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下南唐》鼓词小说创作的历史真实
2013-04-29车丽梅
车丽梅
摘 要:作为大部头的清代木刻鼓词小说,《二下南唐》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作品,其创作者无论是说唱艺人,还是下层文人,均是以真实的历史环境、历史人物为主要背景而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该小说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关系庞杂,语言朴素直白,折射着创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当时下层民众的思想寄托。同时,这部作品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文学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互动性和包容性。
关键词:清代 《二下南唐》 鼓词小说 木板印刷 历史真实
《二下南唐》是一部讲史性质的长篇鼓词小说,现在可以见到的版本有清代乾嘉时期的木刻本和民国时期的上海石印本,石印本是以木刻本为母本翻抄而成的。木刻本《二下南唐》凡六十二册,前七册题为《二下南唐》,后五十五册题为《双锁山》,前后情节连贯,故本文统一称之为《二下南唐》。故事发生在宋朝刚建立之时,因宋太祖带酒杀郑恩,酒醒贬了苗广义,陈抟老祖大怒,为惩罚宋太祖便派弟子余鸿下山挑起战争。南唐的一纸战书惹得宋太祖大怒,欲亲征南唐,却被围困寿州。小说由历史史实演绎而来,情节完整,人物庞杂,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因而本文以木刻本为例,探索鼓词小说《二下南唐》产生的历史渊源。
《二下南唐》起初是由说话人口头讲唱的,说话人以此为职业,为谋生想尽办法吸引观众,因而将故事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展开,以此增加小说的可信度。例如,宋太祖登基不久,南唐的一纸战书,使得宋太祖决定亲自征讨南唐。如此看来,当时宋与南唐的关系十分恶劣,甚至是水火不容。然而据《宋史·本纪·宋太祖》记载:“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定有天下之号曰宋……(三月)丙辰,南唐主李景,吴越王钱■遣使以御服、锦绮、金帛来贺。(秋七月)乙丑,南唐进白金,贺平泽潞。丁卯,南唐进乘兴御服物。(八月)戊子,南唐进贺平泽潞金银器、罗绮以千计。(十一月)乙卯,南唐主遣使来犒师。庚申,遣其子从镒来朝。(二年二月)丁丑,南唐进长春节御衣、金带及银器。(二年三月闰月)壬辰,南唐进谢生辰金器、罗绮。”可以看出自宋太祖登基之后,史书记载宋与南唐并未有过战争,一直和睦相处。至“(二年八月)甲辰,南唐主李景死,子煜嗣,遣使请尊帝号,从之”。至此可以看出,南唐已对宋称臣,不仅进贡财物,而且服从于宋的管辖。如若宋与南唐真有交恶,应是在这之前,也就是宋朝还未建立之前。陈桥兵变之前,宋太祖是周朝的检校太尉,那么宋太祖如果征讨过南唐,就一定是随同周世宗出征的,这点在《宋史》中可以得到印证。“(世宗即位)三年春,(宋太祖)从征淮南,首败万众于■口……南唐节度黄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遂下寿州。”可以看出宋太祖出兵随征过南唐,但这个历史事件的真实时间应该在五代的周朝时,《新五代史》可以佐证。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记载:“十三年十一月,周师南征……景惧,遣泗州牙将王知郎至徐州,称唐皇帝奉书,愿效贡赋,世宗不答。(十四年)夏,大雨,周师在扬、滁,和者皆却,诸将请要其险隘击之。宋齐丘曰:击之怨深,不如纵之以为德。诫诸将闭壁,无得要战,故周师皆集于寿州……乃班师……■力效寿春。(十五年)二月,世宗复南征。(显德)五年,五月,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奉周正朔。(按:李景嗣位,改元保大,周世宗年号为显德,显德五年为保大十五年。)”由此可以看出《宋史》所载宋太祖随征南唐的事件与《新五代史》周世宗两次南征的时间正好吻合,也就是说宋太祖二下南唐是存在的史实,只是时间有一定的错位。那么,历史真相是宋太祖在尚未称帝之前,随周世宗二次征讨南唐,最后南唐臣服于周。宋朝建立之初,南唐依然臣服于宋。这个历史事件在当时广为传诵,当然也正是通过说话人的再加工,使得这段历史在文学的长河中得以保留。可见《二下南唐》虽是底层文人的创作,但创作者还是具备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只是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以古拟今的捏合手法。
小说《二下南唐》中的故事情节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其人物形象更为复杂一些。《二下南唐》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只是文学创作中有一些细节的改动;第二种是虚构的人物,但在历史上可以找到其人物原型;第三种则是根据民间传说的再创作,其人物原型不仅仅是一个人。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高怀德,随宋太祖征战南唐,有万夫不当之勇,带领将士攻克寿州,战功赫赫,令敌人闻风丧胆。小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讲述高怀德,使其成为一个神乎其神的英雄人物。历史上,高怀德曾在周朝为将,宋朝建立之后,高怀德在宋为官,并且宋太祖将尚宣祖女燕国长公主许配于他,因而高怀德还有驸马头衔。毋庸置疑,不论身在哪个朝代,高怀德都是战功显赫的猛将。他的骁勇善战在《宋史》中有记载:“南唐将刘仁赡据寿春,舒元据紫金山,置连珠■为援,以抗周师。世宗命怀德率帐下亲信数十骑观其营垒,怀德夜涉淮,迟明贼始觉来战,怀德以少击众,擒其裨将以还,尽侦知其形式强弱,以白世宗……世宗一日因按辔淮■以观贼势,见一将追击贼众,夺槊以还,左右问之,乃怀德也。”可见高怀德在战争中的勇猛是不争的事实。小说暗合历史,并未对人物进行大的改动,包括其驸马身份都原封未动。前面提过《二下南唐》的前身是说话人口中的故事,可见即使是下层民众都对高怀德有一定层面的了解。这与高怀德的事迹有关,高怀德可称为两朝名将,后在宋又贵为驸马,与皇家有着莫大的联系,且为国家立过汗马功劳,因而由于官方宣传加上民间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他的事迹在当时定是广为传诵。这就导致即使是下层民众对其名号、时代、籍贯、基本事件等信息也颇为熟悉,且后有史料可证。所以不论是早期的说话人还是后期以说话内容为底本将其写成文本的下层文人,他们对人物的交代都符合历史真相,即使对某些情节进行虚构(如将其病死改为战死),都是为了提升人物形象,不会对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产生消解作用。
高琼,字君保,小说将其设置为高怀德的儿子。作为青年将领,他有勇有谋,当听说父亲被南唐擒获之后,母亲并未同意十六岁的他同下江南,但高君保背母私下江南,心怀国家,为君主解忧,可谓年少有为。这个人物形象深得听众的喜爱。高君保私下南唐途中,路过双锁山,误砸招夫牌,惹怒刘金定,二人展开争斗。刘金定三擒三释高君保,后高君保又情定刘金定。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戏剧、小说中的双锁山桥段,不断被改编传唱。然而,《宋史》写道:“(高怀德)子处恭,历庄宅至右监门衙大将军致仕。处俊至西京作坊使。”并未出现高君保一人。现蒙城县有“双锁山”一地,且存有一些著名景点,如刘金定饮马泉、梳妆楼、上马台、凉马棚、宋武烈王高琼墓等。《重修蒙城县志》有载:“齐山一名驼腰山,以其形长而中陷故名在县西北二十六七里,居小涧镇艮处之,方■峦起伏如波浪逶迤,高半里许,长约三里。”齐山在当地稱为双锁山,那么故事发生的背景地是真实存在的。据《重修蒙城县志》记载:“高琼,家世燕人,徙蒙城,少勇惊宋太祖,召至帐前。”“太祖即位擢御龙直指挥使,积功累官保大将军节度使,镇州都部署。真宗时为并州都部终检校太尉,追风卫国武烈王葬齐山之麓。”可见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人物身份需要核实。
《宋史》亦有记载高琼一人,“高琼,家世燕人……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真宗即位,加彰信军节度,充太宗山陵部署,复为并代都部署。”至此可知,历史人物高琼与高怀德并无关系,征讨南唐一事也是子虚乌有。但可以确定的是高琼这一人物在当时必有很大的名气,只是在后世流传过程中,或者是进入故事情节后,人物信息发生了改变。说话人为了人物的塑造,采取了嫁接的手法,利用同名历史人物,改动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通过历史人物——英雄人物——文学借用的流程,塑造出了新的人物形象。至于高琼的生长时代、人物身份被改变,也是下层民众对英雄的崇拜的表现,是他们对家族传统延续的心理寄托。
刘金定也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刘金定是北汉大将刘奈的女兒,从小习武,并师从梨山老母,法力高强,后情定高琼,毅然下江南,助宋太祖扭转乾坤。小说中有大量的章节,细致描写刘金定的征战场面。宋朝人才济济,大将云集,但对于对手余鸿的妖法,只有刘金定一人能够化解,拯救宋朝江山的历史重任都在她一人手中。小说将刘金定塑造成一个神仙般的人物,但史料中却没有见到记载。刘金定的出生背景,以及其父亲作为一员大将在史料中也无迹可寻。在一些曲目中,刘金定被塑造成一个农民的女儿,除暴安良,其父为刘天化。不论其生活背景如何设置,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在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相当低下,小说将其塑造为一个拯救江山的重要人物,不仅仅是对英雄的崇拜,也是对当时社会不满的影射。这样一个无法考证的女英雄,存在于民众的集体无意识中,不仅小说中需要她,人民群众更加期待这样的英雄在生
活中出现。
有限的考辨表明,小说《二下南唐》确实是在历史长河中吸收养分,再经过文学加工,呈现给读者完美的视听觉盛宴。《二下南唐》作为俗文学的代表作品,其中不论是严肃的历史事件,还是皇帝、大将的束手无策,甚至一个小女子便承担起扭转乾坤的重任,都保留有民间的特质,民众的思想寄托与人文情怀表露无遗。
创作者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等手法的处理,鲜活了严肃的历史。
参考文献:
[1]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 (民国)汪篪修,丁振江等纂.中国方志丛书——重修蒙城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