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锋利的“雷霆尖刀”
2013-04-29
某师师长王华飞这样告诉我们:战争年代,铁军创造的奇迹数不胜数,突破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血战平型关……个个是经典,条条永载史册。令人欣慰的是,新时期的铁军依然奇迹不断。跨上铁甲轻骑的机械化步兵,如今不再“猫”在车内跑“龙套”,待群战火力毁伤重要目标后收拾残局,而是走下战车遂行侦、打、引、评多种作战任务,展示出精湛的十八般武艺。80年,大大小小3000多场硬仗——
“铁军”的威名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夏末秋初,豫西伏牛山深处的一片群峰深谷突然腾起团团火光烟柱,随之而来的是不绝于耳的爆炸声。就在航空兵火力突袭之机,由6名装甲步兵戰士组成的侦察引导队1队,在班长李晓亮的手语指挥下,跳下战车,闪电般钻入“敌”阵附近的灌木丛中。
过去,等到航空兵、炮兵、工兵、坦克把敌人火力点、障碍点拔除得差不多了,步兵才乘车冲进敌阵,大家总感到劲用晚了、不过瘾。现在,合成营创新作战编组样式,“楔”入“敌”阵的4支队伍,在此次作战行动中,肩负着侦、打、引、评等多种特战任务。
“在装甲车里,这些步兵战士无法充分使用多种武器,难以引导多种火器实现灵活高效的战术。”师参谋长韩冰意味深长地说,“今天跳下战车的步兵,将是一柄锋利的‘雷霆尖刀。”
步兵特战就要赋予特权。为缩短指挥链,加快战斗进程,合成营营长赵革成命令各侦察引导队、渗透破袭队与各火力单元建立直接引导关系。接受直接召唤炮火特权的李晓亮迅速运用特种通信装备引导火力打击,一时间,车载榴弹炮、迫榴炮等持续怒吼,“敌”迫击炮阵地、无后坐力炮阵地、地堡等目标接连陷入火海。
突然一记闷响——某型火炮发射激光末制导钻地炸弹,在侦察引导队运用步枪曳光弹目标指示下,将“敌”地下连指挥所炸了个底儿朝天。消息传来,赵革成营长兴奋地朝桌子猛擂拳头:“打得好,‘敌人败局已定!”
眺望伏牛群山,记者思绪联翩:该师让特战步兵从车上跳到车下,迈出的不仅仅是一步之距,关键是挣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踏上了推进战斗力跃升的新征程……
许多到过该师的同志,都感受到部队枕戈待旦、随时准备领命出征的氛围,他们始终把打赢作为第一职责、第一要务,“战必用我”的意识特别牢。 时刻保持闻令即动战备状态。全师上下全年作训服在身,师长、政委带头做好随时出征准备,整个部队充满了打仗的气氛,为确保任何情况下都上得去、攻得下、打得赢,他们突出经常化分析研判,为有效处置突发情况赢得先机;突出常态化制度落实,保持战备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突出实案化精细准备,确保遇有情况能够依案快速指挥行动。2008年5月13日凌晨,该师接到救援汶川灾区的命令后立即紧急出动,先头部队行军1300余公里,不掉一人一车,比规定时间提前12个小时到达都江堰,成为第一支到达灾区一线的外区部队,时任军委郭副主席高度评价:“铁军不愧是一支能打硬仗、恶仗的部队。”
千锤百炼铸就“铁军精神”。敢于用兵,练就精兵。这几年的急难险重任务成了师团磨砺官兵战斗精神的“磨刀石”,培养了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突击能力。昔日“铁军”飞夺泸定桥、突破乌江天险、奇袭腊子口,今日“铁军”一夜之间可以隐蔽数百台战车,一夜之间搬走一排废弃营房,一夜之间筑起一条宽敞大道,一夜之间拦断一条湍急的河流。2008年5月汶川抗震救灾,长达6 0公里的“死亡大峡谷”,两边悬崖峭壁,中间滔滔岷江,上面碎石如瀑,几千名“铁军”官兵快速徒步穿插、毅然挺进这条“死亡之谷”,从南线开辟了“都(江堰)汶(川)通道”,争取了抗震救灾的主动权。忠诚没有国界之分,走出国门的“铁军”官兵,身处异国他乡,依然赤诚不改,信念如铁。2010年5月,在苏丹瓦乌参加维和的战士谢保军,英勇牺牲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场上,联合国授予他“和平荣誉勋章”和“维和特别贡献奖”,济南军区授予他“国际维和优秀士兵”荣誉称号,追记一等功。
某团“90后”排长刘上海回忆道:“盛夏时节,黄海岸边波涛汹涌,我这个刚分到部队的一条杠就被拉到了某机步团合成营渡海登陆的演练场。团里为了锤炼新毕业学员的过硬素质,不仅让我们参加海训,还让所有学员全部到班排当兵锻炼,并针对海训计划和任务,为不同层次的毕业学员量身打造不同的训练计划。训练中,由一名营连主官、一名优秀干部党员、一名组训骨干与一名新毕业学员结成对子,让我们迅速融入训练和生活——
淬火露锋芒
越级调遣直升机空中突袭,直接召唤炮兵群火力压制。这些原本是师团指挥员才享有的权限,如今竟落到了一个列兵肩头。那年,在某红军团组织的装甲步兵合成群特战行动演练中,大学生列兵李彩慧用机智灵活的精确引导,赢得了“火力调度师”的美誉。
在传统的步兵作战行动中,人们最常见的是指挥员指到哪,战士打到哪。可在这次演练中,面对一个加强了火炮、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等立体火力的合成攻击群,团领导却大胆地把火力调度权交给了一名战士。团长刘豫的解释是,未来战场高度透明,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如果按照传统作战样式实施梯次指挥,信息传递最少需要8至10分钟的时间,任何一个指挥环节不畅,都会贻误战机。为此,这次演练师里决定把火力调度权交给战场上最明亮的“眼睛”,以此缩短“打击链”反应时间,提高火力打击效率。
战斗打响前,李彩慧率两名战士组成火力特战引导小组,携带北斗定位仪、激光测距机、电台等步兵特战引导装备,悄悄潜伏至“敌”前沿防御空隙展开侦察,并按轻重缓急确定了火力调遣方案。
战斗打响后,享有直接召唤合成攻击群火力打击“特权”的李彩慧,依据目标价值和战场态势变化,娴熟地操作特战引导装备,快速发出一组组火力调度指令。记者通过该团移动指挥方舱实时监控系统看到,在“李调度”的引导下,上级加强的2架武装直升机快速锁定目标,准确对“敌”指挥所实施突袭;前沿攻击群集中所有火器展开层次打击,迫使“敌”反冲击计划“流产”;某型迫榴炮群运用新弹种直瞄点状打击,将“敌”坦克分队打得措手不及……记者留神观察,各个火力作战单元只要收到李彩慧的火力召唤,不出20秒就会做出反应,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奔目标。
团政委梁中辉告诉记者,战场模拟评估数据显示,由于火力打击迅捷和精度提高,前沿攻击群的伤亡率较以往减少30%。
现场观摩演练的专家刘建刚兴奋异常:由攻击型向特战化转型,是新大纲对现代步兵作战功能提出的新要求。这个团积极探索特战新手段的成功实践表明,以往作战功能单一的传统步兵正在化茧成蝶,向着符合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的方向转变;一支指技合一、能打硬仗的新型高素质指挥员队伍,在重塑中崛起;一支精通机械化、信息化的高素质技术专家队伍,在重塑中诞生。
某连战士陈永龙在自己的入党申请书里这样写到:“我真的非常幸运,能在‘红一连当兵。在我短暂的军旅生涯中,总有英雄的故事陪伴……”因病去世前5天,他吃力地写下第5份入党申请书。姐姐流着泪问:“命都快没了,你还入党?”陈永龙回答:“入党是我一生的追求,因为——
我当过‘红一连的兵!”
让陈永龙生死追随的“红一连”,是人民军队红色谱系的源头之一。1927年9月“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同志来到这个连,亲自发展了6名党员,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
从强渡乌江到血战平型关,从98抗洪到国际维和,从汶川抗震救灾到国庆首都阅兵……“红一连”官兵用青春和热血换来了300余份战斗捷报和350枚比武金牌,连续20年被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8次、三等功13次。2010年12月,“红一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党支部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
86年来,“红一连”党支部忠实传承红色基因,英勇奋战所向披靡,谱写了一曲军魂永驻的英雄赞歌。
“进了‘红一连,想不进步都不行!”
记者采访期间,屡屡听战士们这样说。这里荡漾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清新之气,有人称之为“红一连”文化。刚来连队,官兵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背后好像有股巨大的力量推着自己向前走。
支委李建涛人称“李铁嘴”,是荣誉室的解说员。但他也有说服不了自己的时候。今年大学生士兵提干,综合素质很不错的李建涛,经过层层选拔、考核,被作为干部预提对象,上报到终审机关,但遗憾的是因专业问题,小李最终还是落选了。
这对立志建功军营的李建涛来说,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指导员蔡伟并没有给他讲正确对待之类的大道理,而是把他领到荣誉室,让他再解说一次。面对唯一一名听众,重复着烂熟于心的解说词,李建涛居然把自己给说哭了:“指导员我明白了,面对老前辈用生命换来的荣誉,我再打自己的小算盘,就不配当红一连的兵!”
在“红一连”,当年毛主席在连队就餐时用过的“红菜盘”是件传家宝。多年来,无论是面临重大任务动员鼓劲儿,还是平日搞思想政治教育,连队干部总爱把“红菜盘”从荣誉室里“请”出来,复述它的故事。
一次,连队执行装甲步兵搭乘武装直升机演练任务,战士张作亮胆小不敢登机。时任指导员张红星从背上解下“红菜盘”,又一次讲起红军不畏艰险的故事。张作亮嘀咕说:“上了飞机,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真遇到情况,‘红菜盘能救命吗?”
心理咨询师及时疏导,消除了张作亮的恐惧心理。但他面对“红菜盘”的提问,却引起连队干部的思考:现在的兵思想活跃,传统教育的老套路是否该变一变?
“向传统借力,靠创新给力;传统教育必须跟上时代节拍,引入时尚元素!”在“辩证看传统教育”主题支委会上,大家达成共识。
电脑上播放起学理论的动漫;官兵身上装有科学发展观“口袋书”;重要理论观点被编成“红段子”,口耳相传……故事化讲解、生活化体会、网络化交流。学习方法的创新发展,让“红一连”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面貌一新。去年,由李建涛等6名战士编写的《“小兵”办“大事”》《让食谱与训练“对对表”》等9篇“故事+点评”式科学发展观授课提纲,被集团军作为基层连队理论学习提纲转发。
今年5月11日,“红一连”吃了顿“传统早餐”:红米饭、南瓜汤。盛着紅米饭的正是“红菜盘”。“要是飞机遇险,‘红菜盘确实不能当降落伞!”指导员蔡伟说,“但是,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红军不保守、敢突破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