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2013-04-29彭立琴
彭立琴
名著承载着前人的价值观念与文化取向,蕴涵着巨大的精神财富。品读名著能启迪我们的人生、净化我们的心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指导学生走进名著、阅读名著、品味名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文学评论能力,丰富文学素养,不断增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品味优美语句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在快餐文化、电视网络充斥中学生的生活,声光电的诱惑比比皆是,再加上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少,课外阅读名著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要想让学生挤出时间阅读名著,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有阅读的需要,那么教师首先要在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上动脑筋。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呢?可讲述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把学生引入其中。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听故事。我们不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笔者就讲述了汤姆被姨妈惩罚刷墙,但他用自己的聪明,不仅不用自己刷墙,而且还换得了许多小玩意的片段,来刺激学生好奇的神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营造阅读氛围,倡导学生自主阅读
由于中考的压力,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语文教师不妨采用集中阅读的办法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用课堂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方面。首先要保证书籍的来源。可以让学生自备书籍,在空余时间里学习,安静阅读,营造一种课外阅读的氛围。在完成了必读篇目后,鼓励学生自主确定阅读内容,有选择性地阅读名著。《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学生明确了自己的阅读方向,就能安心阅读、静心思考,最终必定有所收获。名著的种类很多,古今中外,名目繁多。但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与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这对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名著时用自己的眼光去判断,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
名著教学可以设置阅读指导课、阅读推荐课、阅读积累课、读写互动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等课型。形式有:自办阅读手抄报、制作名言书签、演课本剧、故事会等。如在导读《水浒》时,让学习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一组展示在读书的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水浒》的对联:如“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眉扫初春嫩柳,脸堆三月娇花”等,要求学生在展示对联的同时还能说出对联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悟。这样就真正做到了从对联里面读故事,从故事里面读人生。二组讲的是有关《水浒》的笑话,一则是有关《好汉歌》,一则有关招安,纯为后人编撰。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能从这两则笑话里读出它的内涵。三组展示的是来自《水浒》的成语、歇后语。这些成语、歇后语让学生耳目一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文化魅力。展示完毕后,接着又开展了《水浒》知识竞赛活动。题目设计得也很有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四、开展多种活动,让名著阅读成为习惯
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交流、展示、评价活动,再加上教师及时有效的督促指导,促使学生爱上名著,形成主动阅读名著的习惯。为督促学生读名著,平时要求学生在课前5分钟讲一个小故事,或介绍一个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定期设计名著论题,让学生参与辩论;成立阅读小组,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每学期评选几名“名著阅读之星”,进行奖励等。这样既可达到检查督促的目的,又可加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扩大信息与思维的量。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既可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可初步培养文学欣赏能力,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每星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一次;每学期举办两次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这样,通过有计划地阅读名著,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大大提高,知识储存量大大增加,鉴赏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也渐渐形成。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会终身受益。
总之,阅读教学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