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教工作者的“痛”与“乐”
2013-04-29安宁
我在特教岗位上已经工作15年了,感触颇多。引用白岩松老师的名言——痛并快乐着。
说到“痛”,是因为我所面对的是一群无父母、无依靠、少亲情、少家教、性格孤僻、行为异常的孤儿孩子。每个孩子来校前都可能经历一段噩梦般的命运,身世背景都不同于常人,从来不愿被人提及。也许一条新闻,一个片段,或是你的一点冒失,一句玩笑,都会在不经意间触痛他们那根异常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勾起他们对往事痛苦的回忆。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我每天工作的对象。和普通学校相比,我们的学校有太多的不同。对于普通的学校来说,每个班级的人数是固定的,但我们学校的班级人数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全变样;普通学校的班主任家访能实现,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却无法家访;普通的学校管理孩子,是老师家长齐抓共管;可我们学校管理孩子,只有老师。负责任的亲属偶尔还会给老师打电话问问孩子的情况,不负责的亲属把孩子送到学校便人间蒸发。这或许就是我们学校比其他学校特殊的地方。
尽管学校特殊,但教育的目的相同:拯救孩子,让他们都能“成人、成才、成事”。冯恩洪校长说过:“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那么,对于孤儿学生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让我们的特教事业走得更好?冯校长说:“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我们是普通的教师,没有办法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但我们可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给他们提供发挥强势智慧的机会,力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挥到极致。
我是一名班主任,我喜欢称孩子们“小豆儿”。每天和“小豆儿”打交道,可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一会儿这个挨挤了,一会儿那个乱扔东西了……最头痛的是吵架问题,小豆们你一言我一语:他先打我的,他先推我的……每到这时,我就如同坠入云里雾里,怎么回事根本分不清啊!这一堆堆、一件件繁杂的琐事时时积聚在心间,萦绕在脑海。刚当班主任那会儿,连做梦都在解决孩子们的纠纷。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事情和这些孩子,如果处理不好,他们会认为老师处事不公,进而不相信老师!为了抚平孩子们受伤的心灵,秉公执法,我开始翻阅教育管理方面的书报,听名师的讲座,向老教师讨教,边学习边实践,逐渐地摸索并总结出一些适合我校孤儿孩子的教育管理方法。
孤儿孩子没有家,没有爸妈,那班级就是他们的家,班主任理所当然的是家长!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想家里的孩子好管理,就必须让他们懂规矩,守规矩。想到这里,我决定先制定家规。家规第一条:事情无论大小,男生让着女生,大的让着小的。自从出台了“家规”,再处理学生的告状问题就简单了。只要有人告状,先分男女,再看大小。犯错的孩子要先说“家规”,然后道歉,最后接受批评教育。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往往比“以后不准打架,再打架……”效果要好上百倍。
可班级管理不能单凭班主任一个人,那样,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猫和老鼠”的游戏。所以,加强班级干部的培养、提高每个学生的自管能力势在必行。
我觉得小学阶段的孩子没有不想当干部的。那我就满足他们。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们了解了班级管理的内容和重点,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难度。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自我管理的意识在不断加强,个人工作能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不仅能够管理别人,而且能够自管,真可谓是一举双得。
班级干部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孤儿学生的思想教育也绝对不能放松。
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私,我们的孤儿孩子因为缺少家庭教育,这方面显得更为严重。所以,在我给他们买东西的同时,我也让他们把他们喜欢的好东西给我留一些。我在给他们发的时候跟他们说:“这是我花钱给你们买的东西,这是我喜欢的,我希望你们也能把你们喜欢的东西送给我。”我想,原来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他们不会做,现在,有人说了,他们就会了。果然,我的桌子上逐渐多了一些东西,但最多的是鸡蛋(学校每天早上都给孩子们煮鸡蛋,有的孩子能发两个)。开始的时候,送鸡蛋的同学还在鸡蛋皮上写名,画花。后来,只见鸡蛋不见花。由此看来,言传身教相辅相成。从那以后,只要发现他们在哪一方面有欠缺,我就不遗余力地引导他们,有时也手把手地教他们。遇到哪个孩子有病了,我就发动其他的学生为生病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买吃的、可以打饭、可以帮助学习、可以陪着看病等等。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为队友伸出援助之手。对于孩子,爱的教育无处不在。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孤儿孩子懂得爱是相互的。
我们是普通人,走在大街上很少有人关注你,在意你,但作为孤儿的班主任,我们来到班级,这里的每个孩子都会关注你,在意你。因为,我知道:这里的每条小鱼都在乎,在乎老师的关注,在乎老师的表扬。我爱我的“小豆儿们”!
作者简介:安宁,吉林省孤儿职业学校,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