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城乡经济差异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2013-04-29李凯华

理论观察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文化身份

李凯华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义务教育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然而,由于城乡经济的差异,对农村义务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首先明确义务教育的定义;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说明城乡经济差异的表象,进而指出其在诸多方面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最后,针对培养目标的要求,探讨了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城乡经济差异,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的持续发展,文化身份,全球公民

[中图分类号]G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068 — 02

一、义务教育的定义

在中国,义务教育的定义是:“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共九年,具有免费性、强制性和普及性的特点。

二、城乡经济差异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入,城乡经济效益和居民收入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且有着逐渐拉大的趋势。这种差距从下面几方面有所体现:

1.城乡居民收入比在逐年加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近年来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分别为:

从上表不难看出,从2001年起至今,城乡居民收入比几乎逐年加大,贫富差距变得明显。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在大约3.31:1的情况下,绝对收入差距竟达到12021.5元,而在此之前的2004年在近乎相同的收入比的情况下(3.21:1),绝对收入差距仅为6485.2元,五年之内翻了一番。上述的统计还未将城镇居民独有而农民却未能享受的医疗保险、住房补贴、教育、交通以及公共产品等福利算入在内。农民的纯收入中,在扣除生产资料费用后,其用于日常生活的费用仅为纯收入的65%左右。

2.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趋于平衡

从上述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资料中不难看出:虽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数目在逐年下降,但每年递减的数目不是很明显。由于农村人口基数的庞大,可以得出城乡经济及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3.城乡居民消费指数对比

通常所说的消费指数即指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的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改革开发以来,城乡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我国1978年恩格尔系数为0.66,1989年为0.48,1997年为0.50,1999年为0.44。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按此标准,在1999年,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接近小康。

然而,反观农村的状况,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条小康之路还有些漫长。1989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85元,人均收入为602元,结余仅为17;1997年,我国农村人均消费为1617元,人均收入为2090元,结余473元。而同期城镇居民的人均结余分别为1989年231元,1997年974元。这种现象导致的财富差距的结果为:1999年占人口总数30%的城镇居民占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70%之多。

三、城乡经济差异对义务教育的影响

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是由地方财政来支持,抛去地域差异,城乡经济收入的差异是直接导致义务教育在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等方面都出现了明显差异的原因。这种差异的影响体现在:

1.平均受教育的年龄不同

农村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入学年龄相对较晚(8岁左右,城镇在5-6岁)。

2.受教育的年限存在明显差异

农村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下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重相对较高,为47.62%,比城市高出31个百分点。

3.办学条件的差异

由于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致使农村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最基本要

求,甚至远远不足。至今在一些地区仍然是一间教室中挤坐几个年级学生的那种One Classroom School的局面,因而无从谈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或素质教育的实施。

4.师资力量差异明显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学质量难有保障。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

在2003年前后,中国城市初中教师的合格率为96%,县镇约为91%,农村约为84%;其中高学历人员约占城市教师总数的43%,约占县镇教师总数的17%,约占农村教师总数的11%。

5.生均教育经费存在明显差异

生均教育经费随着教育层次的提升和城乡经济差异的加大,差距就越明显,这种差距从下面的图表中可见一斑:

表3 城乡小学、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差值

及两者的差额(单位:元)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两者在相应年份的差额分别为120.54元,129.62元,174.79元和300.79

6.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差额巨大

由于城乡教师工资发放机构的经济实力差异,导致了二者收入的差异。其中,同期同职的教师月收入差距少的300元左右,多的相差1000元之多。

7.农村儿童中途辍学比率巨大,导致升学机会差别明显

据统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农村儿童失学人数为400万;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这种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在1999年时,儿童中途辍学人数仍为112万人;边远省份与其它地区的升学率相差约20个百分点;1986年至2000年,未能升学的约5000万小学毕业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

8. 教育资源的配置千差万别

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硬、软件资源两部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一直以城市为中心,城市在教育政策的选择和教育利益的分配方面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这种教育倾斜政策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和教育资源配比的不合理性。

9. 城乡经济差距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目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16岁)”(苏明,2003)。

由于经济的增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数目急剧增多,在皖北有些地区,留守儿童的数目约占在校生总数的75%(范先佐,2005)。这种高留守率对儿童的心智成长,品德的形成都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2/3的学生学业水平属于中下等,且与正态分布相距甚远(朱蕴丽,潘克栋,2005)

四、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5年的报告中曾指出:知识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决定因素。义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链条中的第二阶段,在学习型社会中对个体的终身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及基础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对培养目标的要求上:1.教会学生学习,以保证学生以后在正规或非正规的机构中继续自己的受教育历程;2.帮助学生确立在未来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即培养其成为拥有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全球公民;3.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文化与创新,还有远见相互兼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4.注重学生区域性知识的培养,因地制宜地培养地方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五、解决策略

上述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经费不足、师资不足和教学观念太过刻板,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对此,我们可以试着通过下列途径加以解决:1.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工资,并定期调派其它学校优秀教师前去支教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2.明确办学方向,在国家大纲的指导下,制定出切合地方实际,同时又能符合学生需求的地方大纲,以保证地方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所培养的人才能符合地方发展的需要;3.加强对教育的监管力度,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在力争消除“重点校”、“薄弱校”、“农村学校”之间差异的同时,要竭尽全力农村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不会流失;4.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吸引农民回流以更好地解决由于留守儿童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总之,认真解决好城乡经济差异所带来的教育问题,势必对国家未来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Towards Knowledge Societies UNESCO World Report 2005, published in 2005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7, place de Fontenoy F-75352 Paris 07 SP, Paris.

〔2〕恩格尔系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8093.htm.

〔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78.

〔4〕教育资源〔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846832.htm.

〔5〕李艳.李双明.农村义务教育制度选择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刘晓凤.我国城乡教育投入差距的起因与改革〔J〕.教育学研究,2010,(11).

〔7〕刘云忠,徐映梅.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与城乡居民教育投入的协整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7,(04).

〔8〕苏明.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49):43-44.

〔9〕孙百才.城乡教育差距与收入差距〔J〕.甘肃理论学刊,2006,(03).

〔10〕温恒福,赵东臣,陈桂香.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1〕王晋堂.教育:从均衡走向公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王景英.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模式与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王瑞珍.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义务教育城乡差距〔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05).

〔14〕徐晖.中国教育城乡差别研究〔D〕.2008.

〔15〕余尊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资源配置差异相互影响的效应研究〔D〕.2011.

〔16〕朱蕴丽,潘克栋.把“爱”撒向每个孩子〔J〕.江西教育科研,2005,(07):44.

〔责任编辑:郭梅东〕

猜你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文化身份
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与平等
特定历史时期外籍译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保罗·马尔登《莫伊沙砾》中的文化身份重建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译者文化身份及沙博理翻译行为研究现状
游移人群的生存空间与身份认同
贵州农村各类型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本分析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