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文学作品中“新妇”的词义演变

2013-04-29郑柔琼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妇古典文学

摘 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新妇”一词词义丰富,分别历经新嫁妇、已婚妇女的泛称、弟媳、儿媳等词义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妇”一词逐步延伸出新的义项,新的义项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已出现的义项的完全替代,不同的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对待处于新旧词语交替以及词语义项变更时期的文献资料中“新妇”的解释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如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新妇”出现次数多、涵义多样,应仔细加以辨析。

关键词:古典文学 新妇 词义演变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任何一个词的词义在纵向时间轴上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都能引起词义的变化。《现代汉语词典》“新妇”条:1.新娘;2.(方)指儿媳。我们亦可从方言中找到佐证,“新妇”的说法至今仍保留在闽、粤、客等方言中,多表示“儿媳妇”。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新妇”的词义非常丰富,后人对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新妇”释义不一,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中“新妇”出现共十例,不同的参考资料对其中“新妇”的释义多种多样,可见对“新妇”一词进行词义的辨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妇”的词义演变

(一)原指新嫁妇

“新妇”并不“新”,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新妇”出现之初应该是指新嫁妇。在上古文献中“新妇”一词并不多见,这可能与汉语词语形态发展有关,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后逐渐转变为双音节化。在先秦典籍里,“新妇”多指“新嫁妇”,如《战国策·卫人迎新妇》:“卫人迎新妇,妇上车,问:‘骖马,谁马也?”这里,“新妇”问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马?这里的“新妇”指“新嫁妇”。《吕氏春秋·不屈》:“白圭告人曰:‘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竖子操蕉火而巨,新妇曰:‘蕉火大钜。入于门,门中有敛陷,新妇曰:‘塞之,将伤人之足。此非不便之家氏也,然而有大甚者。今惠子之遇我尚新,其说我大甚者。”“新妇”为新嫁妇义,“新嫁妇”提出了好的建议仍被批评,只因社会地位不高。

(二)汉代指已婚妇女

汉代“新妇”“新嫁妇”这一义项仍然存在,西汉焦赣《易林·同人·涣》“娶于姜吕,驾迎新妇”里的“新妇”仍指新嫁妇。东汉末,“新妇”多用来泛称已婚妇女,汉应劭《风俗通义》:“楼上新妇,岂虚也哉!”此次“新妇”泛指已婚妇女,有后人校注为证:“汉魏六朝人通称妇为新妇,故上文言妇,此又言新妇也。”“新妇”的义域进一步扩大,从“新婚妇女”进一步扩大到“已婚妇女”,这是因为时间的推移,新妇变成已婚妇女,但人们已习惯称其为“新妇”,这时“新”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在一定的场合下,“新婚妇女”可以用来指称“已婚妇女”,长期使用之后,“已婚妇女”便成为“新妇”的义项之一。

(三)增加义项,东晋指弟媳

东晋时期,“新妇”增加了新义项——“弟媳”。《尔雅·释亲》曰:“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东晋训诂学家郭璞注曰:“犹今言新妇是也。”由此可知,在东晋“新妇”为“弟媳”之义,同《尔雅·释亲》中所说的“妇”同义。

在以后的语言发展中,“新妇”承继东晋新妇“弟媳”之义,用于面称,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即所聘者,兄见呼为新妇,弟见呼为嫂也”。此处指出兄称弟妇为新妇。

(四)增加义项,魏晋南北朝指儿媳

魏晋六朝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不安而思想极为解放的时期,这对当时的语言系统也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词汇方面则发生了词语义项增多、词的主义项与次义项变动等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妇”一词所负荷的词汇意义已基本完成。南朝宋时,“新妇”不仅承续了之前“新嫁妇”“已婚妇女的泛称”的义项,还增加了“儿媳”这一新的词义,“已婚妇女的泛称”义也延伸出了“已婚妇女的自称”的用法。

应该指出的是,汉魏六朝时期“新妇”各个义项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而不是单指某一义项,这从当时的文学作品如《世说新语》《后汉书》可以看出。1.保留“新嫁妇”、“丈夫对妻子的面称”等义项。刘义庆《世说新语》“新妇”出现凡十例,可表“新嫁妇”,如“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又如“妇曰:‘新妇所乏惟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新妇”也可用于丈夫对妻子的面称,如《世说新语·贤媛》:“王公渊娶诸葛诞女,入室,言语始交,王谓妇曰:‘新妇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此处“新妇”是王公渊对自己妻子的面称。2.词义扩大,可用于已婚妇女对丈夫及夫家长辈、平辈亲属谦卑的自称。“新妇”作为古代已婚女子对自己的谦称,在南北朝十分普遍。如《世说新语·规箴》:“郭大怒,谓平子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此处郭氏自称为新妇。3.增加新义项,儿媳。表“儿媳”,如《世说新语》中王浑妻仲氏云:“若使新妇得参军,王儿也不啻如比。”此处“新妇”指儿媳。

“新妇”表“儿媳”义这一事实可以南朝的其他书面文献中得到验证,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匡道夫。郁之不改,新妇过。”句中“新妇”是周郁之父称自己的儿媳。“新妇”一开始指“新嫁妇”,公婆亦称其为“新嫁妇”,长期使用之后,“儿媳”便成为“新妇”义项之一。

(五)用于丈夫谦称自己的妻子

宋王得臣《尘史·辨误》:“按今之尊者,斥卑者之妇曰新妇。”即身份尊贵者称呼卑者的妻子为“新妇”。“新妇”除了可用于卑者对尊者称自己的妻子,还可用于丈夫在人前谦称自己的妻子,如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磐。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句中“新妇”是虬髯客在人前对妻子的谦称。

而唐宋时期,“新妇”的“儿媳”“妻子”“已婚妇女的泛称”等义项使用亦非常广泛,例如,辛弃疾词有“满床靴笏,罗列儿孙新妇,精神浑似个西王母”(表“儿媳”);王建有诗“远行僮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表“已婚妇女的泛称”)。

《全唐诗》中,所称妻子、儿媳者均写作“新妇”,如元稹《有鸟十二章》:“君不见隋朝陇头姥,娇养双鹦嘱新妇。”(儿媳);如王建《田家留客》:“远行童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妻子);如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弟兄俱簪笏,新妇俨衣巾。”(妻子)

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新妇”的词义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凡十例,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刘兰芝被称为“新妇”,如“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刘兰芝亦自称为“新妇”,如“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有人认为:“新妇,即新婚不久的妇女。”(薛金星:《中学教材全解·高二语文(上)》,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注:“新妇,对当时年轻妇女的泛称,‘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的‘新妇指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对种种说法,我们应加以辨析,辨析的关键就在于弄清“新妇”的词义。

联系上下文,“其日牛马嘶,新妇入新庐”所描写之时为刚结婚,但后文写道刘兰芝被“驱遣”时,与焦仲卿结婚已“二三年”,把文中出现的全部“新妇”都解释成“结婚不久的妇女”恐怕不妥。“从语言上可以推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应该是东晋时代所写的”,“新妇”一词的词义发展已相当丰富。“新妇”在文中应当是刘兰芝对自己的谦称,如“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等,或是别人对她的称呼,如“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或是已婚妇女的泛称,如“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凡十例,其中一例为“新嫁娘”义(“其日牛马嘶,新妇入新庐”),另一例为“已婚妇女”自称(“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其余八例均是“对已婚妇女的泛称”(如“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三、结语

对“新妇”一词词义的演变进行纵向历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新妇”的词义分别历经新嫁妇、已婚妇女的泛称、弟媳、儿媳等演变。“新妇”最初指“新嫁妇”,扩大到“已婚妇女的泛称”,再扩大到“弟媳”“儿媳”等,其词义的渐变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妇”一词逐步延伸出新的义项,指称范围不断扩大,由事物本身的词义开始不断地引申,扩大其指称范围和义域,这中间人们的使用习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次是新的义项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已出现的义项的完全替代,不同的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后出现的义项对先出现的义项的替换不可能一时完成,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对待处于新旧词语交替以及词语义项变更时期的文献资料,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妇”的解释,要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分析清楚“新妇”词义的演变,对古典文学作品该词的准确解释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 刘向编集.战国策贺伟[M].济南:齐鲁书社,2005.

[4] 吕不韦等.吕氏春秋[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

[5] 刘义庆.世说新语[M].济南:齐鲁书社,2007.

[6]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7] 吴曾.能改斋漫录(十八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8] 徐复.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风》一诗的写定年代[J].学术月刊,1958(2).(此据王云路,方一新编.中古汉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15.)

作 者:郑柔琼,暨南大学文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编 辑:郭子君 E?鄄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新妇古典文学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基于响应面法的土茯苓中落新妇苷提取工艺研究
常见食品组分及金属离子对落新妇苷稳定性的影响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探究土茯苓不同方法干燥导致落新妇苷含量的差异
落新妇苷稳定性的研究
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受众意识——以德庇时英译《好逑传》为例
落新妇苷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