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选过程透视名师评选中的“瑕疵”
2013-04-29顾伟清
顾伟清
当下,各地教育部门如火如荼地打造“名师工程”,旨在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然而,不少地区评选时热热闹闹,评选后却冷冷清清。许多名师刀枪入库,按兵不动,出现了名师不“名”的窘境。那么,缘何没有评出一批鹤立鸡群的名师呢?主要是评选操作中存在一些瑕疵。
一、门槛太低,鱼龙混杂
评选门槛太低,抬起脚跟即可跨过。含金量不高,名师不“名”就在情理之中。有些教育部门以为名师多多益善,有意或无意中降低了评选的标准。
案例:某市出台了名师评选条例: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改革创新,教学质量显著……近三年在校级以上开设公开课一次,发表市级以上论文二篇,培养青年教师一名……文件下达后,全市6000多名在编教师竟有1500多名符合评选条件。
教师芸芸,欲得名师,若用低门槛评选,只能评出普普通通的名师。若用高门槛评选,就能评出凤毛麟角的名师。像李吉林、钱梦龙那样的名师,不管执教于哪个学校,没有人不认可是名师。由此可见,欲得名副其实的名师,提高评选门槛是必由之路。
那么为什么门槛太低会使名师变得鱼龙混杂呢?标准越低,符合条件的就越多,难免参差不齐。评选名师标准太低,入选者人山人海,欲挑名师,只能乱点鸳鸯,全凭“人气”,评到谁就是谁。
普通名师占据了名师之位,何能成其“名”?所评名师,整体底气不足,这是名师不“名”的主要原因。
二、等额推荐,自我架空
当今的名师评选,几乎都是上级分配指标,然后下级等额推荐,最后主管部门等额审批。“等额推荐”实质上是上级下放全部权力,表面上是“无为而治”,实际上是自我架空,失去自上而下的有效监督。
案例:某校接到上级名师评选的通知,获得2个推荐名额。校长室召集推荐组人员商讨。教务处Z主任说:“近几年,我校教育质量年年攀升,这和W校长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德育处J主任附和道:“W校长任劳任怨,我提议推荐为名师。请各位酝酿一下。”过了几分钟,D副校长说:“G老师默默耕耘了30年,评优谦让了好几次。我建议让他搭上末班车。”会议将结束时,举手表决W校长和G老师为名师候选人。几个月后,市名师评选揭晓,W校长和G老师双双成为名师。
上级分配指标,下级等额推荐,上级评审即使要评也是“白”评。
教育部门让下级“等额推荐”,确实来得惬意自在,所有手续都可简化,几乎只剩下了盖一下图章而已。但这种“无为而治”的背后,推荐的下级实质成为评选的主宰者。由于推荐的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而推荐的名额又是稀有资源,在社会诚信普遍缺乏的现实中,极易加大人为因素的影响,名师不“名”现象就见怪不怪了。
教育部门要“有为而治”,履行评审职责。首先,实行个人申报,机会均等。其次,实行“三审制”,宁缺毋滥。一曰“初审”,对照标准,剔除不符合人选。二曰“二审”,实地考察,倾听本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意见,进行综合考评。三曰“三审”,依据实地考察和申报材料综合打分,再“优中选优”,确保名师出类拔萃。
三、公示“皮毛”,监督乏力
为了接受社会的监督,彰显“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教育部门评审大都实行公示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
案例:根据《某市名师评选条例》规定,经个人申报、学校推荐、专家组评审、教育局审核,拟将张三等35位同志授予“名教师”称号,请予监督。如有异议,请自公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市评审办公室反映。
张三xx市第一中学
李四xx市实验学校
王五xx市中心实验小学
……
当今,实施评审公示制度,确实是社会的进步。但综观流行的公示,大都在本部门教育网上一挂,不仅所挂位置不显眼,而且公示时间极短暂。这些还不必说,耐人寻味的是公示只见“皮毛”(姓名及单位),不见“血肉”(申报材料)。
只公示佳丽的姓名,却不让佳丽舞台亮相,怎么评判美丑?只公示珠宝的匣子,却不准打开观赏,怎么知道优劣?只公示名师的姓名,却不公示申报材料,怎么了解高低?本单位教师,除了心存芥蒂外,谁愿意去得罪人?外单位教师,往往人都不认识,还看不到材料,凭什么去监督?这种有名无实的公示,犹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客观上染上了暗箱操作的嫌疑,无意中损害了形象的公正性。
公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公开性,不存在任何秘密和暗箱操作。为此,教育部门无需保留秘密,不仅要公示“皮毛”(姓名及单位),更要公示“血肉”(申报材料)。这种实质性的阳光公示,既可使群众心服口服,又可使名师示范辐射,还可使假名师无地自容。
四、嘉奖奖金,潇洒消费
教育部门给名师嘉奖,有利于营造尊重名师的氛围。但如何進行有效嘉奖,值得深思。
案例:G老师获得市名教师称号,并领取了2万元奖金。为了答谢各位的厚爱,G老师购买了糖果之类的小吃,请各位老师“同乐”,又邀请推荐组人员到饭店聚餐。剩下的奖金,G老师就潇洒地消费,为妻子购买了一件羊绒衫,为自己添了一套名牌西服……
像G老师那样潇洒消费的人大有人在。怎样使用奖金是个人的私事,本无可厚非,但动辄颁发奖金,从管理者角度看,值得商榷。
遥想三国时,曹操见关羽马瘦,令左右备一马来。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公关再拜称谢。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
世上倜傥非常之人,常志存高远,超凡脱俗。以天下为己任,能施展才华,视作人生的至上追求。对于一个英雄豪杰来说,并不贪图奖得多少奢侈品,倒是希望通过奖励获得大展宏图的助推器。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教师已步入小康水平。对于名师来说,获得多少奖金已下降为次要欲望,实现人生价值已上升为当务之急。因而,一个真正的名师必定高瞻远瞩,并不在乎获得多少奖金,而在乎通过奖励获得再发展的梯子。可见,一个睿智的管理者并不是奖给名师多少奖金,而是奖给他们报销书籍费、进修费、实验器材费等名师基金。这些助推基金,对于名师来说,倒是雪中送炭的宝贵资源;对于“假”名师来说,却没有多大诱惑力。因此,奖给再发展名师基金,让名师专款专用,既可助推名师更上一层楼,又可避免“假”名师浑水摸鱼。
参考文献
[1] 孙瑞欣.问题重重的名师评选.教学与管理,2012(9).
[2] 周建国.名师赋闲为哪般.中国教育报,2008-08-18(第3版).
[3] 梁大悦.名师评选要真正起到引导作用.中国教育报,2008-11-11-03.
(责任编辑 关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