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椰壳效应”

2013-04-29柴会恩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语文

柴会恩

摘 要:“椰壳效应”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椰壳效应”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勤于动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寻找到教学中的“椰壳”,选择适当时机做成“碗”, 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成为乐学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椰壳效应;巧设活动;创设情境;引领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6-0032-02

孩子不愿意吃饭,家长哄、骂,却总不奏效。偶然机会,家长外出带回一只别致的用椰壳做成的碗,孩子看到后爱不释手,于是家长灵机一动,改用椰壳碗盛饭,结果令家长喜出望外——孩子吃得津津有味,饭量大增。这种现象引申到教育教学上被称为“椰壳效应”。“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这就启示我们在从教过程中,应勤于动脑,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蹲下身子,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去尝试,用智慧去创造新的方式,找到教学中的“椰壳”,选择适当时机做成“碗”, 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成为乐学者。

一、巧设活动,把学生“要我识字”转变为“我要识字”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字的结构、读音,学生机械记忆,容易忘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识字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表达动作的生字时,我带领学生“演中识字”,让学生运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在表演中识字。如在学习“摇、跑、弯、提”等字时,引导学生创造合适的动作表情进行表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记住了这些字。我还依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玩中识字”: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苹果、开火车等。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一些形近字、音近字困扰着学生,在识字、写字时易出现错误。为此,我尝试着用一种游戏形式来巩固识记生字——师生合作完成“我说你猜”识字游戏。(教师要提前出示一些易混字)师生一方按笔顺或用手或用头或用下巴一边在空中书写这个字,一遍按正确的书写规律说出这个字每一笔的笔画名称。猜字的一方一边倾听,一边动脑筋按笔画顺序将字“组装”,为了成为胜方,学生纷纷积极准备,学习兴趣高涨。教师以“演中识字” “玩中识字”“游戏识字”为“椰壳碗”,在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从中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激起了自主识字的愿望,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创设情境,把学生“要我读书”转化为“我要读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在教学《颐和园》时,如果只让学生读书分析文章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征,学生就会感觉很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读书、学习兴趣。为此,我在教学时,创设了一种情境,转换了一种形式,“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颐和园呢?试写一段解说词。”这样把学生变换成一名导游,要他们从文本中整合信息:颐和园是一座皇家园林,特色景点有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写一段解说词。学生通过读、想、议的过程,把直观感受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移步换景法,写出了一段段精美的解说词,学生很乐于表达,且言之有物。其实教学知识点没变,只是巧妙变换了一种新颖的形式,就激起了学生极大的读书、学习兴趣。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找到了“写解说词”这个适当的“椰壳碗”。这样,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

三、引领体验,把学生“要我写”引导到“我要写”

关于习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习作教学要达到这个标准,关键要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做到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怎样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表达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需要教师根据习作要求从学生的能力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们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享受参与、感知、体验习作全过程中的乐趣。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习作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句名言——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呀!我们一齐来读读吧!

(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争着发言)

师:(总结)是呀,美丽的风景,美丽的物品,美丽的心灵。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着美,就看你会不会发现。你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

生(异口同声):有。

教师随即请班上一名平时特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太好的学生站起来,问:你们发现他身上的“美”了吗?(面对如此一个调皮的学生和突如其来的提问,一时间孩子们沉默了)

师(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老师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虽然调皮,但很喜欢助人为乐,上次……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起手。

生1:他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一次他表演……

生2:他胖乎乎的,多可爱呀!平时,他很乐观,总爱笑。

生3:他还很爱班集体呢。昨天,别的班的一位同学在我们班卫生包干区扔垃圾,他还去找那位同学评理呢……

生4:他很大方。有一次献爱心捐款,他……

师:其实,我们班的同学优点很多,每个人特点也与众不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就请你去发现一下班上同学的“美”吧。(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并进行交流。)

师:你“发现”了谁?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请你写出习作草稿。(本次习作,不少学生几乎是一气呵成,一扫平时对习作的畏惧、为难和无奈的情绪。)

《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内容无非是写同学的优点和特点,和《我的同学》《记一个熟悉的人》等常规习作内容并无二致。但为何能产生如此满意的效果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引导得法,对习作教学进行大胆创新,利用“椰壳效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优点,评说优点。学生由“要我说,要我写”自然地发展到“我要说,我要写”,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对于新奇的事物、新鲜的方式充满兴趣,人皆有之,何况是孩子呢?所以,我想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做学生的“心上人”,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椰壳碗”, 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成为乐学者。

参考文献:

[1]温儒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孙建龙.精彩课堂实施对话[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4]刘 群.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J].人民教育,2008,(21).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小学语文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