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港之脊,远山的呼唤
2013-04-29田丰咸丽敏
田丰 咸丽敏
摘要:本文通过对两港公路大治河桥的项目介绍,阐述了建筑师在参与市政桥梁项目过程中发挥建筑美学的专业优势,通过与结构专业的协调将桥梁建筑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对桥梁的空间形态和结构外观进行造型处理,对桥文化与桥精神深度挖掘,实现桥梁工程的结构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双赢。以此对今后桥梁建设中建筑专业的参与和专业协调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桥梁建筑;空间形态;景观评价;桥梁文化和桥梁精神
1 工程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两港”即洋山深水港和临港新城,两港公路是服务于海港与空港区域组团之间的快速干道。大治河是上海“一环十射”的干线航道之一,是沟通洋山深水港区和邻近省区的重要国家级集装箱运输通道,是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主要组成部分。两港公路大治河桥对于两港地区交通与航运密切相关,桥梁的实施对改变沿线地区交通落后状况,增强区域沟通,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临港新城对外快速交通的便捷性与可靠性,为新城开发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
1.2 项目概述
桥梁方案经多方案比选,主桥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鱼脊连续梁,跨径组合92m+158m+92m,总长342m。公路8车道断面。鱼脊布置采用中央单片形式,鱼脊外形采用抛物线线形,最高处桥面以上20.0m。该桥结构形式新颖,是国内首座特大型宽桥面混凝土鱼脊连续梁桥。
该桥结构形式属于大跨径下承式混凝土桥梁,大幅度地降低了结构控制高度,减少了引桥的长度,全桥结构规模因此降低约30%。施工采用大跨连续梁传统的挂篮平衡施工,技术成熟可靠。全混凝土结构特点也对耐久性及运营养护带来好处。该桥型既有普通连续梁桥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普通连续梁桥的缺点,有良好的结构受力性能,并具有经济性及良好的景观(图1、图2)。
2 桥梁建筑的意义
追寻桥梁建筑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自古以来,桥梁就是过渡和改变的象征。在这一过程中桥梁不断地为未来发展捕捉机遇;桥梁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公共性与公平性,它是向公众完全开放的建筑,不带一点阶级性。
桥梁建筑美学是对桥梁工程物质层面上的超越和升华,桥梁的象征意义体现了精神层面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桥梁美学是人们从审美的角度与高度对桥梁进行鉴赏和评价的综合结果。
3 桥梁建筑设计思路
造型源自想象,应以自身功能和结构的需要为基础。优美的桥梁必须源于其比例与造型的完美协调,必须明确表现力的传达。由此可见,桥梁美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是“力学美”。承重是桥梁的基本功能,其结构尺寸是随着应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桥梁造型设计是在“结构”的前提下,根据广义景观概念、美学价值论观点、形式美基本元素及构成规律,建造出既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经济性要求,又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同时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统一,并反映出时代气息的现代桥梁。
本工程没有额外的装饰费用,同大型公路桥梁工程一样,桥梁景观是通过桥梁结构外在表像来实现的。建筑师通过现代美学造型手法对桥梁结构形体的尺寸、比例、韵律等方面进行深化设计,积极与结构专业沟通,来实现结构技术与建筑美学的统一,达到桥梁外在景观要求,打造地区的标志性桥梁,代表两港地区公路建设形象,展现上海城市风貌和魅力。
4 桥梁建筑设计要点
4.1 空间形态评价:两港之脊——远山的呼唤
上海城区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基本没有山,城市素来对“山”的渴望无从表达,“望山”是上海普遍的城市情怀。对于上海这样高度现代化的人工城市环境中,“山”的形态是城市竖向空间形态中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元素。大治河桥梁以形寓意,形象的诠释“山”,勾绘人们灵魂深处的“山”。桥梁建筑环境地域平坦,低矮空旷,大治河桥恰好成为区域的景观主导和视觉焦点,无论是在郁郁葱葱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水乡场景,都以大桥的“山”作为背景,构建一幅幅生动画卷;在“山”的映衬下,无论城市还是郊区,此桥梁见证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使其细腻或壮美的场景逐渐融入了“桥”记忆。“山”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是可靠稳固的象征;是人们进取努力的目标,因此用“山”作为城市重要桥梁的象征,正代表了桥梁建设者对工程品质执着追求,以及社会对市政工程安全的信赖。这里,“山”正是桥梁文化与桥梁精神的表达和体现(图3)。
4.2 宏观效果控制——多元的空间尺度:
“桥上观景”和“景中观桥”,体现桥梁与环境之间视觉的互动关系。大治河桥主桥长342m,含引桥全长750m,设计时速80km,为城市快速路。鉴于动态特性的景观设计的基本思想,根据桥梁整体与局部、远、近、动、静等多元特征实时调整景观的表现形式,既满足静态视觉的要求,同时也满足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的要求。从而进行多元的尺度空间分析,提供实时变化的审美视野。对桥梁尺度的和谐主要来自注重:自身体量尺度的和谐、梁高桥宽比例和谐、桥梁整体尺度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等。
4.3 微观细节设计——鱼脊梁立面装饰:
鱼脊梁在立面形式布置上,采用抽象、简洁的竖向构成设计,充满现代气息,错落的竖向线条增加了活泼生动的审美元素,破解了鱼脊梁构造本身的沉重感;同时,在构成美学中,竖向线条分割可以增加图形的横向延伸感,缩减图形的纵向延伸感,运用这个原理进行的竖向构成设计可以增加主桥的“视觉跨度”,减少鱼脊梁的“视觉高度”,从而在视觉上减轻鱼脊梁的体量。另外,竖向线条装饰简洁、不突兀,因此不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而是强调一种内敛的节奏气质。鱼脊梁立面竖向装饰凹槽,凹槽60cm宽,槽深2cm,宽槽采用深色涂装,与总体梁体形成鲜明对比,带竖向布置,高低错落,从而丰富立面形式。整体色彩设计考虑鱼脊梁的巨大体量和桥面通行要求,采用清水混凝土本色,与环境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图4、图5)。
5 结语
2012年10月,经过桥梁建设者两年多奋战,大治河桥正式竣工通车。桥梁发挥了良好的交通功能和景观效益。优雅的桥梁轮廓,鲜明的桥梁色彩,恢弘大气的桥梁景观成为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本项目是桥梁结构师与建筑师共同合作的典型案例。在景观桥梁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建筑专业和结构专业之间的及时沟通与配合至关重要,为以后的景观桥梁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