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女儿追梦军营
2013-04-29张书锋张雷王日
张书锋 张雷 王日
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始终潜伏在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 ——题记
梦想是什么?是儿时的一个愿望,是亲人的一份寄托,还是牵引成长的一个期盼,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然而,北空导弹某师10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女兵却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军营梦。
这10名女兵是第二批出疆的女兵,也是空军首批新疆籍女兵。怀揣着这个绿色的梦,她们走进了军营。新训、下连、上岗,她们的梦想实现了吗?春夏之交,我们来到位于燕山脚下的北空导弹某师,倾听这些天山女儿追梦的故事。
做一棵感恩的向日葵
“您好!32号,请讲……”终于上岗啦!听着电波中自己的声音,指挥连话务员热依拉、古丽米热和卫星员毛吉旦木激动不已,觉得这一切像梦一样。
作为空军首批新疆籍女兵,来自新疆财经大学的热依拉、古丽米热、毛吉旦木这三位维族姑娘备受关注。从应征报名,到体检选拔,再到新訓下连,三人情同姐妹,形影不离。
“是党和国家阳光般的呵护,让我们梦想成真!”热依拉介绍,自己生长在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外公是柯尔克孜族、外婆是哈萨克族、父亲是维吾尔族。她就像个民族团结的使者,成长与幸运相伴,初中就读于第一批英语特色实验班,高中赶上了首届辽宁班,大学读的是新疆第一批国际会计专业,入伍成为空军首批新疆籍女兵。
参军的梦想由来已久。热依拉初中时第一次向家人表露当兵意向,遭到反对后,她赌气离家出走。上大学后,她每年都去报名,直到大四第四次报名时才如愿以偿。
训练正规有序、生活便捷舒适、班长热心周到,身在几千公里外的军营,她们感受的却是家的温暖。入营第三天,新兵连给古丽米热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
“第一次过这么有意义的生日,大蛋糕上写着我们的名字,那么多战友一起祝福!”古丽米热说,当天正好自己值日,都忘记生日了,由于打扫卫生没做好,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推开宿舍门,看到连队精心准备的集体生日,惊呆了,哭得一塌糊涂。
“我要做一棵感恩的向日葵,担负起民族团结和交流的重任!”热依拉说,她们会把部队的所见所闻和感受体会告知母校,让更多的优秀学子走出新疆,加入到保卫祖国的行列。
艰难而坚定的选择
人最痛苦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面对多种选择的艰难抉择。
去年12月,接到入伍通知书时,就读于新疆教育学院的回族姑娘高婷婷也拿到了篮球宝贝的入场券,即将参加CBA篮球联赛表演,摆在她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边是来之不易的舞台,一边是苦苦追寻的梦想,高婷婷难以取舍。有人劝她当兵太苦,篮球宝贝前景广阔。况且辛苦训练几个月,肌肉拉伤好几次,现在离开一切都将归零。
“穿上军装是一生的梦,如果再次错过,将终身遗憾!”高婷婷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拉拉队,不仅没得到一分钱的报酬,还如数缴纳了违约金。
新训开始了,高婷婷眼中的军营生活充实而多彩,她学会了自我约束,有了成长目标。原本有一丝遗憾,担心当兵就无缘舞蹈,没想到入伍两个月后,她又一次站在了舞台中央。在部队迎新、新春和军地共建晚会舞台上,高婷婷身着民族服装绚丽绽放,官兵们记住了这个来自新疆的姑娘。
“训练之余,丰富的文化生活必不可少,你可要发挥好作用!”下连后,高婷婷成为一名话务员,指导员龚斌交给她一副文艺骨干的担子,一想到又能穿上心爱的舞鞋,高婷婷心里美滋滋的。
爱妈妈更爱军装
“妈妈身体不好,我想她!”入营第二天,维族姑娘迪里甫扎就在被窝偷偷抹起了眼泪,被排长苏艳香发觉后,她道出了其中原委。
2011年4月,迪里甫扎的妈妈突发脑梗病危住院,正读高二的她辍学在家照顾妈妈。为了减轻爸爸的经济负担,这位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而又懂事的维族姑娘报名参加了主持人大赛,获奖后当上了替补主持人。空余时间,迪里甫扎在小区物业当环卫工人,晚上给小学生当家教,周末到服装店上班,同时打着4份工,每月收入4000多元补贴家用。
几个月后,妈妈终于能下地走路了,迪里甫扎却萌生了当兵的念头。新训期间,迪里甫扎担心千里之外的妈妈经常掉眼泪。在电话中妈妈这样告诉她:“当个好兵就是对妈妈最大的孝顺!”她记住了妈妈的话,队列训练、内务评比样样争先。
下连第二天,迪里甫扎和新战友们参观师史馆,讲解员是班长王丹。英雄的历史、流利的语言、端庄的举止,见班长娓娓道来,她羡慕极了。“我要当一名光荣的师史馆讲解员!”现在工作之余,迪里甫扎就借班长的解说词背记师史,她梦想有一天用汉、维两种语言,给战友们和家乡的亲人讲解部队守土防空的辉煌历史。
当老师的感觉很幸福
“‘牙合西木色孜在维语里就是‘您好的意思,大家跟着我读……”下连不久,列兵穆巴莱克受邀给即将奔赴南疆某地执行任务的导弹某营官兵讲课,看着台下几百号官兵,这名刚满18岁的维族姑娘毫无怯意,有板有眼地当起了维语老师。
“下连没几天,就当着这么多官兵的面介绍家乡,真怕讲不好有负众望。”接到给全营官兵讲课的任务,她们既兴奋又紧张,争相出点子,还民主决议、明确分工,穆巴莱克和热依拉上台主讲,其他人整理教案讲稿。
部队马上出发,时间很紧,她们就一边上网收集整理资料,一边结合自身经历书写体会,从气候环境、风俗民情,到季节特产、民族禁忌,把官兵关注的问题分类整理,连夜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
“买东西语言不通怎么办”、“外出要注意什么”、“昼夜温差有多大”……“维族人非常热情,除了部分老人不会讲汉语,大部分中青年人都学过汉语,外出采购不用担心语言障碍。”热依拉悉心解答官兵的提问,穆巴莱克拿出精心准备的录音,现场播放,讲解维语日常用语,让官兵吃了一颗“定心丸”。
“没想到刚入伍就能为民族团结和部队任务作一点贡献……”当天晚上,穆巴莱克在日记中写道,在军营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军营处处都像家
“不会说普通话,会写的汉字也不多,战友会不会取笑我?”接到入伍通知书后,维族姑娘热亚尼古丽既高兴又担心,语言成为她与战友交流的一道屏障。
入营后,她们与河北籍女兵一个班。生活中哈萨克族姑娘红德孜给热亚尼古丽当翻译, 5名河北女兵每天带着热亚尼古丽读报纸、认字、练发音,学说普通话,并教她使用筷子。到后来,日常用语能写出来了,但发音不准确,也闹过不少笑话,着急时热亚尼古丽就把要说的话寫在纸上。
新训结束了,热亚尼古丽舍不得河北籍女兵,她们哭得稀里哗啦,那几天唱的最多的就是战友之歌,“你来自边疆,我来自内地”就像为她们而写,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听说自己去师部,河北籍女兵去团里,红德孜和热亚尼古丽问班长她们怎么不去师部,能不能不分开?班长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有这些梦方向一致,才能汇聚成强军梦、中国梦,不管在师里还是团里,都是守卫祖国的领空,都是为了部队建设。
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与老兵怎么相处?下连时,热亚尼古丽心存顾虑,到连队后才发现担心都是多余的。指挥连专门开展了民族政策教育,开设了民族食堂,新购置了灶具餐具,采购清真食材,制定清真食谱,由两名炊事员专职保障。
“都胖了好几斤,饭菜很地道,有家乡的味道!前几天过肉孜节,还吃上了连队专门熬的‘克缺饭。”热亚尼古丽说,她们很感动,大家的关爱让自己心里暖暖的,工作时总有使不完的劲,一定会学好汉语、学好专业,尽快出班上岗,为实现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医院的雪莲花
周五下午,该师医院门诊部几名官兵排队取药。药房调剂室,一名身着白大褂、佩戴列兵军衔的哈萨克族姑娘从窗口接过处方,用电脑交费划卡后,从药架上麻利地取下十几种药品放进药筐,核对处方后从窗口递出,并在处方单调剂师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马尔江·哈吾汗。
药房主任郑兰红介绍:“马尔江入伍前是新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大五本科生,药学理论扎实,进入角色非常快,能熟记一千多种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现在是药房调剂员。”
与马尔江一起分配到师医院的还有维族姑娘古扎丽努尔。“现在距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古扎丽努尔告诉笔者,她毕业于新疆维医专科学校护理专业,汉语不好,新兵连时跟着河北的战友学,现在护士长万凤霞每天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字典教她汉语,她教护士长维语。
万凤霞说,作为护士古扎丽努尔特别用心,基础非常扎实。第一次带着她到病床给一名士官输液,见是一名少数民族女新兵,扎针时这名士官神情紧张,但古扎丽努尔非常镇定,熟练地挂好吊瓶,排出空气、绑好止血带、消毒,然后稳稳地拿起针头对准血管,一次成功。
“她们是医院的两朵雪莲花。”前几天在“医院好声音”晚会上,马尔江和古扎丽努尔穿着民族的盛装跳舞,演唱了一首维语歌《要花》,让大家感受到了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多彩。
“古扎丽努尔正在学习医院的救护设备,我想明年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采访结束时,马尔江告诉笔者她们都制订了学习成长计划,当军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