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史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异同

2013-04-29吴江红

考试·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异同传统文化

吴江红

摘要:党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孕育,产生、发展及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中化民族優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考虑的中心不是个体,而是相互的关系,寻求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某种结合点,强调互利双赢的关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理性乐观精神,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包容并兼"。

关键词:党史文化;传统文化;异同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13-02

党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孕育,产生、发展及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中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考虑的中心不是个体,而是相互的关系,寻求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某种结合点,强调互利双赢的关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理性乐观精神,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就是"包容并兼"。 党史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

1 相同性

1.1 基本精神的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昭示了党史文化基本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一致性。

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重视,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文化工作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命题,对发展文化的理论和方针作出了精辟的论述。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方针,就文艺和人民、文艺和生活、作家和群众、批判和继承、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普及和提高等关系问题作了精辟论述。在1951年4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口号。1956年4月和1964年2月,毛泽东又先后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中指出,我们要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一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保证文艺真正做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十七届六中全会就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作出重要决定,要求各族人民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建设文化强国,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1.2 都重信仰。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信仰的民族。信仰什么?信"天、地、君、亲、师"。天地是自然物,天覆盖万物,生生不息,地承载万物,孕育万物,天地运行创造万物,所以信"天地";信"君、亲、师",这三者都是人,人在天地间合天道,重地道,讲人道,创造财富,所以信仰"人",尊重"人"。"天、地、人"叫"三才",中国人就信这"三才"能影响他们的生活,能左右他们的生活,天人合一就吉祥。这是中华文明的主流。中国文化重视生命、生存、生活和人生的价值,实质就是"以人为本"。这与我们今天讲的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

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是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个信仰就像人的脊梁骨一样,支撑着我们脚踏实地的从事着共产主义事业和运动。

一个人没有信仰,没有远大目标,没有前进的方向,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前进的动力,就消极颓废,就欲及时行乐;要想及时行乐,就要敛财索贿。敛财索贿就是犯罪,及时行乐就是腐败,腐败犯罪就要落马,这就是信仰缺失的必然逻辑。

战争年代,我们的共产党员,人民军队指战员,为什么不怕牺牲?为什么英勇善战,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有一种坚定的信仰,就是要推翻旧社会旧制度,建立新社会新制度,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献身,也在所不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雷锋、欧阳海、王杰,他们的献身精神从何而来,也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有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任长霞、牛玉儒、王瑛、丁小兵、方玉刚等等共产党员,他们信仰坚定,道德高尚,爱岗敬业,心系群众,是我们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1.3 都重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而其核心--爱国主义,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千百年来,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培养孕育的文化结晶,是在长达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由50多个民族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通过思想感情、意志信念、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等长期的相互交融凝聚而成的,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孕育、发展形成的传统民族精神有:"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仁民爱物"、"厚德载物"的博爱精神;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自强不息精神;以和为贵的团结友善、热爱和平精神;勤劳勇敢、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毅精神;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日新又新的革新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西柏坡精神和红岩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等;改革开放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的精神财富。

2 不同性

2.1 外延不同。

党史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延是不同的。党史文化的外延仅有党史理论文化、党史纪念地文化、党史人物文化、党史事件文化,还有军事文化、外交文化、统战文化、民族宗教文化、教育科技文化以及文艺、体育、卫生等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延较宽。中华文化五千多年,积淀了非常厚重的优秀文化因子。如孝文化、和文化、善文化以及建立在道德主干上的仁、义、礼、智、信的忠孝观、义利观、和平观、实用性的宗教观、重视家庭与人情的伦理观等,范围非常宽泛。还包括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其视角触及到了教育、文化、社会、日常民俗等多领域多行业范围。可说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华民族的深层价值观才未发生根本转换。我们中华文明才一直延续几千年而未中断,且原生态的基本内核在世界范围内才再次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2 时段不同。

党史文化的时段严格说可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算起,至今90多年。这9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三大变化,一个是"站"起来,二个是"富"起来,三个是"强"起来,在这个时段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史文化的的时间至今只有九十多年。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段严格说应从伏羲氏"一画开工"算起,至今已有五千多年(或六千多年)历史。这五千多年里,中国从原始社会演变为奴隶社会,再演变为封建社会直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

以伏羲炎黄哲学为源头,以易经和儒、道、墨、法等为主干的中华优秀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东方汉学文化的本体和源泉。中国国民性格为什么会出现迥异于西方民族的特征,中华民族何以能以独特的发展道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即受惠于这些文化元典。

2.3 源头不同。

党史文化源自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是中外文化包容兼并的产物。"五四"运动以后,马列主义从国外传入,经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的传播,逐渐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从而与中国实际结合,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就有了党史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自于《易经》。《易经》是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的源头,这已被各界所接受,是不争的事实。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承认过,他所创造的辩证逻辑定律正是得到了《易经》的启发,他还感叹地说,他一生中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

《易经》不仅对大文化(为中国的专制提供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文化)、小文化(非意识形态文化,包括民俗与社会心理)有影响,而且对中国传统的天文学、数学、历法学、音律学、医学、农学、化学、物理学等具体的技术学科,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传统中国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范式、主题与内容、国民性格,并由此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科学体系,从而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宇宙的科学体系,避免了西方科学体系的片面化,使得人类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与顺应宇宙、社会与人类自身。

综前所述,党史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水乳相融,一脉相承,又有传承又有创新又有独立的关系,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最新成果。

猜你喜欢

异同传统文化
浅论唐墓室壁画与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