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低调”师生同写的比较与启示
2013-04-29蒋涛程颖
蒋涛 程颖
一、作文佳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请以“低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师生同作
低调
程颖
在黑暗里呆了多久了?我不太记得了。也许从我刚被制造出的时候,我就一直被放在盒子里。主人收藏了很多古董,我也是其中之一,但主人从不留意我。直到有一天,他对访客说:“这盒子里的九龙玉碗可是我的传家宝,是我最骄傲的藏品。”我才知道,原来我是有价值的。但一直被封锁在黑暗中的价值,又有什么用呢?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在光明下让万众瞩目该有多好啊!
木盒却不同意我的想法。它虽然是囚禁我的牢笼,却也是我唯一的朋友,它常向我说起它从前的生活。那时它还是一颗种子,在黑暗的土壤里静静地沉睡。终有一天,它发芽了,不断地生长,破土而出。“你不会明白触摸到光明的感觉有多奇妙,我全身都充满了力量!”它的声音里洋溢着幸福,也有着一丝忧伤。在光明的滋养下,它长成了一颗挺拔的大树,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味,很多鸟都在它身上筑巢。可是有一天,它被樵夫砍倒,又被工匠做成了木盒,最后流落到了这里。
“要是当初我不那么张扬,只做一颗种子就好了。我就不会被砍倒,鸟儿们也不会无家可归。不过现在这样也挺好,我不用暴露在光明下,也不会再受人关注了。低调些未必不是件好事。”
但我还是向往外面的世界,我真想看看雕琢在我身上的九条玉龙是什么样的,我真想看看黑暗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真想看看人们赞美我的眼光是什么样的。
有一天,我隐约听到唐三彩在和景泰蓝聊天,它们说会有一个《寻宝》的节目组来当地挑选民间国宝。我喜出望外,终于有机会向人们展示我的精美了!我等待着,希望那个日子快点来临。木盒看着我,不断低调
蒋涛
“左手握着投石器,头部向左侧转动着……这就是少年大卫,他以这种似战非战的姿势已经矗立了五百多年。”随着导游的这段重复了不止五百次的讲解,“咔咔”声按时地此起彼伏。“这件雕像的神奇之处在于,他的姿态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不易觉察的紧张,是从非战斗状态转为战斗状态前的一瞬间,这是一处闲笔,恰到好处地镶嵌在少年与巨人之间的史诗战斗前,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导游说到得意处,常常要多发挥两句。
“什么闲笔!我还没有准备好啊!亲爱的观众啊,你们慢点拍啊!作为战士,这个姿势太业余啦!”大卫打心里最反感的就是导游的这句“静中有动”。五百多年来,他早已走入了一代代观众的眼帘,但形象一直困扰着他,他看上去与其说是传说中的战士,不如说是一个生活中的少年。他抱怨艺术家没有给他赤裸的身体雕出铠甲,他抱怨艺术家闲置了他低垂的右手,他抱怨艺术家用他的左手掩盖了他唯一的武器——左肩的投石器,以至于许多没看清的游客误认为他只是在搓澡!他抱怨他的双腿没有被设计成冲锋的姿势,他羡慕那些踩着敌人头颅的大卫塑像……这些更拉风更专业的姿势,让他空想了五百多年,也让他打发了五百多年的光阴。总之,他是所有大卫塑像中最“低调”、最业余的一座,却竟然是最著名的一座,这个嘛,可能因为他的作者是米开朗基罗吧。
“造型一点都不酷,也就因为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才……”每当听到一些年轻游客的闲言碎语,大卫的内心便复杂起来,他自以为一直生活在名家的阴影下。静止的他渴望动起来,摆出一个足以让人印象深刻的姿势,靠自己四溢的勇气而不是作者盖世的名气,地叹气。
果然,主人带着我和木盒去参加了《寻宝》节目。我感觉到我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了一张桌子上,一双大手轻轻地打开盒盖,把我取出,捧在手里细细地看着,不时地轻弹几下。我被渴望已久的光明晃花看眼,模糊地看到专家的眼神从疑惑转为失望。专家把我放在桌上,视线却转向了木盒,木盒正抱怨这里的灯光太刺眼。专家仔细地审视着木盒,眼里充满了惊喜。专家笑容满面地恭喜主人,说木盒是由一种极为珍贵的木料制成的,再加上木盒身上精美的花纹,让它成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珍品。而我,只是一个仿制品罢了。我只觉得天旋地转,只希望赶紧逃离这刺眼的光明,躲进那温柔的黑暗里。
后来,木盒被送进博物馆,而我当然也不再被珍藏在黑暗中,而是成为了一个茶碗。主人从祖父的日记里找到了答案,原来木盒才是传家宝,主人的祖父是为了保护木盒才订做了我来掩人耳目。我还是和从前一样不受关注,却找到了我真正的价值,就是做一只真正的碗。虽然低调甚至被人忽略,但我终于能自然地享受光明,日子平淡但有滋有味。不知道那个不喜欢灯光的木盒,在博物馆过得好不好?它会习惯吗?也许,它又会向别的藏品抱怨太过张扬的生活,想念以前低调的日子吧。得到大家的首肯。可是他本质上是一块大理石,所以动弹不得。
直到有一天夜里,一座比他巨大的雕塑被运了进来,和大卫相对而立,“是你!”那座塑像带着愠怒惊呼。“你是?”“我就是在《圣经》中被你杀死的菲利士巨人歌利亚,我恨你,犹太少年,我尤其恨你的这个悠闲的姿势!”这位摆出仰天咆哮、捶胸顿足姿势的巨人大喊。但大卫却在大笑:“五百多年来,我终于找到一个和我一样恨这个姿势的知己了,讽刺的是,这个知己竟然是我传说中的敌人。”接着,大卫得意地把他梦想过千百次的拉风姿势和巨人分享了一遍,两人越谈越“相见恨晚”。最后,巨人一声叹息:“我也真心希望我亲爱的敌人摆出这些职业战士的姿势,这样我就可以在一开始就把你这个犹太少年当作战士来认真对待,这样的话,你一点机会都不会有!”接下去的整个下半夜,展厅里只有巨人的叹息和大卫的沉默。
第二天,佛罗洛萨美术学院的院长亲自给这座巨人雕像剪彩并致辞:“这两位《圣经》中的敌人,一个低调,一个高调,希望这两件作品在佛罗洛萨学院能成为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一首交响曲。”接着咆哮巨人的底座被揭开,上面写着这件作品的名字——“低调者的猎物”。简评:本文立意不浅,从虚荣的艺术赝品到实在的生活用品,作者写出了一只玉碗从渴望高调到回归低调的心路历程,最后窥见了人生的真相,完成了对低调生活的价值认知;同时木盒的安于低调与玉碗的渴望高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中有一种自我定位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向我们展示了保持低调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放在高调者之下,就像灯光边缘最暗也最藏得住东西一样。从情节上看,本文符合“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特点,珍品只是高调的赝品,配角却是潜伏的主角。此外,本文的背景与社会动态紧密相连,各类《鉴宝》活动的“翻雨覆云”改变了玉碗和木盒的命运,当然我们在为回归生活的茶碗祝福的同时,也不禁为走到前台的木盒感到担忧,这一点作者如果能在结尾体现出来就更完美了。总之,这是一则安徒生式的寓言童话。自评:本文的立意不算深奥,低调是对敌人最好的欺骗,低调是成功的序曲,大卫在对手的“帮助”下,终于理解了米开朗基罗选择“低调”一刻的匠心所在。本文的着力点在于围绕主题,对“大卫”这个艺术形象的选择、发掘和丰富,使之成为这篇“大人童话”的典型意象。从意象题材的选拔来讲,大卫的塑像有很多,但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最有名,因为艺术家捕捉的不是战斗时,也不是胜利后,而是战斗前的一处“闲笔”,而这处闲笔恰恰是大卫胜利的伏笔!从意象细节的发掘来讲,我着力捕捉了大卫塑像本身与“低调”最有关系的细节,如闲置的右手、闲散的站姿、掩盖了投石器的左手。从丰富意象的角度来说,本文以陈列在佛罗洛萨美术学院的大卫“空降”的一座巨人塑像,这个曾经的敌手作为参照物,自然引出了揭示主题的对话。比较:从主题的深刻和情节的曲折来看,我的下水作文明显不及程颖同学的临场习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完成的只是作文,程颖同学完成的则是作品。从环境构造来讲,我的作文是以历史传说作为背景,程颖的作品以当前的各类鉴宝节目为背景,个人觉得现实比传说给力,只是程颖没有用好“鉴宝节目”这个社会热点的辩证意义,它既让玉碗回归了茶碗的低调生活,收获了阳光下的幸福,但也让木盒被迫还原宝盒的身份,这是幸还是不幸!后辈将它们尤其是木盒送上《寻宝》节目显然违背了祖父的初衷!可见木盒身上有祖父低调的影子,玉碗身上却有主人(上了节目)高调的写照——“低调”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大有失传的可能。从选材来讲,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本身具有深厚的艺术积淀,这一点使得我能站在巨人肩膀上,但是,这一点和程颖同学的玉碗和木盒没有可比性,只能说是雅俗共赏、各有千秋。启示:从这两篇小小说来看,有这样的几个写作特点可供借鉴:
一、意象的塑造:①都将主题合情合理地作用在物象上,使之成为耐人寻味的“意象”,用这些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作为视角介入情节,阐释主题,具有安徒生童话的气质。但是,将物而不是人作为主人公不是“一招鲜”!如果这些物象背后没有深刻的立意和细腻的布局,那这种“大人童话”很可能沦为“幼稚童话”,作为最好的反面教材,阐释什么叫“低幼”。②典型意象离不开参照物,就像主角离不开配角。玉碗发现自我离不开木盒,大卫发现自我也离不开巨人,这是一种“不对称”的“二人转”模式,能通过对比和对话,使得主题深入、情节发展。
二、环境的利用:两篇文章都重视了环境对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作用。程颖同学将作品和意象置于社会环境之下,意象背后有现实。我将作文和意象置于历史典故之下,意象背后有故事,利用原有的传说、典故,又围绕新的主题“低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以我为主,对形象和情节进行合情合理的再创造,这也是“故事新编”,但却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真实和虚构都为主题所用,所以个人认为此“故事新编”不同于彼“故事新编”,不用于高考作文的反面教材——恶搞歪曲式的“故事新编”。
三、情节的定位:两篇文章都将情节视为主人公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的平台,而不是为了猎奇炒作。笔者认为,就是因为急功近利地追求所谓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我们中国的电影失去了对主题深刻的思考,甚至都不会好好讲故事了,这种弊病同样影响了许多急功近利写记叙文的考生。记叙文目前的问题没有最大只有更大,因为最大的问题是——不会记叙,只会描写;更大的问题是——不愿“低调”地记叙取分,只想“高调”地描写骗分。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就像议论文不是“举例”文,记叙文也不是“描写”文。
四、主题的发掘:高中只要练记叙文吗?当然不是,如果认真练好真正的议论文而不是“三段论”,议出分析来,论出灼见来,这些深刻的思辨将使议论文比起初中的记叙文产生质的飞跃!而不是就比初中记叙文多了几处几十秒阅卷中未必看得见的描写!“多收了三五斗”不是我们的初衷。(作者:蒋涛、程颖,苏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