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料之中的神秘获奖者

2013-04-29孙婷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俄罗斯

摘 要:2013年“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奖”颁发给署名为菲格利-米格利的长篇小说《狼与熊》。这位始终不愿透露真实身份的神秘获奖者之所以能荣获畅销书奖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一个必然。畅销书奖的评选方法、作品自身的特点和评委的考量都决定了菲格利-米格利是意料中的神秘获奖者。

关键词: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奖” 菲格利-米格利 《狼与熊》

当今俄罗斯文坛的三大文学奖项“大书奖”“布克奖”和“国家畅销书奖”备受世人瞩目。它们每年的评选结果更是国内外文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2013年6月2日傍晚,第十三届“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奖”颁奖仪式在圣彼得堡五星级酒店“阿斯托丽亚”(Астория)举行。评选结果出人意料,先前得奖呼声很高的两部作品:《月桂》(《Лавр》)和《红光》(《■ 》)无缘“国家畅销书奖”,倒是署名为菲格利-米格利(Фигль-Мигль)的长篇小说《狼与熊》(《■ 》)赢得此奖。不仅如此,颁奖晚会出现了有趣的一幕,当一位脚蹬高跟鞋,身着绿色长裙,戴着宽边墨镜的中年女性登上颁奖舞台准备领奖时,仪式主持人——俄罗斯著名音乐评论家阿勒捷米·特洛茨基(Артемий.Троицкий)诧异地问道:“您就是菲格利-米格利吗?能否报一下您的真实姓名?不想?那好吧,就继续用菲格利-米格利吧。”尽管,在颁奖现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和“国家畅销书奖”的执行秘书维克多·托波洛夫确认了领奖者的身份,也肯定领奖者是菲格利-米格利本人,但仍有人质疑:上台领奖的女性是获奖者本人吗?更有人对该评选结果感到意外:怎么会是她?

其实,这位神秘的菲格利-米格利之所以能胜出绝非偶然。“国家畅销书奖”的评选方法,其他入围作品的内容,评委的个人因素都决定了最后赢家是菲格利-米格利。

一、俄罗斯三大文学奖

1.“大书奖” 成立于2005年的“大书奖”是俄罗斯国家文学奖,其奖金数额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它由“民族文学援助中心”创办,合作方有俄联邦新闻出版社与大众传媒署、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俄罗斯图书联盟、俄罗斯图书馆协会、全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俄塔斯社、共青团真理报出版社等。内部设有理事会、文学研究院、专家评委会、总干事、秘书处、统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等机构。各机构责任明确:理事会作为最高机构负责制定、修改章程,组织专家评委会和文学研究院等工作;文学研究院是由作家、艺术家、科学工作者、社会活动家、政府官员、记者和企业家组成的评委团,评委任期不限,负责从入围作品中选出获胜者;专家评委会由作家、文学评论家、出版商、图书馆和媒体等合作方代表组成,负责从被提名作品中选出进入初选的作品,然后再从这部分作品中选出入围作品;总干事负责组织工作;秘书处负责登记作品和统计投票得分;统计委员会统计各评选阶段的得分情况;监督委员会由创办方和合作方代表组成,不得少于五人。

“大书奖”的评选分为提名、初选、入围、二选等几个阶段。提名阶段(每年2月28日或2月29日前)被提名作品可以是已发表的作品(发表时间为前一年1月1日到次年2月28日)或未发表的手稿。体裁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回忆录、纪实文学等。作品由作者(其作品已发表)、出版社、文学研究院成员(评委们)、文学创作组织推荐,也可以由国家权力机构(联邦和地区级)推荐,每位提名者的提名作品不得超过五部。初选阶段由专家评委会从被提名的作品中挑选出晋级初选的作品。每部入选作品须获得两位以上专家的认可,初选名单在每年4月30日前由专家评委会主席公布。然后,专家评委会通过集体讨论的方法,从入选作品中选出8—15部入围作品。入围名单在5月31日前由专家评委会主席公布,并将名单提交文学研究院。评委们按照10分制的评分标准给入围作品打分,从得分较高的作品中选拔出一、二、三等奖。如果入围作品出现得分相同的情况,文学研究院召开集体会议进行二次评选,并在11月30日前公布最终获奖名单。评选中还有一个读者投票环节:媒体公布入围名单后,举办方便将入围作品挂在网上,请读者对作品投票,票数最多的三部作品将获得纪念性奖品。

2.“布克文学奖” “布克文学奖”是在俄罗斯英国文化协会倡议下,于1991年建立的社会性文学奖项,该奖颁发给俄罗斯当年最佳俄语小说。每年集合四次的“布克文学奖”委员会不参与评选工作,只负责制定评选规则和组织评委。委员会成员由作家、评论家、文化社团代表、出版商、新闻记者和图书管理员组成,任期一年。每年由委员会从著名文学家和文化活动家中选出五位评委,他们通常是作家、评论家、语言学家,第五位则是某一艺术类型的专家代表。在为期一年的任期里,评委们集会三次。第一次集合是为了确定“初选名单”。评委们主要确定作品的发表时间是否符合参评条件,作品是否是长篇小说等。2001年起,如果五位评委投票后一致反对某一作品参评,则评委有权拒绝接受该作品。评委们第二次集合是为了商榷入围的3—6部作品。最后一次集合在颁奖前,确定胜出者,并在颁奖晚会上宣布获奖者姓名。“布克奖”评选由4个阶段组成:评选通知(3月初)、公布初选名单(5月底6月初)、公布入围名单(10月初)、公布最终获奖者(12月初)。

3.“国家畅销书奖” 一年一度的“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奖”由俄罗斯文学家、企业家和出版商康斯坦丁·图布林于2001年设立,组委会负责确定提名者名单和大小评委团成员,参选作品可以是小说、纪实性散文、政论、随笔和回忆录。该奖项的评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提名和确定初选名单。每年1月,俄罗斯各大出版社、知名杂志社、俄罗斯境内外的文学活动家、著名评论家和作家分别提名一部当年已发表的作品或手稿,形成初选名单,每部参选作品都注有提名人姓名。每年2月初公布初选名单和“大评委团”成员。第二阶段评选入围作品,由不同流派专业文学评论家组成的“大评委团”(近二十人),从初选作品中评选出入围作品。评选时评委们既不聚集一堂,也不集体讨论。每位评论家选出两部作品,给其中的一部作品打3分,另一部打1分。随后媒体公布评选结果,并注明评委如何投票表决。得分较多的5—6部作品进入下一轮评选。每年4月初公布入围名单和“小评委团”成员,从而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的“小评委团”里没有太多的专业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它主要由受过良好教育的读者、艺术界、政界和商界的权威人士组成。此轮评选结束后,如果出现两部作品得分相同的情况,那么“小评委团”的名誉主席则有权决定谁是最后的胜出者,并于每年6月初在圣彼得堡颁奖给获奖者。此外,该奖还开设网络邀请读者关注评选过程。获得博客投票最高的入围作品将获得读者喜爱奖。

对比之后可以发现与其他两个奖项相比,“畅销书奖”的评选机构并不完善,评选方法较为简单,且没有集体讨论机制;评委从专业到非专业都有,尤其最后一轮评选中评委的考量范围较大,评委主席的个人喜好对评选结果影响较大。2013年“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奖”刚刚落下帷幕,笔者将对今年的评选情况和入围、获奖作品做一个简要的评述。

二、2013年“国家畅销书奖”的评选情况

2013年4月16日,组委会公布入围作品名单时,宣布由于没有奖金来源,“国家畅销书奖”的评选工作可

能无法如期进行。好在5月14日“国家畅销书奖”如愿以偿地找到赞助方“中央合作伙伴”电影公司和《2х2》电视频道,并公布了“小评委团”成员。此届“小评委团”由七位评委组成:2012年“国家畅销书奖”的获奖者亚历山大·捷列霍夫,乌克兰作家、诗人谢尔盖·扎丹,艺术家亚历山大·博罗夫斯基,哲学家、评论家康斯坦丁·克雷洛夫,节目主持人尼卡·斯特里扎克,“中央合作伙伴”电影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兹拉塔·波利休克和《2х2》电视频道的节目总监列夫·马卡罗夫。

今年的评选方法也有所调整,允许参评者自我

提名。被提名的作品共计50部,多由莫斯科和圣彼得

堡大型出版社出版。入围作品共有6部:伊利达尔·阿

布贾洛夫■的长篇小说《穆塔博勒》(《■》,得6分),耶夫盖尼·沃多拉斯金

(■)的《月桂》(《■》,得7分),马克西姆·康多尔(■)的《红光》(《■》,得10分),索菲亚·库普丽娅希娜(■)的短篇小说集《追寻风景的女人》(《■》,

得6分),奥利加·博戈金娜-库兹明娜■

(■)的长篇小说《死者的权力》(《■》,得5分)和署名为菲格利-米格利(■)的长篇小说《狼与熊》(《■》,得5分)。起初从众多被提名者中脱颖而出的是坎托尔和沃多拉斯金,但在最后一轮的评选过程中,坎托尔和菲格利-米格利的得分持平:扎丹和克雷洛夫投票给菲格利-米格利,而博罗夫斯基和斯特里扎克投票支持坎托尔。关键性的一票掌握在马卡罗夫手中,然而,这位曾说过要推选库普丽娅希娜的评委会主席最终把宝贵的一票投给了菲格利-米格利。

三、被看好却出局的小说《红光》和《月桂》

第二轮评选结果说明文学评论家们推崇的作品是《红光》和《月桂》。这两部作品虽各有千秋,但都富有哲理性,启人深思。《月桂》在讲述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余,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永恒?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令爱永远驻留?颇具争议的长篇小说《红光》以其犀利的政论性语言令人思考:什么是历史,如何还其真实面目?什么引发了20世纪的战争与革命,战争和革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如何公正评价那些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历史人物?苏联为什么会在历史的一瞬间分崩解体?

耶夫盖尼·沃多拉斯金是一位语言学博士和研究古俄罗斯文学的专家,他将这些专长成功运用于《月桂》的创作中。小说内容涉及中世纪俄罗斯的宗教观、生死观、对时间的理解和1492年是世纪末日的预言等;为了突出内容,小说每章节由代表数字意义的古字母标注,文本中人物对话采用古斯拉夫语,书中第三部分的写作手法类似于使徒传。小说以15世纪古俄罗斯为背景,围绕着一位名叫阿尔谢尼的中世纪医生的一生展开叙事。主人公为拯救亡妻的灵魂,甘愿放弃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牺牲自我在磨难中寻求生命意义。小说由“知识卷”“退位卷”“道路卷”和“宁静卷”组成,这四卷分别代表了主人公的四段人生经历:遭遇妻死子亡的不幸;因自责而癫狂,自我放逐中寻找拯救亡妻爱子灵魂的方法;历经磨难,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以求拯救妻子的灵魂;古卷青灯、洞窟苦戒中得以安宁。

“知识卷”中讲述被瘟疫夺去父母的孤儿阿尔谢尼由爷爷抚养成人,并在爷爷的培养下学会了阅读、书写和医术。爷爷去世后,阿尔谢尼取代爷爷替人们看病。一日,患有瘟疫的少女乌斯季娜出现在他面前,少年医生倾力相救,无依无靠的乌斯季娜爱上少年,并留了下来。阿尔谢尼深爱乌斯季娜,却又担心她会突然消失,于是便把姑娘藏在家中。不久乌斯季娜怀孕了,她对阿尔谢尼说:“我想在上帝和众人面前成为你的妻子。”他回答道:“你是比我生命都珍贵的妻子,再忍耐一下,我的至爱,你会在上帝和众人面前成为我的妻子。”即将临盆,乌斯季娜央求他为自己请个接生婆,但固执的医生认为自己可以替乌斯季娜接生。结果乌斯季娜死于难产,男婴胎死腹中。无法接受现实的阿尔谢尼想一死了之,长老尼坎德勒告诉他:“你的爱会将你和乌斯季娜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一体,就是说,乌斯季娜的一部分已经在这里,那就是你。”“退位卷”讲述了背井离乡的阿尔谢尼踏上自我放逐之路。一路上,他一边治病救人,一边给乌斯季娜讲述自己的感受和见闻。为了纪念乌斯季娜,阿尔谢尼改名乌斯京,“完全放弃自我”,决心用自己的功绩救妻子的灵魂出地狱。为此他同情一切生灵,不顾个人安危与瘟疫作战,为备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们驱魔治病。“道路卷”讲述阿尔谢尼和来俄罗斯迎接1492年世界末日的意大利少年阿姆布罗德若一起前往圣城耶路撒冷,為普斯科夫行政长官往生的女儿安娜祈祷。朝圣之路充满艰险,几经磨难临近圣城时,阿姆布罗德若为了保护六角长明灯而被强盗砍掉脑袋。“宁静卷”叙述双鬓斑白的阿尔谢尼从圣城回到普斯科夫,瘟疫来袭,他殚精竭虑地治疗病人。瘟疫得到控制后,他立即赶往基里尔修道院,长老因诺克季对他说:“请告别阿尔谢尼,寻找阿姆夫罗西吧。”曾怀疑过“这条路真的能拯救乌斯季娜吗”的主人公,在成为阿姆夫罗西后变得心平气和,“不再怀疑自己的道路正确与否,因为他相信走着一条唯一可行的道路”。后来阿姆夫罗西剃度,号拉夫勒,意为月桂,象征永生。为了令自己的灵魂得到安宁,拉夫勒离开修道院,住在故乡的一处洞穴里。替未婚少女安斯塔西娅接生后,年迈的拉夫勒背靠松树,怀抱男婴平静地死去。为了纠正一个悔恨终身的错误,主人公牺牲性地破坏了自己生命的完整性,将一生都给了自己的爱人乌斯季娜和世人。

创作于2012年的《月桂》具有末日情结和较为浓厚的宗教色彩,有对时间、生命和死亡的哲学思考,但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如何以爱拯救自己和他人。

政论家、剧作家和小说家马克西姆·康多尔创作了长达六百页的皇皇巨著《红光》来纪念自己的父亲——著名哲学家卡尔卡·康多尔。这部更像政论文的小说由十个章节组成:疯子、巴巴罗萨醒来、欧洲的最后努力、掠夺者的戒律、一只手上的手指、船只名单、适度的正派、红色和褐色、吉伯林派信徒的阴谋、平等本体论。小说内容涉及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国内政治斗争、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运动、希特勒走向权力巅峰和建立第三帝国的经过、德国国防军将军们的阴谋、伟大的卫国战争、苏联解体后的社会现状、当今俄罗斯各党派与当权者之间的争斗、政客间的尔虞我诈、卑躬屈膝的知识分子投靠由昔日土匪强盗组成的“资助者”并“受命批判极权政治”等,其中一些历史事件被并置,如集体化和私有化、1942年勒热夫沼泽战役和2012年5月6日发生在莫斯科沼泽(巴洛特)广场上的骚乱等。所有这些社会事件编织成一幅关乎俄罗斯及其民众命运的历史画卷,在这部由战争和革命、死亡和杀戮、背叛和告密、集中营和劳改营组成的画卷中,承受灾难和痛苦的俄罗斯人民不再是作为人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工具存在;个体的人被残害、消灭,俄罗斯民族的骄傲遭到瓦解。小说中,作家不仅反映现实、再现历史,而且批判性地重新理解、解读历史。针对有争议的、评价关键性历史事件的观点,如“革命即罪恶”“斯大林是暴君”“社会主义是死胡同”等,文本情节的安排和将历史与现实事件的类比罗列,无不说明暴君不止斯大林一人,死胡同不止是社会主义,罪恶也不止革命一种。文本作者以一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高度分析了20世纪的世界性大事件:革命、镇压、卫国战争、消解二战胜利果实的苏联改革等,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纳粹主义和斯大林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一个是疾病,一个是灾难,给这两个疾病一个统一的名称,意味着简化历史,破坏历史坐标点。简化历史,使我们迷失在今日的虚伪中。我们真的迷路了。

小说开篇便以政论性语言讨论握手这一礼节性动作所象征的信任,感慨现如今无人可以信任;痛斥达官贵人的无耻掠夺;责问知识分子信仰的缺失;点明“作家们不得不与那些给他们颁发小说创作奖的人们处理好关系,哪怕这些人的双手不久前曾将烙铁插入债户的肛门”;惊叹“起初石油天然气被私有化,然后是出版社、政治,再然后是艺术,最后被私有化的竟然是历史本身——被私有化的历史是部侦探小说,说不定很快历史就会按照侦探电影剧本发展”。从故事内容上讲,《红光》是一部缺乏惊险情节的侦探小说,追查凶手不再是目的,而是一种设置悬疑吸引读者的方法。小说描写的第一个场景是2012年法国驻莫斯科大使列奥恩·阿道夫·列科恩特的宴会大厅。这里聚集了“经过文明的细罗筛选过、育种成功的”新老政客、银行家、企业家、石油公司代表、著名作家和画家、知名杂志社主编和律师等。在这群心怀鬼胎、面带虚假微笑的社会精英们眼中,“历史成为人们洽谈商务事宜前探口风的一种方式”。精英们争论列宁是否是德国间谍,并讨论这一说法的源头时,一位身着灰色夹克的人提出了质疑:“难道不会是索尔仁尼琴在胡说吗?”立刻,“灰衣人”成了众矢之的。几番辩论后,精英们才想知道“灰衣人”的姓名和身份。这位不受欢迎的“灰衣人”原来是一位名叫彼得·亚科夫列维奇·谢尔巴托夫的侦探,他之所以出现在宴会上,是为了查出杀害穆哈米德·库尔巴耶夫的凶手。穆哈米德是明开画廊暗开赌馆、贿赂检察官、沽名钓誉的画廊老板伊万·巴扎罗夫的司机。伴随着谢尔巴托夫的调查,真相一点点展开,20世纪的苏联历史画卷也逐步铺展在读者眼前。这种效果得益于文本的空间架构,历史回忆和现实侦探交叉穿插于各章节之间,整体上形成一个探求真相的文本结构空间;希特勒的朋友埃尔聂特·汉夫什坚格利的回忆录和几位人物父子两代人的命运,彼此交错缠绕搭建一个内容庞杂的故事空间,引导读者穿梭于历史事件与故事事件之间,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会发生战争?”此外,文本中整篇论述和大量史实表述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观点:“平等的原则以不平等的实际操作方式在四处果断推行贯彻”;“所有人被承诺了平等,却被给予了不平等”;“承诺令穷人和富人权利平等的革命被战争取代,由革命带来的友好关系被杀戮和仇恨取代”;“为了不发生全球性革命,而发动全球性战争”等。

小说中大量详实可信的、贯穿20世纪欧洲史的史料,经过作家的精心安排处理,呈现出清晰的逻辑发展脉络。著名作家特米特里·贝科夫承认尽管自己在意识形态方面不认同作者的观点,但这部书绝对是一本完美的书。资深文学评论者莉萨·诺温科娃评价它“更像思想先进的论著,甚至是本年度新作中最先进的作品——但每页都令人感到沉重,很难对小说产生共鸣。因此读起来不轻松。”(或许最后这句话可以解释《红光》与“畅销书奖”失之交臂的原因。)

四、其他入围作品简介

索菲亚·库普丽娅希娜曾著有两部短篇小说集:《幸福》(2002年)和《列车女王》(2006年)。在沉寂6年之后,这位复出的女作家凭借思想敏锐、内容激进的短篇小说集《追寻风景的女人》入围“畅销书奖”。这部由51篇短篇小说组成的集子记录了流浪汉、酗酒者和妓女们的生活,揭露了儿童酗酒、暴力、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反思了人生不同时期的生活。其中一些“小说可笑、感人,不像短篇小说,倒像一张张风景照”,“在这部书中有无家可归者、各种社会怪胎、粗话,取景器里装满了悲惨、可怕、可笑又邪恶的风景”。

《死者的权力》是作家、剧作家奥利加·博戈金娜-库兹明娜的第二部同性恋题材的长篇小说。针对同性恋群体在全世界不断增加的趋势,她创作了《亚当的苹果》(《■ 》),并参评2012年“畅销书奖”。今年的新作是典型的续集,如果没有读过《亚当的苹果》,就很难读懂《死者的权力》。小说讲述了“一个颇有吸引力的少年伊戈尔,在杀害了自己的庇护人之后,利用自己的身体赚钱,游荡在欧洲各国的故事。还讲述了他的情人——著名商人格里高利,因被自己的奴颜婢膝、婚姻和复仇所折磨,而找伊戈尔发泄的故事。”

鞑靼族青年作家伊利达尔·阿布贾洛夫的小说《穆塔博勒》内容严肃,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尽管出版商将小说列入侦探小说系列,但作者本人视其为政治侦探小说:“当人们推翻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2010年4月7日)时,我在吉尔吉斯坦开始创作此部作品,在目睹埃及起义(2011年1月25日开始的由埃及民众进行的一系列街头示威、游行、集会、罢工等抗议活动)后完成写作。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颜色革命的小说。现代人应该明白他身处在一个全球性灾难频发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许多道德基础和传统犹如纸房子般散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巴里斯·卢金认为:“小说《穆塔博勒》与上一部小说《更糟》(《Хуше》)应该是二部曲,两部书均涉及到一个永恒的主题——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譿?訛《穆塔博勒》中的主人公认为:“人应该对我们这个动荡又非正义的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承担应有的责任。”充满痛苦和幽默、多灾多难的各种冒险,引领着人物们抵达一个节点,丰富的情节有助于解开蕴藏于小说标题中的思想。革命不可能对人的生命不留有痕迹。小说令人思考一个问题:“当慷慨激昂的人一步步退化为动物、植物甚至是石头,革命能否将其重新变回人?”

五、获奖作品的优势

与其他作品相比,《狼与熊》“带有明显的反乌托邦色彩,而多汁、准确、清新的语言更是值得一提”。故事发生在未来,在圣彼得堡。虽然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没有指明故事发生地,仅称其为“城市”,但其中一些地名,如奥赫塔中心、瓦西里岛、铸造桥、阿芙托娃地铁站等不禁令人想起圣彼得堡。爆发全球性灾难后,“城市”遭到官吏们和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的“近卫军们”、土匪们(走私贩们)的瓜分。警察最终沦为收取供奉的武装团伙,“城市”里爆发战争,所有人参战抵抗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战争的爆发不是为了维护声誉和影响,而是为了维持基本生存。郊区的村民们幸存下来,但完全兽化,与他们交谈都需要一位知识分子来做翻译。“因为,河对岸是狼群和众熊,”有识之士们这样说。其中一位睿智的、绰号叫做“傻瓜”(语言学家)的城市知识分子,在大学关门歇业后开始打零工谋生。他时而与走私贩交好,时而又做起总理的随从。总理是位神秘的城市统治者,但事实上他既不管理事务,也不监督执行情况。总理(作为众多小说人物中的一个)有个正常的名字:尼克拉·巴甫洛维奇·普拉动诺夫,而其余人物只有绰号或外号,如“年轻人”“亲爱的”“糖块”“苍蝇”,以及“傻瓜”。小说中描写了俄罗斯人如何沦为狼和熊,也提到许多现实问题,如选举、知识分子、高等教育和政治等。正如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基金会主席瓦基姆·列文塔利所说:“事实上,《狼与熊》是一部关于政治的小说,或者,确切地说是对政治的估测。小说中流露出对不负责任的历史观和政治策略的蔑视,号召人们对每一个现实行为承担起个人责任。《狼与熊》讲述了未来的和世界末日后的圣彼得堡。但很显然,作者思考的却是我们当今的现实。”

由于奖金来源问题未解决,今年5月14日才公布“小评委团”成员,而颁奖时间却未更改,因此评委们的评选工作比往年少一个月时间。从小评委团的投票情况可以看出,《红光》和《狼与熊》的得票数相同,捷列霍夫和斯特里扎克手中的选票可能会分别投给其他两部作品,面对这种情形,评委会主席马卡罗夫只能放弃投票给《追寻风景的女人》的打算,而从《红光》和《狼与熊》之中选一个为其投票。与内容严肃、读起来不轻松的巨著《红光》相比,《狼与熊》的“僵尸”题材较能赢得读者青睐;与康多尔的纪实性直白的创作风格相比,菲格利-米格利的写作风格也较为委婉,在嬉笑怒骂中揭露了俄罗斯的当代问题。因此,马卡罗夫选择《狼与熊》,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是十分合理的。

此外,菲格利-米格利的身份扑朔迷离。这位自2000年以来活跃在俄罗斯文坛的作家,一直以菲格利-米格利的署名发表作品,但没有一家媒体确切知道菲格利-米格利的真实身份。应该说,这个神秘身份对她的胜出有一定的影响。正如文学评论家克拉丽萨·普丽松所言,人们常用“两种方法读完具体的一本书——要么是作者的名字有趣到能给人惊喜和启示,要么被广播传媒告知:文本值得关注”。身兼《2х2》电视频道节目总监之职的马卡罗夫深知神秘身份产生的效应,所以,从文学评论家那里获得10分的《红光》,终究是敌不过只得了5分的《狼与熊》。

“俄罗斯国家畅销书奖”的评选方法中没有集体商讨的规定,评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考量投票,一旦出现票数相同的情况,不是集体讨论,也不是参照上一轮的投票情况,而是由评委会主席一人决定。所以,身为评委会主席的马卡罗夫注定要从菲格利-米格利和康多尔中选出一位获胜者。而菲格利-米格利的创作风格和清新的语言,以及《狼与熊》中荒诞的故事、时尚的题材、深刻的思想,符合这个时代的读者的品味,因此,马卡罗夫投票给了《狼与熊》,使其获奖。

2013年“俄罗斯畅销书奖”的获得者确实神秘,她的作品都以菲格利-米格利的署名发表,她从未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愿在媒体前露面,即使获奖之后,她的真实身份也依然是个谜。■

作 者:孙婷,硕士,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俄罗斯
在俄罗斯感受“五一节”
俄罗斯猫展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民营油企的俄罗斯梦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2012——俄罗斯别无选择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墙怎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