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3-04-29

大学招生指南 2013年6期
关键词:放下包袱事例论点

挥汗如雨的季节,同学们在考场上,面对作文考试题目,可谓是挖空心思,有的甚至一筹莫展,怏怏而归。好的文章要有灵魂,作文主题好比文章灵魂,只有神清目明才能依次进行构思,纲举目张,体现出文章的铮铮铁骨,成为一篇高考的优秀作文,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来说下如何审题以及通过审题如何进行构思。

挥汗如雨的季节,同学们在考场上,面对作文考试题目,可谓是挖空心思,有的甚至一筹莫展,怏怏而归。好的文章要有灵魂,作文主题好比文章灵魂,只有神清目明才能依次进行构思,纲举目张,体现出文章的铮铮铁骨,成为一篇高考的优秀作文,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来说下如何审题以及通过审题如何进行构思。

写出好作文应该如何审题

所谓审题,指对作文题目的审视。无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新材料作文,审题均是作文的关键一步。一步走好,步步顺;一步走错,满盘皆输。高考之中主要是以“XX为题”形式的命题作文,要做好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答题的方法。

第一,悟意蕴法: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在审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的内涵、外延,比喻、象征意义等等。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题目,我们既要弄清它的本意,又要分析它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阐述了“大起于小”的道理。“由小到大”的道理,它在今天对指导我们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建设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抓关键词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重新出发”这个题目,题目可以分为两个关键词:“重新”和“出发”。深入理解分析这个题目,我们写作中应着重强调“重新”。如果只写了“出发”,而忽略了“重新”的作文,那只能是基本符合题意。

第三,理关系法:理清题目中词语的关系。如对2012年江苏卷作文“忧与爱”这个题目的理解,我们应首先明确“忧”与“爱”二者的关系。二者关系可以理解为“有‘忧是因为‘爱得太深”。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作文过程中二者必须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但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来作为写作的重点。

近几年高考作文除了以“XX为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其他形式的高考作文主要包括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此类议论文的写作的审题过程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步骤:全面、准确把握材料或话题,重点突破关键词语和语句;紧扣给出材料中内容之间的联系;突破生活表象,挖掘材料寓意;由浅入深,寻找最佳立意层面。

审好了题目,接下来就是立意环节,一般说来,在吃透材料或话题的前提下,运用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广泛联系,从多种不同的角度思考,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然后从得出的观点中选择出最佳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何选择最佳写作角度呢?关键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出能深刻揭示题意、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的体会并能给他人以启发的写作角度。

如2012年浙江卷作文材料是“由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而引起的热议”,有一考生在作文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提出自己的人生观,而是先对不想成为英雄,只想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作出了自己的批驳:如果人人都去鼓掌,那路上谁来奔跑?然后提出了美好的社会需要人人共同创造的观点。这一观点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随后,列举了沈从文、巴金等的事例来说明他们都是奔跑者,而不是鼓掌者,还引用了冰心的话,进一步说明生命需要随时播种的道理。

写出好作文应该如何构思

构思,是实现作者从对生活素材的纯感性认识到理性概括再到表述成文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显示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对材料的深刻开掘力、对生活内容的高度概括力与表现力。下边介绍几种常见的构思方法。

第一,联想法。“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诗句本是描写情人之间的默契,而在构思写作考场作文时,题目中的信息(材料、要求等)与平时积累之间也需要这份默契,而要做到“心有灵犀”,当然就要学会打开写作思路的途径——联想。联想,是指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表象联系在一起,联想的内容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某种概念、观点等,联想建立在对事物的精密观察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上。

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考生佳作《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这篇议论文充分发挥联想的优势,作者由漆工补漏洞这一事件,联想到职业道德,想到高尚道德是最大的财富这样一个论点,既自然又深刻。从职业道德角度来立意,是正确的立意,而且它的事例很典型,能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层面寻找事例,比如作者联想到张良的事例、吴斌的事例,还有动车事故、18路人对小悦悦见死不救的事例,这些正反事例的运用都非常好,既能从材料入手,又有所拓展,深化主题。这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和事物的观察力,也给文章带来了活力。这也正是联想拓展法的功效。

事实上,有些事物,如果展开联想,由这个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在它们的相互联系中,去突出事物的特征,发掘事物的本质,这样不仅使议论更深入,而且可以使思路变得活泼而开阔。

第二,组合法。“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此词句本是抒发对春天的感叹和惜春之情,我把它用在考场作文中,指的是在打开作文思路的时候,特别是遇到比较抽象的论题,如果笼统地谈,文章内容往往拘于一隅,很难展开。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将所要讨论的事物一一予以分类,各个击破。

如:2012年高考辽宁一考生佳作《求实,立于天地》,围绕中心论点,从实践、奉献、道德三个视角进行分类并展开论述,由实到虚,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求实的重要性,使得整篇文章内容丰满,论据充足。

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因文而异,但有了分类,可供阐述的内容就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了。分类,不仅打开了你的思路,而且使你看到了问题的深入。由此看出,分类法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把那些抽象的论题具体化的一种方法,在常规的议论文写作中不妨一用。

第三,层层递进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句原意是指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欣赏美好景致的途径,也是追求人生美好境界的途径,但又何尝不是写作构思的途径。我们在考场议论文写作过程中难免碰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就概念本身来谈就很容易使议论空泛、肤浅。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层递”的方法,层层深入地对概念进行透彻的分析。

如:2012年高考甘肃佳作《放下包袱,收获成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紧接着,考生用三个分论点来强化这一主旨:一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战胜自己;二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实现梦想;三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幸福。这三个分论点又分别构成三个逻辑清晰的层次,支撑着总论点。三个分论点,由浅入深,由具体而抽象,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剖析深刻,充分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显示了作者全面且透彻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放下包袱事例论点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从心出发,用心经营
历练旅途
放下包袱轻松前行(修改前)
放下包袱轻松前行(修改后)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