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名句进课堂,地理教学亮点多

2013-04-29杨春燕

语数外学习·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名句诗句文学

杨春燕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有许多赞美山川、寄情山水的文章,它们宛如天上的繁星在广漠的夜空中熠熠生辉。其中有不少内容反映了地理现象,阐述了地理知识,归纳了地理规律。如果我们将这些文学名句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眼中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将会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教学内容,还能活跃教学气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在教学中常常将文学名句引入课堂,使课堂意境有所提升,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亮点颇多。

亮点一:文学名句开场白,创设情境趣味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想学生上课时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不能小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体现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文学名句作为开场白,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如在学习有关地球的自传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记得毛泽东同志的诗《七律——送瘟神》中有这样一句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坐地不动就能日行八万里呢?你能说说原因吗?” 同学们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后,我因势利导,说:“其实,真正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探究到答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自传吧。”

再如,我在讲“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一节内容时,以诗句“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设置疑问导入新课:“昔日江流所在地为什么现在会成为宅住地呢?”再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原来是因为大江流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所携带的泥沙在另一侧沉积形成新的陆地,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

亮点二:教学过程引名句,知识规律易掌握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语句描述了自然现象,概括了自然规律,有助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选择一些文学名句,既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诗意,又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地理知识,识记地理规律。

如在学习月相的知识点时,我引用“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来让学生了解农历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为上弦月,又引用“去年元月夜,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来了解在农历十五时月亮的形状是圆形的为满月。在学习地貌特征区域差异的表现时,我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来说明我国南岭的巍峨气势,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用“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来形象生动地说明桂林山水的地貌特征是典型的岩溶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

气候是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知识点。知识枯燥且乏味,融入诗句,能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气候的分布规律。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惟妙惟肖地写出南方人少见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降温快,冬季寒冷。而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形象地写出西北地区已不受季风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明确该地受大陆气团的控制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说到锋面,学生也总是难以理解,特别是那些地理术语的理解更是难上加难。通过诗句的生动描写,可让学生理解这些锋面所带来的天气特征。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形象地写出了准静止锋的影响,一句大气豪放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写出了快行冷锋所带来的效果。

讲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时可用“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等诗句,来描绘出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由于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景观。有关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的诗句就更多了,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亮点三:课堂小结用名句,拓宽视野促学习

在一堂地理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如果巧妙地引用文学名句,不仅可以很好地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点,扩充教学容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的问题研究,我在书本原本选用的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等内容的基础上,在结束时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让学生回顾我国三峡原来的美景与现在三峡大坝的建成,从而进一步思考修建水库与大坝的注意事项。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容量得到了扩展,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之,前人的许多诗文名句,都是极富有诗意的,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我们如果善于选用这些文化瑰宝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让地理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学生掌握知识时更加容易,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地理知识。当然,引用文学名句是为了地理教学服务,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把地理教学变成了文学鉴赏课,要把握好度。让我们把文学名句引入课堂,让自己的博学受到学生的欢迎,让地理教学多些亮点吧。

猜你喜欢

名句诗句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