协议进一步标志着亚洲最大的两个新兴经济体之间金融往来的加深。
《印度时报》对此进行了系列报道。报道强调李克强此次访问对于中印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同时,该报表示,中国和印度之间虽然存在一定争端,但是不应该因为这些争端阻碍中印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与发展。该报还采访了印度新德里国立伊斯兰大学中国问题专家苏季·杜塔,杜塔称,通过此次访问可以看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自信,他也认为,“印度应当做出努力,尝试着填补两国间的认知差距”。
《印度教徒报》认为李克强总理对印度的此次出访十分成功,认为此次出访对中印贸易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报道中引述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阿南德·夏尔马的话,表示“中印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对于解决中印之间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印度快报》也对于李克强总理展现的热情的新面貌给予了赞赏。同时,以李克强在印度发表的文章“跨越喜马拉雅的握手”为题,对中印关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展望。该篇报道中引述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赛义德·阿克巴鲁丁的话,认为这种高层次的交流有助于两国增强互信,同样也能更加理解双方各自的敏感问题。
主持者言:印度政府曾公开表态,称中印的摩擦都是局部问题,摩擦归摩擦,两国的关系必须良好。这次李克强总理的首次出访国定在了印度,算是对对方的“回礼”。
印度是中国的邻邦,但近年以来中印边境从不乏摩擦事端,特别是自金融危机之后,这种摩擦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但对中国来说,在中国的地缘大战略中,从朝鲜半岛到印度这一陆海相接的地带是中国面临的最重要的地缘环境,关乎崛起成败。从这个意义而言,周边外交无小事,周边大小邻国的友谊就显得弥足珍贵。
恰恰是基于这种共同利益格局,中印关系在恢复邦交之后的数十年里,虽然摩擦不断,却绝不会激化,更不会因为贸易摩擦而中断经贸合作。数据表明,中印双边贸易额在2011年达到约730亿美元,令中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计划到2015年时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
未来,中国应更好地借助中印关系乃至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力量完善自身的经济建设。当务之急就是推进产业升级,只有占据了更高的产业位置,才能和印度避免同质化竞争并且在未来的深化合作中占据先机。
中巴预建经济走廊未来经贸发展潜力巨大
5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伊斯兰堡努尔·汉空军机场,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
李克强说,我担任中国总理后首次出访就来到巴基斯坦,目的是与巴方一道开启双边关系的新阶段,规划务实合作新方向,将中巴传统友谊推向新高度。
美聯社的文章称,中国总理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他热情洋溢地称赞两国关系,凸显了这种长期联盟对这两个亚洲国家的重要。双方充满感情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互惠互利。
法新社的文章称,中国总理李克强邀请巴基斯坦候任总理谢里夫访问北京,他还再次承诺加强双方经济关系。
美国之音的文章称,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发表讲话,称赞中巴几十年的友谊是“宝贵财富”,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合作”,还说中巴关系可以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关系的“典范”。巴上院防务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说,巴领导人更迭从来都没影响过对华关系。他说:“中国是巴全国达成共识的一个问题,不论是哪个党派,都同意巴中关系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称,巴中领导人表示决心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开辟双边合作新渠道。扎尔达里总统和中国总理李克强就双边、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总统说,巴基斯坦与中国有着独一无二的关系,其根基是国家共识,而这种关系一直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他感谢中国为巴所提供的经济支持和援助。
法国《回声报》的报道题为:李克强主张在中国西部和巴基斯坦之间建“经济走廊”。文章称,中国总理李克强主张在其国家的西部和巴基斯坦之间建立一条“经济走廊”,以促进双方的发展和稳定。李克强此次访问旨在发展这两个盟国之间的贸易。他在访问的第一天就与扎尔达里总统和其他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一系列经济、科技和能源协定书。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的报道题为:中国总理承诺帮助巴基斯坦渡过能源危机。中国总理李克强说,与巴基斯坦的电力合作应是两国优先考虑的重点。在访巴期间,李克强说,除了建设双边经济走廊,两国应集中资源用于“互联互通、能源电力”等重点项目。
主持者言:巴基斯坦是南亚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投资目的地。中国是巴基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地。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电信、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推进。数据表明:中巴双边贸易去年达到120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l8%。两国计划在两三年内将这一数额提到150亿美元。
中国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而巴基斯坦与中国西部相邻,这将给试图使经济摆脱危机的巴基斯坦带来利好。中巴双方都认为可以建立一条将中国的中部和西部与巴基斯坦连接起来的混合经济走廊。
此次中巴共同探讨制定两国经贸合作的长远规划,集中资源用于互联互通、能源电力等重点合作项目,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巴都是人口大国,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两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