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困境与出路

2013-04-29高瑜杨霖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教研学校

高瑜 杨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九年一贯制”是小学、初中联合办学,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的、系统的、整体的一种学制模式。九年一贯制为学校系统培养人才提供了可能性,为小学、初中的有机衔接创造了条件。因此,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优势、困境与出路有其现实需要,也有其必然要求。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

(一)有利于共享教育资源,降低学校运作成本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资源共享方面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人力资源的共享。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师资合理调配,对缺编教师进行调剂充实,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为教师成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物力资源的共享。由于学生都在一所学校学习,物力资源的共享避免了重复的建设,又大大提高了使用的效率,实现了硬件设施最大限度的集中和有效利用。三是经费的合理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学生学习与发展软件建设上,还可统筹安排中小学教师的相关经费,有利于改变同一镇域、片区教师劳动付出与劳动回报不平衡的矛盾。

(二)有利于整体联合培养,提升学校办学效益

在整体培养方面,九年一贯制学校既可以对学生品质进行渐进式培养,也可以实现中小学教学的有机衔接,还可以统整课程与教学。关于学生品质的渐进式培养,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根据“三段一体”的特点,系统编制从小学直至中学的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及内容系列,由浅入深地实施一以贯之的系列活动,为学生奠定了思想意识形成和行为习惯转变的基础。关于中小学教学有机衔接,学校有充足的条件研究和实施中小学教育的各种衔接措施,如一至九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贯通始终的教研,可以对中小学教材有一个连贯的认识,把中小学的教学研讨全面融为一体,有利于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整合。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统整,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时间跨度上把九年作为一个单元来整体把握,避免了课程实施的不连续性和不完整性;在课程设置上,从九个年级的大空间来整合,便于课程资源的共享。在教学质量上,不仅注重阶段性的教学质量,而且注重出口的教学质量。

(三)有利于减轻小学升初中压力,实现教育均衡化

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可以遏制小升初“择校热”,而且解决了初中部生源不足的问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矛盾,为学生减轻了小学升初中的过渡性压力和不适应心理,为家长减轻了后顾之忧。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起始年级是小学一年级而不是初中一年级。

以上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仅仅是可能优势,要把它变为现实优势,需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定政策,以及九年一贯制学校行政的“一贯”意识和管理智慧。然而,现阶段部分区、市、县组建的九年制学校大都是由一个区域内原有的中、小学校合并而成,学校管理、文化融合、教师合作却面临较多的问题。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当前面临的困境

目前不少九年一贯制学校仅仅是表面上的人员组合,并没有从实质意义上融为一个整体,“结合容易融合难”,“两锅水”现象严重,主要困境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区域管理缺位和学校管理松散

虽然现有不少九年一贯制学校,但大多属于自我管理、自我生长,没有区域层面的经费、人员、制度等方面的保障。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缺乏对区域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针对性政策及教研指导,各区、市、县对九年一贯制的管理均等同于对初中和小学的管理,更没有设立专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机构。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评价体系,都与初中和小学一样,即完全沿用对小学和初中的评价对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6年级和7~9年级。

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九年一贯制学校把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单独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显而易见,这种管理方式割裂了学校的一贯性,和单设初中、小学无异,难以发挥1+1﹥2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整合优势。

(二)缺乏一体化课程的管理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核心优势在于相对集中的时空内一体化的课程实施,可以培养出更高质量、更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不少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开发上普遍缺少对1~9年的统筹规划,大部分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但在中小学衔接方面却极少进行针对性研究,也几乎没有启动1~9年级贯通一体的课程开发实践。

与此同时,在课程实施上,大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缺乏能有效实施一体化课程的师资力量,具体表现为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分开教研,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互不熟悉业务。同时,大部分学校实行小学初中分开任教制,没有把1~9年级进行教师大循环或者分年段的小循环。

(三)名、优教师队伍存量不足

在原有小学、初中分开的思维定势下,相当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一贯制对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优势,缺乏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内在规律的研究。此外,教师们普遍认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获评名、优的机会要远远少于单设小学或者单设初中。不少教师认为,职称评定名额偏重于初中教师,分配不均,因此对未来发展存在群体性焦虑倾向,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名、优教师的培育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信心不足。

(四)部分学校文化融合困难

大部分教师已经适应了自己的社交生态圈,缺乏融入其他文化的内驱力,引发的问题是学校内部存在各种类型的“小圈子”和数量较多的非正式群体,而这种“小圈子”和非正式群体对学校主流文化和管理的冲击力不容低估。有的学校合并六年来,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互不往来,校长觉得管理困难,教师很难融洽相处。这种文化融合的难题困扰着很多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学校的管理、教学一体化、教研等造成了极大困难。

(五)中小学生特点未引起重视

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的是6~15岁的学生,无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小学教师普遍反映,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以牺牲小学的发展为代价,如小学的优秀教师可以教初中,初中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降到小学任教。也有学校害怕影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两年来不举行“六·一儿童节”和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没有供小学生课外游戏的活动项目。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可行路径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区域性管理制度与机构

要想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要想学生获得优质均衡的发展,离不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但是,仅靠九年一贯制校长的自觉行为很难维持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良性发展,必须依靠教育行政部门的机制、政策、制度的有效推行和适度保证,才能使九年一贯制学校高效、良性的运转。因此,区域行政部门应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现实需求及其特殊发展,对其进行专门的归口管理,包括经费、人员、制度等方面的合理保障,满足九年一贯制学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区域行政部门应成立相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部门和教研组织,不断加强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在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中,各区县教育局都设立了小教科、中教科,却没有专门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或者部门,在实际管理中难免存在针对性不够、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好的问题。因此,可以考虑在区域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设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和业务指导机构,便于对区域内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规范的行政管理和教研指导。此外,区、县教研部门应积极搭建更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交流平台和建立各种类型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样本实验基地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二)尝试推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认证

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一个好校长往往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现行的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要么是针对小学校长,或者是针对中学校长,没有专门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从现实看,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任职或培训往往参加的是中学的,且从中学过来担任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的比例较大,很明显这就存在任职的现实偏差。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实际情况,内在地要求校长必须同时具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能力,因此在政策层面,可以考虑推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认证及培训。现实的过渡操作是开展完善型、补充式培训。同时,学校中层干部的针对性培训也要加强,从而减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提高其专业性。

(三)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教师成长扶持政策

因为一体化德育和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在工作的数量上和难度上比单设初中、单设小学要求更高,因而对名、优教师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客观原因是不少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弱弱结合,因此以前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如,不少九年一贯制学校,本身具有管理、教育、教学的独特难度,如果又没有相应的名、优教师队伍支撑引领,其现实处境将更加困难。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和促进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出台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名、优教师培养的政策,在培养的机会上、评优的指标上给予直接的扶持。

(四)实行贯通一体的教师资格认证和职称评审

目前基础教育的教师身份有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事实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内部的交叉任课在有些学校已经成为常态,并且或将成为发展方向。然而,持有小学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初中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一个法理性问题,其合法身份无法得到确认,因为现行国家法律没有依据。相应的中、小学教师的交叉任课后职称评审问题也无法有效解决。因此,大胆突破教师身份和职称身份桎梏,考虑启动九年一贯制教师资格认证,获得这一资质的教师既可以教小学,又可以教初中。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小学教师担任初中教学的身份尴尬,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很多区、县教师定编、定岗带来的身份限制,比如小学教师因为是小学教师资格证不能流动到初中。突破教师身份的桎梏,恢复九年一贯制学校应有的人力资源活力。

目前的过渡办法可以考虑:允许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教师”评审中学职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教师”评审高级职称享受中学身份,新进的九年一贯制教师初始职称评审,可以自愿选择现行体制下的小学职称或者中学职称,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另外,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比例相对而言仍然很低,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高比例,建议把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比例定于初中与高中比例之间,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五)建立促进“一贯”发展的学校运行机制

第一,学校教育教学研究要遵循6~15岁学生的成长规律,分析每一个阶段学生成长的个性特点,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第二,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科学规划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积极开展不同年龄段、不同方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因材施教。第三,充分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开展“手拉手”之类中小学衔接等活动,促进学生关爱、合作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不仅仅要让学生有学上,更要做到“学有良教”,实现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和公平。

作者简介:高瑜(1985- ),女,湖北仙桃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和比较教育;

杨霖(1965-),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教研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