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多元化“口水诗”的申辩

2013-04-29丁满

新作文·中学生适读 2013年6期
关键词:打油诗电线杆现代诗歌

丁满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06年。“赵丽华诗歌事件”正值风头。这是一次令诗歌、诗人感到无比难堪的经历。作家韩寒甚至发表博文《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怎么还存在》,其中“现代诗歌和诗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现代诗这种体裁也是没有意义”的说法,在文坛上掀起轩然大波。这样的尴尬在当今的中国诗坛已经屡见不鲜,在这个文化思维多元化的社会,以单纯、天真自居的诗人显然已经无法准确地抓住人们的敏感点,也很难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因此,诗人沉寂,诗歌已死,似乎已经成为了外行人对于诗歌界的悲观看法。中国诗歌如何突围?它发展的明天又在哪里?让我们顺着现代中国诗歌的两条发展线索追溯,也许能找到答案。

“口水诗”的申辩

“口水诗”,顾名思义,就是像流口水一样随意写的,抑或是随便说的文字。而借助当代的高科技手段,口水诗的诞生更为直接,有诗为证:

肢解了文字的新鲜/阉割了语言的创意/用口水稀释的文字/吐了一地/是不是诗?

如果是/诗一定比九年义务教育更普及/如果/这样的诗有存在的合理/厕所抑或/电线杆/一定是它的根据地/如果厕所是这种诗的园地/题目一定是/“男”或“女”/内容不外是/“便后注意冲洗”/而电线杆则应该是/“一切性病/包医”(《口水诗》)

“口水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就像所有存在着的事物一样,“存在即合理”。如果非要给“口水诗”找一个“祖宗”,那么大致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打油诗。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是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进行表达的一种形式。从这个定义我们大概可以窥见打油诗的一二特点了,那就是“俗”——以俗世的语言讽刺俗世的事物。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俗”,使得打油诗一直被正统视为旁门左道之物,不被接受。

“五四”之后,中国诗歌受西方文化影响,渐渐放弃了原来的讲求平仄韵律之风,转而以西方现代诗歌创作为主。这是文化融合与影响的必然产物。直至今天,这样的融合与影响一直在进行。所不同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美失落已久,人们渐渐开始关注中国诗歌自身的复兴,于是对于身边已泛滥的现代或者后现代诗歌开始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在这个敏感的时刻, 徘徊在正统诗歌门外的“口水诗”,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在这样一个时代,诗歌走向多元化是必然趋势,而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则体现在,它能否包容多元发展的文化。诗歌当然也在其中。“口水诗”并不是一时兴起的产物,向上追溯它有先例可查,向下发展它又深受西方诗歌流派的影响。“口水诗”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消灭。它也不是“诗歌已死”的佐证。所有为诗歌复兴而努力的人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我们需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猜你喜欢

打油诗电线杆现代诗歌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电线杆上的“战争”
打油诗里的秘密
“打油诗”,有时其实也很“美”
别扶电线杆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
蓄电电线杆
“吃”出来的“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