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你的选择正确吗?
2013-04-29雷力顾问
雷力 顾问
人生在于选择,我们人生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选择就是高考志愿填报。这也是我们人生职业规划的起点。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高考填报志愿时,和父母商量从而决定的人占到56.7%,与老师商量占20%,15%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测试专家建议的只有7.4%。
有些人由于在报考志愿时缺乏对自身特点的客观认识,也缺少填报志愿的科学指导,会糊里糊涂地选择一个专业,这导致在进入大学后,厌学,甚至退学;还有这样的人,考进大学后想办法调专业,重新开始。但是更多人选择将就,毕业后,又不得不在做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之间纠结。
因此,我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對待,仔细思量。一般来讲,我们要考虑好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当前热门职业,是否会持久
小徐是今年应届的会计系毕业生,当年高考报志愿时,小徐的父母觉得会计需求量大,是热门,毕业肯定好找工作。但当小徐毕业后,事实却是他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仍然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工作。由于现在社会变化快,当初选择的热门专业在四年后可能变成冷门专业。即使没有变成冷门专业,但报考、毕业的人越多,企业用人选人的选择就越多,同时接踵而来的是更高的用人门槛。所以选择专业时不能只看当时是否热门,而是要看以后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的社会需求。
嘴上高呼兴趣,是否真心喜欢
有个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分到食品质量检测部门做技术员,应该说专业对口合适,然而工作不到半年就想跳槽。原来在高中阶段特别喜欢化学老师,老师很器重他,高考化学成绩也很好,就报了化学专业。上大学后才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不在化学上。高中时代的兴趣有不少是表层的、易变化,只有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兴趣才会内化为一种深层的动力。还要考虑兴趣和能力是否一致,如果兴趣和能力不一致,学起来费劲,容易失去信心。有些兴趣只能做业余爱好,选专业时一定要把兴趣、动机、能力、个性有机结合,相互协调。
名校情结,一根筋到底是否就对
08年高考第一天,北京一复读生因考试时心理压力过大、过分紧张引发四肢抽搐,不得不退出考试。该考生在走进急救室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明年还考!”该考生连续复读三年,目的只有北大。尽管连续两年的考分都在600分以上,甚至07年被湖南大学录取过,但他执拗地只想读北大。这种名校情结,与名校师资力量集中,就业中名校优先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名校、名师出名生,似乎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思维定式。难道名校就值得如此追捧么?这所名校里你选择的专业是否又真的适合你?即使上了名校为此而付出的青春又是否值得?所以选择一所适合的学校远比去追寻一所遥不可及的名校重要得多。
定位不准确,心中茫然无目标
2005年一名文科考生,由于当年是出分报志愿,所以高考前根本就没考虑什么志愿问题,一门心思扑在了学习上。他爸妈也没什么文化,他们认为考什么分上什么学,哪用得着去仔细琢磨呀。没想到分数一出来,全家都着了慌,那么多学校让全家人看得眼花缭乱。最后经过“多方”咨询推荐,选择了一所海南院校,而专业却是自己都不了解的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四年后毕业又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这方面的工作,从而选择了不对口的工作,但受所学专业限制,总是“高不成、低不就”。这与当初自己选专业不明确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有考试后才开始想去哪所学校的,有为了上指定大学的执拗情结,有为了上大学而服从调剂到自己陌生专业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毕业后不想做所学专业方面的工作,而寻求跨专业的工作,最终造成择业难、难就业的尴尬处境。
老师父母推荐,是否一定正确
一名老师,认识的领域总会有局限性,各科老师对自身专业理解很多,但相对他们不熟悉的专业,他们又知道了解多少呢?每个老师推荐专业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偏向他们了解或从事的专业,即使推荐了其他专业,但对这个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个性兴趣等是否适合这个专业真的了解吗?
天下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备至,所以在中国难免大部分的家长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规划孩子的职业和未来。在他们“我为你好”、“我觉得这个适合你”、“你还小不明白”、“你不懂”等等各种大旗的压迫下独断专行。当然还有“子承父业”的情况,家里长辈从医,你就该学医,家里长辈从艺,你就该学艺。而这往往导致学生在选专业时的不由自主和进大学后的自暴自弃。偏偏这种为家长去“上学”的案例又数不胜数。但这并不能说明家长的所有决定都是错误的。合理的方法应该是与自己的家长,老师多交流沟通,让他们帮忙分析你不足的同时把你擅长的、感兴趣的以及可以为此付出行动的魄力和恒心展现给他们,让他们认识到你的认真。
综上所述,高考填报志愿是人生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选一个对的、适合你的专业,你的人生会是一个好的开篇。我们在填报志愿时不仅仅要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老师父母推荐,更要结合你自身的特点喜好,以及个人潜力、行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得出最适合你的专业,在明确自己的专业后,再去选择几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切忌只选某一所高校而咬牙冲刺,而是在此之前放宽退路,让自己做更多的选择以及更多的未来规划。
要结合以上各因素而做出选择,并不是靠家长、某一老师、同学甚至你自己独断专行可以得出来的,要知道你现在做出的选择是你人生的第一个转角,这直接关系到你未来的人生路到底是上坡还是下滑。因此高考报志愿时,去一些专业的潜能测试机构或像易录取(eluqu.com)这样的志愿填报指导网站做科学的测试,了解自己的潜能,听取职业规划师的建议,结合家长、老师和自身的条件,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未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