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实效性

2013-04-29宋晓玉谢丽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小学科学

宋晓玉 谢丽华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进行科学课教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吃透课标精神,灵活把握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目标;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73-02

小学科学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对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从本地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际来看,科学课教学普遍存在着就教材教教材的问题,没有吃透课标精神、挖掘教材的真正内涵,没有发挥科学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应有功能。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挖掘教材,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目标设计中,农村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也往往是以教案为依据,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按部就班地操作教案,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稍有“出格”的表现,就会被立刻拉回到既定的教学设计上来。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一个封闭的教学框架之中,活动受到制约,个性难以张扬,致使课堂上缺少了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激情。教案的设计也是完全按照教材的安排,不敢做丝毫的调整与改动。如《土壤中有什么》一课,学生观察到土壤里面有虫卵和黑色的小颗粒,有的老师就觉得这与设计好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就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察,说这可能是大家观察有误,放大镜观察到的白色和黑色的小颗粒是腐殖质。老师没做事前观察,土壤中有虫卵这很正常,黑色的小颗粒也可能是花草的种子,在水中会上浮。学生其实观察得很仔细、很认真,却被老师武断地拉回到腐殖质上来,本来可能是一次有效的探究活动就这样被扼杀了。

因此,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教师要挖掘教材,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灵活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白教学目标是用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而不是衡量教师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标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教师必须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误区,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使农村科学课教学沿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为了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高提问的质量,在提问时,教师既要考虑时间、效率等因素,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要创设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智力上的困窘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某种现象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运用悬念、实验、故事、录像、描述、游戏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问题”为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打下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通过认真思考,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值得探究的的问题。这要求教师的引导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系统性、目的性,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要解决的主题上来。例如《空气在哪里》一课,在以“塑料袋里的空气”活动作为情境引入后,以“引导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塑料袋里的空气有重量吗?”“你怎样证明?”这样学生就会围绕“空气的重量”等主要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在此过程中,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怎样看到无形的空气”等相关的问题。

三、科学假设,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出了一些要研究的问题,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作出科学假设。学生提出的假设可能不够合理与深刻,但这毕竟是他们根据已有的认知与经验,对未知所做出的推测,这种体验与经历是难能可贵的。

假设作为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假设就为问题的解决搭建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脑海中立即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的答案。如在《压缩空气》一课学习中,学生发现充满空气的球比不充满空气的球弹得高,于是推测“可能与空气有关”、“与空气的多少有关”等,这是学生理性思维的表现。在学生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中,把盐水倒入蒸发皿中,通过加热使水很快蒸发,学生能够判断出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就是盐。有同学问:“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分离糖和水吗?”、“高锰酸钾和水也能分离吗?”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鼓励学生进一步讨论,进行大胆猜测,设计实验。

四、合理分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进行合理分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自主探究不是自由探究,小组合作不要走过场、搞形式。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讨论。在探究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一旦发现时间宽松,就让学生“充分”探究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用,就匆匆收兵,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究就已经终止。有时,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倾听对方发表的意见;还有些小组,发表意见者往往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组内其他学生则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这样的合作学习难有实效。所以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几个方面:1.要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合作探究的冲动之中。2.合作探究要有主要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目的性,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要合作探究。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3.合作探究的组织要到位。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及时了解合作学习情况,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并给予及时的引导。4.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教育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评价别人的不同见解等。

五、发掘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相比城市,大自然为农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

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施教,结合生活实际探究相关的科学知识。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和区别。《植物的果实》一课可以选择在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自然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完善对果实的认识。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小学科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