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护理对策
2013-04-29水青云
水青云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骨科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82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缓解率为69.5%,对照组为5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根据疼痛评估进行相应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
【关键词】 骨科;创伤;疼痛;评估;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05-02
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对不同疼痛的病因进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现将结果进行总结,以供同行互相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282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08例,平均年龄(39.6±11.2)岁。上肢骨折83例,下肢骨折129例,其他70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1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骨折类型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骨折手术常规护理方法予以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的疼痛危险因素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有效参与镇痛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分标准[1]:采用VRS-5疼痛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及干预后的疼痛进行评定。1分:疼痛轻微:日常生活无严重影响;2分:中度疼痛:对患者睡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服用镇痛药;3分: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麻醉镇痛剂;4分:剧痛,严重影响睡眠,疼痛不可忍;5分:对睡眠造成极大影响,伴有其它症状。
1.3.2 疼痛缓解程度[2]:分4级: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顯减轻,睡眠基本正常,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P):治疗后疼痛无改变。
疼痛缓解率按PR+CR /总例数计算。
3 术后疼痛的控制
3.1 评估疼痛程度: 护理人员根据病人术后的病情及术式、麻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正确判断疼痛的存在程度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时控制疼痛的关键。
3.2 疼痛的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疼痛可口服去痛片、英太青等药物缓解,预防性用药,在疼痛发作前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给药,及时处理,而不要等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疼痛就难以控制。
3.3 病人自控止痛法(PCA): 通过特制的机械泵将药物按设定的时间和浓度进行投放,以小剂量持续给药的方式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使病人持续无痛。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我科采用PCIA控制骨折术后病人的疼痛。
4 疼痛的原因分析
疼痛是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既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伤口愈合[3]。术后患者疼痛是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对于疼痛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骨科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因素和医疗因素。患者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以及受教育程度及心理因素 [4]。医疗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或手术时间、体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过程中的肢体摆放、翻身等,可致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甚至固定过紧及由此所致的肢体水肿,神经功能受损,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均是诱发疼痛,疼痛不缓解。
5 护理对策
5.1 心理护理: 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病人,解除病人的焦虑及对疼痛的恐惧心理,鼓励病人参与护理计划,以及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让其有自我控制能力。此外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置都应告诉病人,让其有思想准备。使用一些转移注意力和娱乐的方法,交谈、听音乐、缓节律呼吸法等。
5.2 卧位的护理: 提倡术后无麻醉意外者取自由体位,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选择正确而舒适的体位,卧位姿势应维持良好的解剖位置,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能缓解疼痛的肌肉的阻力。对于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减轻肿痛和疼痛,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迹象。
5.3 睡眠差的护理: 提高睡眠舒适度,要求环境安静无噪音(白天≦45Db,夜晚≦35dB),为病人提供柔软整洁的被揉,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
5.4 应用镇痛药的护理: 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观察镇痛效果。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了解病人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护理人员还应了解各种镇痛药的不良反应,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可引起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储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非留体类抗炎药在消炎、镇痛的同时,也有致胃溃疡和穿孔,诱发哮喘等副作用。
5.5 病人自控镇痛的护理: 术前应向病人详细介绍PCIA方法,教会病人使用PCIA泵操作要领,特别是要使病人知道镇痛期间应在感到疼痛时按键给药,不要等到剧烈疼痛时按键给药,一次给药效果不好时,可连续按压自控注射器,在镇痛治疗早期尽量获取满意的镇痛效果。由于镇痛效果完善,病人对尿意、尿急等不适感觉明显降低,故易发生尿潴留。术后3-5h是排尿最佳时机,是减少尿潴留有效措施。护理人员要告诉病人早期排尿,以免并发症的发生。
6 结果
6.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详细数据见表1。
6.2 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后两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两组患者经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详细数据见表2。
6.3 讨论: 本组资料中,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评判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经过正确的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因此,对于疼痛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做到个体化、具体化原则,根据可能影响到疼痛发生的因素,按年龄、性别、性格及文化背景与心理承受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实现科学的护理,尽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护理在疼痛控制中的作用,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应海玲,李春霞.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
[2]王燕,曲静,原丽伟等.护士对患者术后镇痛认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
[3]魏斌.心理干预在减轻特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焦虑及疼痛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
[4]满力,高明全.音乐疗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5]毕娜,姚梅芳,徐美英.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
[6]王汉兵,安建雄,王焱林等.心血管手术后疼痛20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