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昌:《大宅门》我生命的全部
2013-04-29李丽
李丽
郭宝昌简介:
1940年8月生,北京人。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电影作品有:《神女峰的迷雾》、《联手警探》、《雾界》、《特区移民》等。电视剧作品有:《怀阴侯韩信》、《剑客春秋》、《没有终点的跑道》、《大老板程长庚》、《日落紫禁城》,以及他以毕生心血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
郭宝昌,《大宅门》的缔造者。26年的宅门生涯,他已将这份宅门情结深深印在生命里。他曾经表示,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一部完整的“大宅门”呈现给世人。
但一场浩劫,宅门消失殆尽,这十余载惨痛历史始终无法表述,第三部如何阐述?几经踌躇,他汲取白景琦1912至1921年间的一段经历,用别样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毕生积淀,40余年风雨,郭宝昌完结了他的《大宅门》电视篇,但这并不意味着句号。这部凝聚着血和泪,甚至差点搭上性命的作品,郭宝昌坦言还会继续,有生之年,他要把拍不成的故事写成小说,留予后人。
宝爷的传奇
影视圈的大腕不少,但能够担得起响当当“爷”字的,郭宝昌算是一个。不仅因为他是北京人,“爷”是从宅门传承下来的尊称。更因为他为人耿直,对不平事敢怒敢言,当得起这个“爷”字。
他帮过很多人,80年代初,他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期间,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张艺谋、陈凯歌等新一代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并因此奠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扎实基础。因此,张艺谋曾说:“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
他人缘佳,一部《大宅门》可以前呼后拥招来众多大腕捧场客串。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何群、田壮壮、侯咏、李雪健……剧组一片星光璀璨。尽管是客串,他们中不乏有人为戏剃光头,只为助宝爷一臂之力。
甚至,大宅门拍到了第三部,陈宝国、斯琴高娃、刘佩琦等老戏骨仍会为剧预留档期,只等开机一声令下。郭德纲、于谦、王志飞、梁天、巩汉林等大咖,更是宝爷一句话,便立即加盟。
这份豪气,这种面子,唯恐再难寻。
除了宝爷的人格魅力,这个跨越百年,几经波折,历时40余载孕育才得以面世的故事,才最撼动人心。这是一个宅门亲历者的浮生录,他记录了人性的张扬、个性的泯灭,人情的冷暖,曾经有这样一群人,就活在这样的世界里。
这或许是一个时代的传奇,更是郭宝昌一生的传奇。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困之家,父亲冻饿死于街头。为了生存,母亲将两岁的他卖掉。几经辗转之后,他被京城某名门望族收养,随母姓改叫郭宝昌。这现实中的“大宅门”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同仁堂乐家,他的养父即是乐家四爷,乐敬宇,也是日后《大宅门》中白景琦的原型。
在这里,他开启了宅门生活。26年间,目睹了同仁堂的荣辱兴衰。
郭宝昌自幼聪颖,5岁能唱戏,8岁写文章,从16岁就开始酝酿,要将其宅门生活写成小说,“这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我耳闻目睹,亲身感受。这些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无时无刻不在激荡我的情怀,我想把它写出来”。
没想到,这少年时的梦想,却几经风雨,竟穿越了半个世纪,成为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宝爷的沧桑
《大宅门》或许像一颗种子,被深深植根于郭宝昌的心底,尽管中途风雨飘摇,艰辛历尽,但它仍以顽强的生命力一点点冒出芽来,并萦绕于心多年。
宝爷的宅门生涯终于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那时的他正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64年,他被打成“反动学生”,又因其“为反动资本家树碑立传”,判了3年刑,发配至昌平南口农场劳动改造。当“文革”风暴骤起,郭宝昌又罪加一等,被判无期徒刑,写了一半的《大宅门》手稿全部被查抄。
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浇灭他写作的念头,劳改期间他“贼心不死”,依然写作《大宅门》。不过很快,此举再度引人注意,他只得忍痛又一次把小说付之一炬。第三次手稿被毁,竟是由于他的婚姻变顾,妻子盛怒之下,把他视如生命的手稿扔进火中。从此,很长一段时间,他再也提不起精神创作。
记忆的闸门很神奇,当你刻意屏蔽某段经历时,它仿佛从未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会暂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当它被有意唤起后,又会排山倒海涌入眼前,且历历在目。
手稿三度被毁,劳动改造十几年,1980年,彻底被平反的郭宝昌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此后的生活也渐渐安定下来,朋友们又开始提及有关大宅门的种种,此时,宝爷心底沉睡多年的那颗小种子开始一点点苏醒,并开枝散叶。一种责任以及一种写不出来就有负罪感的情绪折磨着他。
“养父对我一生的影响太大了,他宽容大度,医道精湛,处世潇洒。无论对事业、生活、金钱、女人,他都依着本心,做了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一切,他是彻彻底底活明白了。养父是我的偶像,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些人,他们曾经这样做人,他们曾经这样活过……”
1994年,他终于再度动笔,完成《大宅门》前40集剧本。此后,拍摄过程中又遇夭折,但他始终决心不改,直到2000年由央视出面组织拍摄,命运多舛的《大宅门》才得以问世。
如今已经73岁的郭宝昌,回首这段往事,仍然用“满眼泪”总结。“它太难了,为了这部戏我尽了我所能尽到的一切力量,忍了我能忍的不能忍的一切,直到花甲之年才得以完成。”
或许是有了这40年的坎坷经历,以及数不清的人生磨难,才能有今天《大宅门》的深度和高度,也才能如此让人念念不忘。
宝爷的遗憾
郭宝昌在《大宅门》中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 “大男人”白景琦,这个形象脱胎于他的养父乐敬宇。而聪慧绝顶、力挽狂澜的伟大女人“白文氏”是综合了乐家三代女性,其中以养母郭榕对她的影响最为深刻。
“母亲本是个丫环,后升为二奶奶,我呢,也是个穷人家的孩子,被抱养过来成了小少爷,母子俩的出身在那个大家庭里是备受歧视的。但我母亲很坚强,为我撑起一片天空。”
为了把年幼的郭宝昌塑造成真正的宅门少年,母亲在14岁时教他喝酒,16时教会他抽烟。“在这样的宅门里,所有的爷都会抽烟喝酒,你不会怎么行?你长大后,饭桌上有多少事情要办,为了生存,你就要立住。”此后,少年宝昌每天放学回来,桌上都放着一盒大中华,18岁时他已酒量惊人,能喝下2斤茅台。
原本感情甚笃的母子俩,却因为接二连三的“运动风潮”,而心生隔阂。先是“反动学生”郭宝昌在 “阶级成分论”十分猖獗的年代,突发奇想希望以贫下中农的身份减免刑罚,于是动员母亲放弃股息,遭到反对后便离家出走。
此后,劳动改造隔绝了宝爷与家中的一切来往,直到农场散摊子他才得以回京看望母亲。母子重逢,悲喜交集。但却好景不长,因为和连里请假说的是探望亲生母亲,宝爷不得不离京回乡探亲。“我的家乡之行深深地伤害了我的养母。我想对母亲解释,我对生母并没什么感情,但就是说不出口。我知道母亲的养育之恩我终生难以报答。”直至1978年母亲去逝,想说的话终未能说出口。
在郭宝昌所著,《说点您不知道的》一书中,他曾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我哭,哭到医生说你的两只眼睛要保不住了,我当初为什么不向母亲解释清楚这一切?我做了那么多对不起她的事,她临终前竟没有听到我的一句忏悔!”
母亲带着误解与遗憾离开了人世,这也成了他最大的遗憾与痛处。尽管母亲生前坚决反对他写《大宅门》,但拍完《大宅门》后,宝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母亲坟前,他围着母亲的坟一圈圈地转,和母亲聊天,“对不起了,老太太,《大宅门》我写了,也拍了,而且我把你写的拍的非常美好。《大宅门》我是按自己的良心来写的”。
宝爷说自己毕生有两大愿望,一个是写《大宅门》里的故事,二是要写《梅兰芳》。第一个愿意基本上完成了,虽然还有一点点遗憾。“这是我的情怀之作,但确实《大宅门1912》没那么纯粹。由于种种原因,想写的不能写,剧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又得满足观众的口味,和市场接轨,有时候痛苦得直想撞墙。”好在还有小说,小说可以原原本本呈现那时的风云际会,可以弥补一些遗憾。
提及第二个愿望,宝爷摇摇头,显得有些无奈。“我研究了梅兰芳一辈子,平生就想拍梅兰芳,我和梅家也先后接触过三次,谈不拢。认识不一样啊,我觉得优秀的,他们却不想展现。”
或许,本就没有所谓的圆满,人生总是有所缺憾的。宝爷以近半个世纪的浓浓情结圆了一个梦,彰显了坚守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郭宝昌或许就是为《大宅门》而生,他的一生和此血肉相连,永远有说不尽、扯不断的渊源。郭宝昌说“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
1&2&3&4.电视剧《大宅门1912》剧照。这段故事是以白景琦1912-1921年在济南闯荡的经历为原型演绎而来。郭宝昌说,迫于一些苦衷,这部戏已然不那么纯粹,但自己已尽力,补齐这宅门里的故事,也给宅迷一个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