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层次性的探讨
2013-04-29张晓莉
张晓莉
现代文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重的任务,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教学肩负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责任,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
一、现代文阅读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顾名思义,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职能和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这四种能力按照初步认知到高阶段理解,是有一定的层次性的。
(一)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现代文阅读中最基础的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认读能力,才能获得对阅读材料的初步印象。认读能力需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文章的“形、音、义”。
(二)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现代文的认读,对文章产生初步认知后,经过整合、分析、比较等复杂的思维活动,正确而敏捷地捕获文本的意义的能力。
(三)想象能力。想象能力是指学生在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意象,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在头脑中将人物、情节、场景、思想感情等内容进行重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加深对现代文的感知与理解。
(四)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指学生从“情”入手,根据作者或主人公当时的所思所想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的情感变化,从而对文章产生情感共鸣,进一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和评价。这是现代文阅读的高级阶段,关系到现代文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二、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指出了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在学校里修习了国文课程,可是看书不能,作文不能通顺,国文教学的目标原在看书能够了,作文能够通顺,现在实效和目标不符,当然是国文教学没有成绩……”1978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有吕叔湘先生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谈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即学生读得少、读得慢、阅读效果差、阅读多是在浪费时间。其中有句话笔锋犀利:“中小学生学了12年语文,花了270课时,几乎占了全部课时的三分之一,结果语文仍不过关……”由此可见,早在几十年前,阅读教学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直至今日,这一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知道,目前语文试卷中失分最多的往往是“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这一项目。由于知识面及理解能力的差异,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也参差不齐。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及时解决这些困扰学生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和认读能力。这属于认知性思维训练的一部分,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推敲出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及背后的信息,让学生由字词的表象分析出其深层次的意义。例如,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作者对孔乙己是这样描述的:“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说明孔乙己生活窘迫,很穷酸。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在本质。
(二)引导学生把握现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关注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作者思维层次的集中体现,在整体感知后,便容易弄清作者前后思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还是以《孔乙己》为例,要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而且通过探究小说人物性格的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揭示文章的含义,即揭露和批判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冷漠无情的社会。
(三)对现代文的局部和细节进行解析,恰当评析。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评价文章。同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性质、写作风格、时代背景、作者立场等。再次以《孔乙己》为例,文章的目的是揭露和批判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冷漠无情的社会,但通读后可以发现,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通过写孔乙己的所作所为、穿着仪表、所说的话语等来间接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其实是最好的诠释。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乐读、会读、能读”,通过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单纯依靠一篇现代文阅读完全承担各层次的思维培养任务,应根据文章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将各层次的思维训练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各层次训练的时间也不应该平均分配,而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所侧重,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