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

2013-04-29汪新华

大观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引导小学数学

汪新华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实现课堂教学角色的成功转变;如何充分发挥课堂引导作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旨在进一步理清教师将新教改运用到具体的数学授课中所要面对并应着力去解决的问题,以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发展健康的性情与品格呢?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论述:

一、教师要对“引导者”有正确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强调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这与传统的数学课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不同的,这种数学学习过程,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既然学生是主人,那么这个过程就应当是一个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要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的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以及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相关联。教师的角色因此要作出相应的转换。“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人格的升华等等。

二、教师要善于有层次性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数学思想、形成教学方法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数学知识所特有的逻辑顺序,它可以表现为多样化的问题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自然联结和转换,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系统。教师有必要在探索的过程中,把知识分解成多个有层次的要素,使学生的探索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统计》的学习指导中,要达到“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了解统计在日常中的应用,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这样的学习目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中发现”。可以这样做:

(1)创设情境:(事例是统计的对象)今天我们班要开一个班会,想买一些西瓜、香蕉、苹果、梨。不知道同学们爱吃什么,请一部分同学作代表进行选择。请选上的同学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进入情境。

(2)进行归类:(这是统计主要思想基础)黑板上这些杂乱的图片能看出哪一种水果多吗?如果不能或一下不能看出,应该怎样摆?——引导把统计对象归类,归类是统计的第一步。当学生把四种水果分门别类摆好后,就容易看出多与少了。

(3)进行比较:(这是统计的本质)有没有能够看出或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或少?可以怎样摆,能够一眼看出?——引导学生把对象放在同一起点上,这是比较的一般方法,也是统计图的主要要素。此时如果把这四种水果一个对一个摆好,就很容易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了。——这是对应的思想在统计图中的应用。其实,到此为止,一个简单的统计图就算完成了,此时可以恰到时宜的指出“这种图形叫统计图”。

(4)了解统计图的应用与制作统计图的要点(这是本课的主要知识与技能目标)。从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此时学生可以轻松看出哪种水果多或少,这种水果比那种水果多或少几个。从这个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班会怎么买水果了吗?——引导统计图的作用之一在于帮助人们了解事物之间的比较,并指导人们的行为。此时教师再可以引导:为什么能够轻松地看出多与少及相差数?为什么统计图能够清楚地反映这些信息呢?统计图主要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重新对刚才统计的过程进行反思回顾,认识制作统计图要注意的地方。

这样的引导过程,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统计的作用及制作的方法,而且觉得轻松,有趣。接下去如果再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其它事物进行统计,本课的教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向课外转移,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变得宽泛,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由于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他就会去猜想,就会去验证,就会去推理,就会与人去交流,使他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生命力、有创造力。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本质,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应用例子很多。

(1)在学习了各种应用题之后,找一找身边的同类应用题,并把它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并解答。

(2)在学习了平均分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并尝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3)在学习了统计之后,说一说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要力图通过数学学习的引导,赋予数学学习者健康的品性人格。《數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那什么样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呢?在实施学习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按新的引导的方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只要有利于思维的启发,都可适时运用。如:

1.提问式。要选取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思考的问题进行提问。如“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所见物,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周围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2.情境式。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直观的人、物、图、景,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问题当中。

三、引导的难点

1.符合心理。不管教师采取何种引导行为,都要注意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点,否则引导的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如信息技术的运用,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有趣的情境,如果教师不适时进行引导,让整堂课回到数学教学目标本身,学生很可能会变成观众,处于只观不思的状态。

2.分寸把握。教师必须把握课堂引导的分寸,如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要充分发挥出来,既要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不能让学生的思考成为一种无规范的“凭空而思”。

总之,一个更加自由、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对老师的问题观察、心理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放手”的同时,对整个课堂一定要是能调控的。只有对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田淑霞.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继承[J].内蒙古教育,2009(12).

[2]陈爱媚.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教学课堂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09(14).

[3]王山水.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6).

猜你喜欢

引导小学数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