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支点

2013-04-29李丽芳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支点课程改革

李丽芳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中依然任务很重,实施很难。当课改进入第二个十年步入“深水期”后,其意义与价值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综合实践活动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支点,它的有效实施会“撬动”与课改相关的各类主体,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支点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3-0014-04

十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级教育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探索,对其所承载的使命认识得越来越清晰,行动也越来越自觉,立足实际尝试了许多好的做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既然是难点,在发展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全省来看,这一课程落实的还很不理想,许多学校还把它与学科教学、与中高考对立起来,没有开设这一课程;还有的学校只把它当成作业,由学生在假期里自由选择,结果必然是形同虚设;有的学校把它简单地等同于课外活动,以传统的学校活动代替课程的实施;还有的是把它等同于学科拓展活动,在学科教学的框架内开展以理解和巩固知识为目的的活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更重要的是没有从整个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出发进行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作为课程改革中最有创意且难度最大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改革的成败,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支点。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一任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其一,综合实践活动为立德树人提供了生动有效的德育路径和教育过程。21世纪的社会现实为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学生成长中的新问题、新困惑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德育方式,简单的说教,讲大道理,对于学生来自社会与生活的种种困惑很难真正解决。怎样使道德教育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怎么对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中小学生施以正确的引领和有效的培养,根本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与实践中体验和感悟,自己教育自己。综合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着眼于提高他们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与体验,着眼于为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服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有利于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品德修养与文化知识学习的统一。这就要求学校要把多年形成的德育传统和特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对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进行全面梳理和提升,以课程形态进行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涵养品格,提升素养。

其二,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基础教育在落实国家指导方针上,就是通过课程实施来培养未来建设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据最新公布的调查显示,2010年北京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0%,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只有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20年前的水平。反思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潮流中,我们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善于合作且负责任的态度重视了吗?课改十年,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质的转变?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和社会情境中,体验和运用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探究实践中增强问题意识,全面培养和提高合作交往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动手设计与操作能力等,从而发展他们的实践智慧,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学校全部的教育教学工作,三级课程的设置与开发,都是要围绕这个目标,即使中高考,如果还停留在知识点的掌握,还坚持单一的知识传授,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只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切实转变学习方式,才能真正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所在。中小学应该是最辛苦的行业,很多中学早六点半进校,晚十点半离校,师生要工作学16个小时以上,可是效率怎么样?学生都很迷茫,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没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只有分数这一个衡量的尺度,个性怎么张扬,怎么谈得上全面发展?如果说在大班额教学的现实中学科教学还不得不关注全体,不得不以统一尺度来衡量的话,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则为充分关照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课程要以学生在实践活动各环节的经历、体验、感悟、收获等为评价尺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肯定和满足。当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充满兴趣地去研究、学习、设计、展示的时候,不仅会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潜能,并且在合作探究中必然带来责任意识、创新精神的激发与升华,从而促进他们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强调知识与生活、社会、自然的联系,强调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引导。这就必然对校长、管理者及广大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首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转变教师观念,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基于三维目标,改变单纯的传授知识、应对考试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可是囿于强大的习惯和应试压力,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学科教学的思路、模式和方法,在学科教学框架内很难实现,需要以新的观念来指导,更需要新的课程体制、模式来带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着眼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实践体验中知识的运用、探究和建构。这样,不仅带来教师观念、工作方式的转变,还需要根据学生需要拓展知识,学习方法,开展研究与实验。这种基于实践需要的学习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提升的内在动力。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比较好的学校教师都有体会,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基于主题的教师指导都超越了教师专业本身,超出了教师独立教学的范围。迫使教师进行自主持续的学习和探索,这对于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不能把这一课程当成负担,更不能因为应试而放弃这一课程。要动员所有的教师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校以行动研究来培训教师,引导他们在落实这一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中,自觉地转变观念,提高素养。

其次,打破学科界限,促进教师间新的合作关系的形成。由于编制问题学校大都没有综合实践的专业教师,教师在其专业背景、实践经验中也没有综合实践的积累和储备。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又需要一支理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协同教学。为此,学校要根据课程需要重新设计教师队伍的使用与培养,也就是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在这里,教师既要完成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必须超越本学科,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与社会生活,要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选择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指导不再是从学科、书本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基于活动主题和内容的团队合作。这就要想法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加强交流,强化培训,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措施。

再次,在与学生共同开展综合实践中,要转变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主体,处理、协调好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传统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依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双方关系不对等,自然会形成师道尊严。在综合实践中,要坚持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实践,要尊重学生兴趣,关照学生个性特征,并与学生一起探索交流,一起体验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克服困难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就会由高高在上的教者变成平等的首席。

三、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校文化的支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超出了原有学校管理框架,在课程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策略与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以改革的精神去面对,从建设的高度去思考。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必然带来学校现行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目前学校基本上都是以年级制,教学、德育、科研三驾马车并行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是权责分明、效率明显的。但是在课程改革面前,如何使之协调互动,如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体现改革的精神,落实三维目标;如何使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用科研的方式和成果指导教学,将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转化为科研内容;如何使教学与德育相统一而不是并行;如何将教学、科研、德育的思路规划转化为每个年级、学科、教师的任务得到落实,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为尝试着解决上述问题打开了一个窗口。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培训的管理与评价、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学生的管理与评价,课程内容与学校课程文化、传统活动的整合等一系列环节不是哪一个级部或部门可以解决的,需要各个部门联手,齐抓共管。这就需要探索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有的学校已经在课程推进中触及到这个问题,如宣化一中是由科研处牵头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衡水一中是由课改处协调相关部门。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以改革的精神去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甚至创新。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整合学校传统优势和现有资源。学校多年来已形成了自主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如何在课改背景下使之唤发青春?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整合提升,从课程的意义上加以实施。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很多学校的活动内容看起来并不新鲜,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却不同以往:学生不再是学校组织活动的被动参与者;活动内容不再是教师预先设定的基于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实验,而是学生自主选择,全员参与的开放式探究活动;教学的组织和过程不再是围绕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教师的设计进行,而是按照综合实践的要求由学生自主设计与实施;活动的评价不再单纯以结果、以教师的标准进行,而是贯穿在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这就告诉我们:第一,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难,学校都有丰厚的土壤,可以在总结开发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这也是课程改革进入第二个十年学校面临的一项重点工作;第二,原有的学校活动、传统还不等于课程,需要我们用课程的意识和方法重新设计、系统实施,在保持和发扬学校特色与传统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课程体系。这样,不仅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有效实施,而且推进学校课程文化的建设。

再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和实施策略必将带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进而带来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各门课程教学都有自己的教法、学法,综合实践也不例外。虽然它是综合的、实践的,但也需要具备基本的课程形态和教师指导策略。比如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同时也是学习方式,包括主题研究、项目设计、实验探究等。每一种类型都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和基本课型,有对教师指导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策略。它们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有效保障,而且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根本转变的抓手和助推器。当教师能够把研究性学习当成常态,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当成习惯,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是问题吗?

四、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点作用需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难点,在实施中确实有许多的困难、阻力和实际问题,对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校长、教师都是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强大的应试教育的惯性裹挟下,要常态有效地落实好这一课程,发挥其课程改革的支点作用,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一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对课程的领导与管理,在政策、制度、管理机制和指导措施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课程改革的领导者,需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督导,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在课程改革进入第二个十年的今天,有必要依据课程纲要和实践经验,研制并发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或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使课程实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一步协调基、导、训、研等部门机构,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和谐推进课程实施的长效机制和运行系统;在教师队伍定岗定编、教师职称评定及相关评选等问题上,需要制定有利于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政策和要求,以便提供政策引导和系统支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方面进行有效指导和协调;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及中高考改革研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各种评价中的地位和权重。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在执行上级有关政策、制度的过程中,要结合区域特点和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策略。

各级教研机构要切实发挥指导和服务职能。要依据行政部门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参与并监督课程执行情况;加强教研队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教研员,带领学校教师开展课程实验,研究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切实发挥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要深入学校,指导教师,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寻找对策,与学校共同探索区域内课程建设和常态有效实施的思路和方法。

二要提升学校课程建设与执行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变革学校课程实施系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校本化实施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的思路,超出了原有学校管理框架,在课程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策略与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学校立足实际,以改革的精神去面对,从建设的高度去思考。这里,核心任务是要求学校必须由过去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领导者和建设者,改变学校只问教学,不管课程的现状。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学校课程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办学质量。所以,学校应把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在内的三级课程的整体设计,作为核心任务来抓。综合实践活动并非与各学科课程并列的单独学科,其课程目标和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与过程都与三级课程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是将三级课程与学生需要和发展联系起来、有效实施的纽结和支点。为此,需要学校全面研究和梳理传统优势和现有资源,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传统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特色活动等进行系统整合,从中提炼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系统思路。这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水平的体现。

三要确实发挥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推动作用。改革中的问题只能在改革的实践中研究解决。为了促进各级教育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和落实,需要区域、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树立典型,全面推广。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支点课程改革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给自己一个支点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