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导课误区与对策

2013-04-29吕月琴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美术误区

吕月琴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的导课常陷入目的不明、事倍功半、被动学习、迷失本位的误区。美术教学导课应采取有的放矢、直奔主题、真切体验、切中重点的策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引发思维,调动求知欲,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导入;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76-03

19世纪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在第一次生动鲜明的经验之后,被烫伤了的儿童就避火,挨了打的狗见了鞭子就逃。”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种首次感知的重大作用。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首次感知,能获取首次经验。导入的好与环,将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导课是师生建立情感的第一座桥梁,它不仅能使学生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而且能调动求知欲望,引发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然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导入中陷入了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拖泥带水等误区。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小学美术导课误区以及相关的对策。

误区一:目的不明

导课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教师的导课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要设计导课形式,架构导课环节,斟酌导课用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的导课却背离了这些基本要求。

例如,有位教师在上泥塑课《桥》一课时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步骤:1.教师出示诗歌一首,主题是心灵的桥。2.教师朗读,学生齐声朗读。3.阐述:这是无形的桥,是心灵之桥,爱之桥。4.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得到过帮助的经历,感受同学之间存在的友爱之桥。5.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师生之间存在的关爱之桥。6.导入正题: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桥,是有形的桥。今天我们就来用泥塑的方法表现这有形的桥,学做桥。

人的认知过程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从身边的到比较遥远的。按照正常的教学逻辑,这节课的导入应该没有任何悬念,从生活中大家熟悉的桥的欣赏直接引出课题即可。可这个导课案例中教师恰恰做了相反的事情:从无形的桥到有形的桥,从学生不熟悉的桥到熟悉的桥。这样的导入,效果是越导离美术课越远,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本堂课要学什么。学生发言虽然滔滔不绝,但没有多少是为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服务的。

误区二:事倍功半

导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求在3至5分钟时间内完成导入环节,使课堂教学切入正题。但是对新教师而言,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他们生怕学生听不明白,听不清楚,导入时喜欢重复说要求。这样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啰嗦,使教学索然无味,事倍功半。

例如,在师范生进编考的面试说课时,课题是人美版五年级的《色彩的对比》。一位教师说课前半部分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都说得很好,可当说到教学过程的导课环节时,出现了明显的方向偏离、绕道而行的现象。

他设计的导课环节如下:

1.复习三原色:红、黄、蓝。

2.复习怎样用三原色调配出三间色:橙、绿、紫。

3.用原色与间色调和出六复色:红橙、黄橙、红紫、蓝紫、黄绿、蓝绿。

4.在教师当堂用粉笔制作的色相环上指出哪些是同类色?哪些是对比色?

5.导入新课《色彩的对比》,并板书课题。

虽然在说课导入时教师的即兴色相环画得不错,但费了不少的时间。其实这么多的色彩知识,无须一一复习、一一讲解,因为它们不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是教材前几册早已学过的色彩知识。本课因过多色彩知识的复习,使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最好时机丢失了。

误区三:被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向导。”“情感是创作的源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兴趣而盲目游戏,情感的体验也只是口头上的说教,似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我就是你的眼睛》是教科版《艺术》教材二年级中的一课。在导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困难的情景,特地让学生瞪大眼睛看着黑色的屏幕,听着嘈杂的声音,猜测着黑色屏幕上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对这一“听音猜情”的小游戏很感兴趣,猜测的情景答案也各不相同,一时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然后教师话锋一转,说:盲人就是生活在这样不方便的世界里,你们想想他们的生活有多么地困难,你能为他们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出让我们来帮助她,做她明亮的眼睛。接下来就学习《我就是你的眼睛》一课。

本环节教师设计的“听音猜情”游戏也算是煞费苦心了,虽然“黑色的屏幕,嘈杂的声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热烈地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但这样的情境引发不了学生真切地体验,触及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不了对盲人的同情之心,不能给本课教学铺设情感基调,有的只是为游戏而游戏,为导入而导入的形式主义。

误区四:迷失本位

老师们都希望为自己的每一堂课设计好的导入,在备课上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有的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的却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原因在于教师对导入功能一知半解,在导入策略上生搬硬套,使教学导入喧宾夺主,迷失学科本位,缺失学科特色。

艺术教材第5册第3单元《神秘的地下宫殿》一课,为了体现自主学习,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后说:“读这个课题时,你想知道什么呀?”教师这不经意的一问,引出学生一联串的问题:蚁穴的样子怎样的?蚁穴里有哪些主要房间?蚂蚁的家族成员有哪些?如何分工?蚂蚁怎样搬运食物?蚂蚁怎样认路?蚂蚁为什么搬家?……

这么多的问题从学生嘴里一一抛出,这还像美术课学画蚂蚁和它们的宫殿吗?正因为教师放出去的“蚂蚁”没有及时收回来,让学生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而且问题一出口,知道答案的学生就把手举得高高,有的按耐不住,不等老师请就直接插话回答,课堂真的有点像热锅上的蚂蚁炸开了窝……

教学导入是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服务的,那么如何根据导课特点与原则,寻找一种与之对应的教学导入策略呢?下面再结合教学实例谈谈。

对策一:瞄准目标,有的放矢

导课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不允许随意性。40分钟分秒必争,重点、难点突出,段段清楚,层层紧扣,上下衔接。那种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天女散花,离题千里的开讲是行不通的。

我在上泥塑课《我设计的桥》一课时,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加强社会调查,在课前就让学生做了一项这样的活动。

家乡的桥调查报告 班级 调查小组

1.调查我家周围的桥,说说它的名字、结构、造型和来历(故事)。

2.分析这座桥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联系。

3.调查一下未来几年家乡还将造什么桥?你能否规划一下家乡未来的桥?

上课伊始分小组交流调查报告,后提出新的学习任务:今天我们要用泥板法、泥条法为家乡设计新桥并做模型。

这样的导入围绕艺术与生活展开,不仅目的明确,而且合理运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对家乡的桥有了一次深入的了解,为本节课用黏土为可爱的家乡设计新桥作好了教学准备。一份小小的调查报告不仅使美术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对策二:提纲挈领,直奔主题

古人云:“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做到“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删繁就简,直奔主题。

同样是《色彩的对比》另一位师范生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授课一开始,她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北京故宫养心殿大门图片,并向学生设疑:蓝天白云、红墙绿瓦、金碧辉煌的故宫养心殿大门为什么这么漂亮呢?它运用了色相环上的哪些颜色呢?学生观察、讨论,一下子发现了养心殿的大门如此醒目,如此耀眼是因为建筑设计师善用了色相环上面对面的颜色。教师自然地引出课题《色彩的对比》。

本课出示的色彩艳丽的养心殿大门图片,不仅夺人眼球,而且一下子让学生明白了养心殿的大门如此醒目,是因为设计师巧用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色彩—大红大绿,潜移默化地感受了中国皇家建筑的艺术特色—色彩艳丽,气势磅礴。

对策三:主动感受,真切体验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产生并能进行制约的内心体验。在美术教学中充满情感的教学导入是有效学习的催化剂、润滑油。可以说,没有情感,就没有师生间的心灵交流。

《我就是你的眼睛》一课围绕着“艺术与情感”而设计的,只有走进了盲人的世界,感受了盲人的生活,才能流露出关爱盲人的真情来。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走进了福利院,拍摄到了盲童生活与盲人学习的感人镜头。有了这一可贵的课程资源,怎样让其放出更大的光芒,打动每个孩子的心?我围绕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在课堂导入时设计了两个环节: 1.游戏尝试,体验盲人生活。①摸物画形。每组选两人蒙上眼睛后转圈、走路、摸物、画形。②谈感受、心情(害怕、孤独、无助等)。2.观看录像,感受盲人生活。

有了这样的真切体验,才能感受到:“全中国有成千上万小朋友双目失明,就是生活在这样黑暗与孤独的世界里,他们享受不到明媚的春光,见不到亲人亲切的脸庞;更欣赏不了优美动人的舞姿。七彩的世界、缤纷的色彩在他们的眼里永远是漆黑一片……”今天就让我们做件礼物送给盲人,做他们的眼睛,教师板书新课。

充满情感的教学导入,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本课通过游戏尝试、观看录像,让孩子们走进盲人的世界,感受了盲人的生活,为后面的创作做好了情感铺垫。

对策四:把握主次,切中重点

重点切入法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导入方法,课始教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给学生明示,让他们思考,然后因势利导、相机点拨。

“感受蚂蚁的习俗” 本来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可在课前让学生制作成资料收集卡,课上适时交流,本课要牢牢抓住“人类从蚁穴构造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为重点,设计导入,这样新课程强调的综合性学习才不会拾了“科学”这一芝麻而丢了“艺术”这个大西瓜。在新课导入时“美术”两字千万不能丢掉。

把握主次、切中重点的导入形式是聚焦教学目标、把握教材脉络的好方法,其可通过及时的引导,让学生的追求和情绪沿着教师预先设想的方向前进,从而纳入正确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程序轨道。

一个好的导入绝不是教师天马行空就能成就的,它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材基点、情感色调等因素,有展有收,有疏有密,并力求自然、简洁、新颖、形象、多样。让我们远离导课教学误区,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努力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这样后面的“好戏”才能顺理成章。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美术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