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重读福克纳

2013-04-29王莉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二元论生态女性主义福克纳

王莉

摘 要:福克纳一直致力于展现“人与环境的冲突”,在其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南方土地与南方女性同受人类(男性)的压迫以及对多元对话、重建和谐的期许。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福克纳经典作品进行重读,可以重新发掘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同时也证明了福克纳具有超越同时代众多作家的前瞻性。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二元论 福克纳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奥博纳在《女性主义或死亡》一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e) 一词。德奥博纳认为,女性问题和生态问题存在内在关联,父权制是造成女性受压迫、环境遭破坏的根源。二元等级制所造就的父权制霸权通过长期不断的权力运作使得女性和自然沦落到被操控和被压迫的境地,简单来说,女性的堕落与自然的荒芜都是男性一意孤行的结果。

在文学批评领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经典的重读来批判对女性和自然造成压迫的男性霸权和统治逻辑,重新评价被贬低的女性和自然的价值,并实现人与自然、男人和女人以及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共处。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读福克纳,可以发现他所一直力图在他的作品中展现的“人与环境的冲突”实质上已经涵盖了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黑人与白人、穷人与富人等种种对立关系所体现出的种种压迫,从而进一步证明福克纳的确是跨越时代、具有前瞻性的一位作家。

福克纳本人极具生态性,他从小生活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之东,在少年时代就是一位好猎手,在成年以后他也始终保持着对河流和森林的热爱,骑马、驯狗、钓鱼、打猎等爱好几乎持续了他的一生。福克纳的朋友菲尔·斯通在为他早期的诗集《大理石牧神》所写序言中说:“密西西比北部的阳光、模仿鸟和湛蓝的山峦正是这个青年人的本质的一部分”①。这句评价十分中肯,正是南方土壤中生长的一切为福克纳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作家像福克纳那样对大自然有感情,也没有一个美国作家像他那样在最大范围和程度上对大自然的各种面貌进行了描绘。然而,福克纳笔下的大自然并非一个孤立的命题,他进一步关注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施加的影响,以及人们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和对待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以及不同阶层的人们的态度上的相似之处。

20世纪上半叶,福克纳生活的美国正处于发展工业经济、进入工业化社会时期,资本开始入侵古老的土地,城市化进程不断吞噬田野和乡村。福克纳对此心情非常矛盾,他并不反对现代工业的发展,但工业力量对南方这片土地的破坏也使他非常不安,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看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不仅是田园风光的丧失,更是人心的背离和道德的沦丧。美国南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无疑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展过程的一个缩影,是人类狂妄自大的自我中心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美国南方,代表人类霸权并实施统治逻辑的是白人男性群体,自然和人类社会内部其他弱势的边缘化群体,如女性、黑人等,都是其实施统治的对象。在《去吧,摩西》中,艾克年轻的亲戚爱德蒙兹把女人和小孩比作母鹿和小鹿,将自然和女性同置于男性的统治之下,并把女性为人类的延续而进行的哺育和繁衍视作理所当然。当男性对自然和女性心存蔑视并视其为可随意践踏利用的对象的时候,相互之间敌对破坏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设想了一种本体论的等级制,在这个等级制中,“男性、女性和动物按降序排列”②,这与一向贬低女性与自然价值的美国基督教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美国南方传统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视女性为从属群体。南方女性的身份和价值一直在被男性所定义并为满足男性霸权的需要服务。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多数女性都呈现为“牺牲的”“失败的”“堕落的”和“妥协的”形象。相比处于逻各斯中心的男性,女性与同处于边缘地位的自然无疑更亲近,也更具相似的特质。但也正因为这种亲密与类似,女性与自然共同在男性霸权文化中成为了衬托男性中心主义的“前景”的“背景”:男性通过否认对女性的依赖来削弱女性的地位,使女性仅仅作为男性的陪衬而存在。

在福克纳笔下富有自然气质的女性角色中,凯蒂·康普森无疑是最令人难忘的一个。在大自然里成长的她,身上具备了最近似自然的天性。对于康普森三兄弟而言,凯蒂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母亲”,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在凯蒂身上寻求自己需要的东西。在班吉的叙述部分,凯蒂是作为一棵树而存在的。每一次凯蒂出现在他的身边,他总是闻到她身上有“树的香味”。“树”的功能是为人们遮风挡雨,提供家一般的场所。凯蒂如同一棵树,为班吉提供庇护和关怀,给予他温暖和爱的感觉。同样需要凯蒂的还有她那梦游般活着的哥哥昆丁。在昆丁混乱的意识里,凯蒂总是和忍冬、玫瑰、苹果花和苹果树等并不“贞节”的花木联系在一起。昆丁将对捍卫家族荣誉的期望寄托在妹妹的贞操上,又将对妹妹的乱伦欲望投射在忍冬和苹果等植物意象上,凯蒂和忍冬、苹果等植物意象都成了昆丁的需要和欲望的载体,在昆丁的意识中失去了她们本来的价值和面貌。凯蒂的存在对康普森兄弟显然是重要的,但这种重要性是建立在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基础之上。正如薇尔·普鲁姆德所指出的,处于逻各斯中心的男性一方面离不开被他们定义为劣等的女性与自然,一方面又尽力将这种依赖弱化而使之成为一种“背景”:“被定义为‘自然也就意味着被定义为被动的、无力的和非主体的,是为处于‘前台的理性与文明的巨大成就(通常是由白种男性专家或企业创

造的)提供陪衬的、不可见的背景与‘环境”③。女性和自然一样,在这样的男性霸权文化下完全不具备主体地位。只有在获得使用价值的时候,她们才会被赋予意义和价值。

女性和大自然在沦为男性霸权的背景过程中不断进行抗争,但最终多以失败告终。以凯蒂为例,当她渐渐长大,她开始学着像一个成年女人那样使用香水,以至于让香水味盖过了她身上天然的树香。香水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凯蒂接受男权文化的设定,扮演男权社会分配好的女性角色的开始。虽然凯蒂为班吉洗去了香水味并把香水送给了迪尔西,但这个情节也说明,当女性开始主动抛弃自然的天性,接受男权社会的设定时,她的悲剧也就开始了。和凯蒂一样原本富有大自然气质的还有《村子》一书里的女性人物尤拉。尤拉一直以来都被评论家当作“土地女神”、“丰饶女神”和“爱神”的象征,“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是约克纳帕塔法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的部分,夸张地体现了肥沃、神话的丰盈,十足的土地本身”④。尤拉之所以被看作大地女神,一方面是因为她身体天然的丰盈饱满,浑身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孕育力,更重要的是她还将这种生命力传播给了村子里的其他人,唤醒了死气沉沉的乡村,给周围的一切都带来活力。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样一位充满生机的大地女神却被迫嫁给了精于算计的现代物质文明的代表弗莱姆,最终尤拉在弗莱姆不断的压榨下选择了自杀,这与在工业社会的机械力量压榨下不断变得贫瘠而最终毁灭的大自然命运如出一辙。

福克纳一方面描绘了被现代文明所摧毁的大自然、被南方父权制禁锢甚至毁灭的女性和被种族主义戕害的黑人,但另一方面他对人性始终充满希望,在《去吧,摩西》中,福克纳把自己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理想关系寄托在了艾克这样一个“符合‘英雄一词古老而崇高含义的英雄”⑤形象上。艾克成长的过程就是他认识自然、融入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艾克视大自然为给予他生命的母亲,认为大自然不仅和人类平等,甚至比人类更伟大、更高尚。而真正使艾克洞悉大自然的奥秘,使他灵魂受到洗涤的是大森林的灵魂、他的“养母”大熊老班。艾克多次探寻老班无果,只有在他舍弃枪支、指南针、银表这些“文明的污染”后,老班才首次现身与他相见,这使艾克意识到只有舍弃物质文明,返璞归真,才能获得大自然的接纳,才能和大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虽然工业力量最终毁灭了荒野,那个英雄而高尚的时代也随着老班被杀害和山姆的去世一去不复返了,艾克始终坚持对大自然和人类世界一切生命的尊重。身为白人,他认为黑人比白人拥有更多美德,并反对将人——不管是黑人还是女人——作为私有财产来占有。艾克是福克纳理想人类的代表,虽然他没有对实现人人平等做出更进一步的努力,但在当时的南方他的思想和行为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里,如何才能在追求GDP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包容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男女平等、物种平等的社会?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解放女性,忽略了女性,任何生态平衡都无从谈起。福克纳无疑注意到了女性与自然均遭受到了男性霸权压迫的事实,他曾将生态定义为持续的“对世界、生活的普遍观点和公共道德的广泛接受”⑥,即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交互关系。福克纳将自然问题延伸到了所有的社会道德问题,这与今天生态女性主义者们的观点惊人的一致。这不仅证明了他相比同时代的作家在思想观念上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同时也完全使他有资格进入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行列。

① 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② 吴琳:《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③ 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马天杰、李丽丽译,重庆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5页。

④ Fowler,Dorren. & Ann J. Abadie. Faulkner and Religion.Jackson:Univ. Press of Mississippi,2006:160.

⑤ 李文俊:《福克纳的神话》,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⑥ 田俊武、姜德成:《论福克纳作品中的“四位一体”生态思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作 者:王 莉,文学硕士,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二元论生态女性主义福克纳
没见到他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从多视角分析《一个小时的故事》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古希腊神话与欧洲文化的二元论思想
法律人思维的二元论?——兼与孙笑侠教授商榷
威廉·福克纳的《熊》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