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2013-04-29唐惠忠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邮差徒弟钻石

唐惠忠

新材料作文,指的是提供一段文字材料(有时也提供图画材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一篇作文,试题会规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类题型的特点,一是题目有材料;二是要求同学们依据材料提炼立意点,然后围绕立意点或记叙或议论,可多角度考查同学们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三是除非文题有明确的文体限制,一般可自主选定写作体裁。

新材料作文主要测查“阅读——提炼——构思”的综合能力。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完成试题规定的写作任务。从考试角度看,由于它能极好地避开师生的猜题押题,又能让所有考生有据而述,有的而议,有感而发,近些年备受命题者青睐。2013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命题,除天津卷考半命题作文“ 而知之”外,其余17道题全都采用了提供材料、由考生自拟题目的方式。

面对新材料作文题,关键的第一步是要“读”:首先要阅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新材料作文在引述材料后,都有明确的写作要求,包括“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等。这些要求,同学们都要仔细阅读,然后在合乎要求的前提下阅读材料。第二步便是阅读材料。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初步理解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的方法分析材料,确定主旨(中心论点)。这是新材料作文明确立意的重要一环。

阅读材料时,切不可曲解材料的要旨,更不可置材料于不顾而“我写我素”,而要紧扣材料,注意几个“把握”:一是要把握材料的中心句或关于中心的提示,找到立意的突破口;二是要把握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注意思维发散的合理性;三是要把握多段型并存的材料之间的关联,从中撷取立意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四是要把握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把握”,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意思,进而提炼出文章的入题角度与具体立意。而有了入题角度、具体立意,文章便有了依据,构思起来也简便了。

下面以2013年全国课标乙卷作文题为例,较为细致地作些分析。题目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则材料改编自2013年3月14日《羊城晚报》西梅编译的《不知道价值》。原文讲述一位商人在南非买了一块价值不菲的钻石,中间有道裂痕,他找了很多切割师帮忙切割,但他们都不敢尝试。后来阿姆斯特丹的一位老切割师答应帮忙并做了周密计划。接下来的情节是:

大师叫过来一个看上去非常年轻的小徒弟。这个小徒弟在他们交谈时一直远远地坐在自己的操作台前,背对着他们忙自己手里的工作。

小徒弟接过那块钻石,按照师傅的吩咐,抡起手里的小锤一下子就把那块价值连城的钻石击成了两块,然后看也没看,把钻石递还给师傅,又去接着做自己的工作去了。

商人惊讶得目瞪口呆,问大师:“他在您这儿工作很长时间了吗?”

“没有,才三天。但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这块钻石的价值,所以手才不会发抖,动作也准确果断。”

先来审读原文:《不知道价值》一文的重点在于“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这块钻石的价值,所以手才不会发抖,动作也准确果断”,更多包含的是“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等哲理。而经过命题者改编的作文材料,侧重点在老切割师的话:“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从试题材料人物类型看,同学们可选择的立意角度比较多。商人代表发现,专家代表知识,切割师代表技术,年轻徒弟代表勇气。选择他们中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组合角度去写,可以发掘出材料蕴含的丰富含意。

首先,从事件的过程看,材料中隐含的关键词,一是发现,二是检验,三是经验和技术,四是勇气,五是排除“价值”因素的干扰。如果从事件经过和各行各业人物的配合来探讨如何创造的问题,可写“合作是成功的保证”“技术与勇气的配合”“师徒合作成功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其次,如果只从年轻徒弟成功切割钻石的角度构思,可写“战胜风险需要经验、技术、勇气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去想造就平常心”“接受的是经验,展示的是勇气”等。由于钻石的切割最终是由年轻人完成的,所以围绕“年轻人”的立意选择可以成为主要的关注点。事实上,绝大多数考场作文写的也正是“有了经验、技术,加上勇气,做事才能成功”“做事情不能有功利心”“去除功利心,从而勇敢地前行”等立意。

[当堂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欢喜送到村民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邮差已在路上奔波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引:

1.从关键句入手。有些材料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重复句、警句等)。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意旨,从而正确立意。本则作文材料中,“路”是什么?买花开花前后的“路”有何意义指向?“花”有何寓意?对于材料中反复出现的或有比喻义、象征义的词句,需要细加斟酌。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题意,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则材料的第二段,说原本“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由此我们可以追问:邮差身处的环境,所经历的生活、人生有无实质性变化?邮差的心境、心态、人生观等有无变化?(“心情低落到极点”→?)变化来自哪里?(是因邮差“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至此我们便可知道,材料重心在于人主观的心境、心态、思想意识之于环境、生活、人生乃至生命的重要性。

3.从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审题立意。本题命题者的感情倾向:路,“十分荒凉”“唯有飞扬的尘土”“无花无树”;“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邮差,“长年奔波”“日复一日”“在路上奔波近二十年”“一想到……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心里一动”。不难看出,邮差以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直面艰苦困顿的环境,从容展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诗意追寻。命题者对其身处困境但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态(生活态度)、精神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4.从核心要素的比喻义入手。荒凉的路可比喻为:人生路上的逆境,包括挫折、困难、迷惑、苦闷、孤独等不顺。野花(种子)可比喻为:希望(梦想)、快乐、理想(信念)、乐观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可立意为:携着希望(快乐、理想等)走好人生之路,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从而走出自己人生的困境。

参考立意:

1.环境(逆境与顺境、好的环境与坏的环境)与人生,侧重点可放在“对待逆境应取的态度”以及“顺境对人生的积极影响”之上。如果从环境对人的客观影响方面理解,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则不符合材料意旨;应强调人的主观积极作用。

2.心态与人生(心境与人生),侧重点可放在以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逆境(生活或人生)之上。

3.积极主动地去改造生活环境。

4.心动与行动。

参考拟题:点化荒凉成花海;一路种下美丽;用双手改变人生。

猜你喜欢

邮差徒弟钻石
收了一个小徒弟
帮大鸟邮差送信
Mark Twain
鹌鹑蛋里的钻石
老邮差帕哩的故事
比钻石更值钱的
变成一颗钻石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被调包的钻石
小猪唏哩呼噜 小猪当邮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