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尔逊公共舆论监督思想的启示

2013-04-29张天宋香云

中外企业家 2013年6期
关键词:行政监督威尔逊

张天 宋香云

摘要:当代政府职能以及行政权力不断地扩大,有效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最大程度上保证社会的民主与公正,需要对权力的软性制约有深刻的理解。威尔逊的公共舆论监督思想深刻地揭示出公共舆论在监督现代政府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为公共舆论构建了一系列的运作原则,对我国当代舆论监督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威尔逊;行政监督;公共舆论监督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273-02

作为行政学的鼻祖,威尔逊首开了对行政学进行科学研究之先河,在威尔逊的著作中,对行政监督等行政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作了深入的阐述。威尔逊作为早期的美国广大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思想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他的理论对我国行政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威尔逊的行政监督思想的描述

随着政府行政职能和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行政监督也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行政职能是否能够顺利实施以及行政权力能否得到合理行使,其中最重要的保证就是行政监督。而威尔逊的行政监督思想就是通过对公共舆论与行政管理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加以阐述。

威尔逊认为,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群众舆论将起到什么作用?准确的答案似乎是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论家的作用。这里,威尔逊的思想反映了作为监督政策实施的一种机制,行政研究应当为公共舆论对行政管理的监督控制作用提供最佳途径,政府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能,其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切方面都对公众舆论有敏锐的反应。作为公共舆论的控制监督权力,威尔逊认为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行政方面,为了对制定基本政策的更为巨大的力量进行监督,公众的批评则是完全而且有益的。应该让行政学之研究去发现一些最佳方法,这些方法能够给予公众舆论这种控制监督的权力,但却使之与一切其他的干扰活动分家。

通过对威尔逊的行政监督思想的描述,对于不断丰富和扩展的现代行政学说,行政监督的方式包括很多方式,而其中的公共舆论监督无疑是威尔逊思想的关键词。

威尔逊认为,在各种社会监督中,公共舆论监督必须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社会权威性,公共舆论监督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群众舆论将起什么作用?准确的答案是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必须真正树立公共舆论的最高权威及统治地位。

二、公共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公共舆论监督是指公民社会中的公众通过大众传媒掌握公共信息、了解公共决策、发表公众意见,以舆论的力量对公共权力实施监督和制约的动态过程。公共舆论监督的核心主体是人民大众,形式主体是大众传媒,媒体是公众舆论的代表和舆论监督的载体,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

(一)及时快速的反应社会问题,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在网络新媒体这个开放、隐蔽、平等的公共舆论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时事、发表言论、并随时关注和监督公众事件进展情况。网络舆论能够在第一时间揭露社会问题,促使相关方针对问题做出反映,并无间断地监督进而促进问题快速、有效解决。

(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立法机关代表制度、听证会和投票等制度外,公民还可以通过网络参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不仅能够促进政策制定的科学、民主、合法性,同时还能监督决策的执行,使得公民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三)强有力的公共舆论监督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

公共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监督,是预防和制止腐败的有效方式。现时代的公共舆论监督凭借新媒体其特有的广泛性、及时性、平等性、较高的安全性,为反对腐败、调节社会、构建和谐提供一种新的动力机制。

三、我国公共舆论监督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公共行政监督体系,并在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公共行政监督体系的一部分,我国现代公共舆论监督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点:

(一)公共舆论监督的主体日趋扩大

传统媒体依托的户外、报纸、电视、广播已远远不能满足公共舆论监督领地的扩大的需求。伴随着新媒体的产生,这种新生媒介以技术为依托,以广泛的使用率为基础,跨越了时间、空间、贫富、受教育程度等现实条件的限制,扩大了监督主体,延伸了监督范围。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无任何门槛界限的优惠条件使得任何一个普通民众都可以成为监督主体。

(二)公共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日趋加大

当今中国的网络、手机基本已经普及到个人,监督主体与监督载体的直接接触毫无疑问地加快了舆论监督的效率。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只要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社会议论的,新媒体必会是在第一时间成为信息的输入口,无需任何上级部门审查信息的来源及其真实性,事件立将呈现于网络,然后通过网络推手和网友的不断跟帖,掀起舆论热潮,进而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反响。通常伴随的是图文并茂并上传相关视频音频,对公众舆论的导向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这样的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三)公共舆论监督的扩散性更强

众所周知,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等是当前网络世界信息扩散的主力军。现实世界的任何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一旦流入网络,都逃不过网络士兵的眼睛,他们会通过网络跟帖、网络讨论等手段广泛传播相关信息,引来更多人群的关注。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微博的开通,人们越来越积极的关注身边的大事小事。便利的公共舆论工具使得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讨论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舆论热潮迅速扩散,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网络上的关注到现实世界的关注都带动了相关部门对问题的解决。

五、威尔逊的行政监督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公共舆论主体的监督权

公共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公民或社会组织表达一种针对政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的活动,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一种形式。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政府部门应该坚持公开公正原则,营造宽松、有序、和谐的舆论环境,从排斥、惧怕新媒体逐渐变为接近、利用新媒体。如今政府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兴起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发布的垄断。国家立法机关应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有关监督权、新闻审稿权、批评权和采访报道程序、侵权责任等,从而为舆论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部分规范网络舆论和监督方面的法规,主要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以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但随着我们公共舆论监督主体的逐渐广泛,我们仍需要针对具体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以弥补我们现阶段在公共舆论监督方面法律的缺失。

(二)坚持公共舆论监督“量”与“度”的统一

我国近几年来许多大案要案都是因为舆论曝光得以被揭发,并在舆论的监督下尽快得到改正,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公共舆论监督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使其有利的一面达到最大化,但是这个最大化也不能超过了公共舆论监督应有的度。当前公共舆论监督存在的两个问题比较明显,一是公共舆论监督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很多地方和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公共舆论监督触角还达不到,有“只拍苍蝇,不打老虎”之嫌;二是近些年的公共舆论监督有过多的干预政治和司法活动的现象,当起了“裁判员”的角色。比如著名的“药家鑫事件”,药家鑫的最终判决一定程度收到公共舆论的指向性影响。所以当我们在赋予公共舆论监督最大的权力。减少一些行政和经济干预,还舆论监督以自由的同时,也需要公共舆论找准自身定位,做好“评论员”,这样才能实现“量”与“度”的统一。

(三)公共舆论监督与其它监督相结合至关重要

公共舆论监督是行政监督体系中的一种非权力型监督形式,其有效性不仅需要自身监督权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也需要通过与权力机关协调监督从而实现其监督作用的真正目的。对于公共舆论监督而言,新媒体作为第三方,本身对事件的敏感程度要远远高于政府部门。

温家宝总理曾说,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各级政府都要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人大权力机关以及政府行政监察等专门监督机关在履行各自监督职责时既要充分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又要善于主动从舆论揭露出的问题中发现重要案件线索,进行有力查处。这样,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又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公共行政监督机制。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职能和行政权力不断扩大。现代政府部门的这种行政集权化趋势,一方面明确了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导致了寻租和腐败导致的犯罪率的上升,使政府接受全方位监督的需要变得日益迫切。

正如威尔逊所预料的那样,在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公共舆论监督对政府行政的影响日益增强,公共舆论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作为政府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尽管公共舆论监督虽然不能直接控制政府的实际活动,但是它够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公共舆论监督在合理控制行政权力、有效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的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行政职能的顺利实施及社会民主与公正的实现。

(责任编辑:赵蕾)

猜你喜欢

行政监督威尔逊
民初法律移植中“民告官”的历史错位
双面威尔逊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与对策探讨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比较
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行政监督监督体的现实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妙招没有,蠢招倒有一个
妙招没有,蠢招倒有一个
基于协同度测评的行政监督系统优化对策研究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