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13-04-29周新平
周新平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但繁杂细碎的提问,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问题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缺乏力度的表现。所以,提问设计的改革与创新,是变革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当务之急。
一、提问技能
“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内容和语言表达进行技术化、科学化、艺术化、人文化的点拔和牵引,使学生的回答更有条理、更清晰、更赋有创新性。
1.构思技巧
课堂提问要做到“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其分解为学生已知、半知、未知和探知几个部分,思考提什么问题、怎么提问、在什么情景中提问、怎样组织才能高效地发挥提问的功能、达到怎样的预期目的。其次是因材施问。课前需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点要设置实、精、深、新的问题,重锤夯实。对学生极易被迷惑、入歧途的内容,将其化为提问点,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这样,一堂好课要通过教师设置一串有价值的问题来实现。
2.运作技巧
提问的具体运作过程可采用“敲门而问→推门而探→关门而议”三段式。遇到学生思路受阻时,教师采用延伸疏导、提供佐证、旁证“救驾”或转换角度等方法,迂回前行。学生的答案与提问有距离或回答不到位、不够清晰完整时,教师追问要富有情感、耐心和技巧。
探索性提问注重问题的表里、深浅、远近等内在联系及相关逻辑,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对于理解性和分析性问题要比较其异同、转换形式、改变角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所学的知识,使提问达到帮助学生梳理、概括、整理和存储各类信息的目的。
推理性提问必须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使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对综合性的提问要帮助学生动用大脑已储存的知识结合问题对象进行,统一考虑问题对象的各类要素、各种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剖析,创造性地分析、理解、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启发性提问要始终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性、积极性是进行这类提问的前提,提问要使学生达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将之置于一种“想通而又不十分通,想说而又难说清”的临界状态,明确所回答问题的任务、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自觉地萌生得出正确结论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还有说明型、举例型、导入型、应用型、求同型、对比型等多种提问形式,有待广大语文教师探索、研究和运用。
二、提问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分析及评价,而提问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情况的分析和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及时获得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获得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从而促进课堂提问的设计。
因此,通过提问评价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求知欲,及时调控教学节奏,而且还能增强师生的感情沟通,强化学习的重难点,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感智慧的目的。
1.奖励型评价
无论何种水平的学生,教师对他们回答问题的评价都将影响到其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亚里斯多德语),因而教师要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大好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之中,用奖励性的语言来给予热情的激励和充分的肯定,使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鼓励型评价
对学生合理的思考过程和富有创造性的回答,老师采用中肯和恰到好处的评价是一种鼓励。鼓励可以是一束赞许的目光,也可是一脸满意的微笑,更多的是“对、很好、很透彻、很形象、比老师思考得好”等语言。这样既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体现。
3.期望型评价
由于学生受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在回答问题时会出现片面失衡、顾此失彼、答问不准确、不恰当、不完整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求全责备,应从知识的广博、理解的深度、错误数量的减缩、创造性思维的有无上去引导学生,对零散的意见要进行综合,对肤浅的答问要给予深化,对不完整的部分要进行增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再结合个体矫正和群体矫正,使答问更完满,以期用提问评价为学生铺垫成功之路。
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育,采取科学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课堂提问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