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险行业该改一改了

2013-04-29刘建辉

新财经 2013年6期
关键词:保险产品费率寿险

刘建辉

到香港去买保险,成为许多内地人的选择。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发布的数据,2012年内地投保人新造保单保费99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12.8%,而2008年这一比例仅为?5.4%。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惨淡的内地保险业,2012年寿险业务保费收入8908亿元,同比仅增长2.4%,寿险公司大面积亏损。

保险业龙头老大中国人寿继2011年净利润下滑45%后,2012年继续下滑39.7%。

保险业困局的背后,是保险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整个行业缺乏活力。而寿险增长乏力,加之今年千亿给付洪峰来袭,国内寿险业正面临较大的危机,该来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大变革了。

去香港买寿险

内地顾客现在是香港保险销售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据香港保监处香港长期保险业务临时统计数据,2012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前往香港购买保险的保费约70亿港元,其中,约九成为购买个人人寿及年金类产品,其余一成为投资连结保险产品。

“内地保险太贵了!”一家中型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王元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表示,一般来说同款保险产品,内地卖100元,香港可能是40?50元,可以便宜一半以上,美国则便宜2/3。

王元对记者表示,香港保险产品便宜,同样的保障额,保费要远远低于内地,且香港已形成一批非常专业的服务内地客的代理机构。美国的保险产品虽然比香港还便宜,但地理位置远,对华人服务较少,投资方面的保险产品购买也较麻烦。

王元对记者分析道:“在香港选择余地大。美元做理财还可以有杠杆,比如说买一份保险,数年后可用作抵押借钱套利,如果是短期的话,利息才0.25%。把借来的钱买债券什么的,收益率2%?3%,盈利空间比较大。2008?2012年,这种套利情况非常多,很多人都赚了钱。”

香港立法会保险界议员陈健波认为,香港的保险公司有国际背景,提供多种保险,投资选择远远多于内地,条款也比较灵活。相比之下,内地销售的保险则管控严格,顾客几乎没有多少选择。

“尽管一再提醒老百姓香港保险的法律和内地有差异,以后遇到法律争端时,可能内地法律不适用,会带来很多麻烦。但香港保险产品竞争力强,产品收益高,同样的价钱可以买到更好的寿险产品,我为什么不买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庹国柱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了解,近几年,香港保险产品中的投资型保险分红多在4%?5%以上,高者甚至可达8%?10%。相比之下,内地近年来多款分红险投资收益不佳,2008年、2009年银保渠道卖出的分红险,满期收益率竟然不及五年期存款利率。

“保险就跟买冰箱一样,家家户户都需要冰箱,但是谁的性价比最好,我就买谁的产品。”庹国柱表示,产品缺乏竞争力,投资收益率太低,整个保险行业缺乏活力,尤其是寿险产品,受到预定利率的影响较大,导致产品价格偏高。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解植春最近撰文表示,比数字更令人忧虑的是寿险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整体的形象也越来越差,整个保险业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

据了解,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在买保险的理念上有所不同。香港人买保险把重点放在保障上,并不在乎保单是否能保值、增值,而内地人在买保险时更为关注分红或增值,没有分红的保险产品销售较难。

因此,对投保人而言,保险、股票、债券、基金、存款等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和比价效应。在其他几项产品的收益率都高于保险产品时,保险产品的销售想不走下坡路都难。

14年不变的2.5%

不受投保人喜爱的内地寿险行业需要一场改革,目前已有新动向。

今年3月7日,保监会向寿险公司下发《关于开展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试点的意见》及具体实施办法等文件,提出的方案是,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以及与特定资产项目挂钩的专项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或万能保险的最低保证利率,均可由保险公司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在3.5%以上的,以及项目挂钩专项保险产品费率水平突破原费率监管规定的试点产品,需报保监会审批。

今年3月底,占据国内保险行业市场份额超八成的8家寿险公司负责人被召集到保监会。他们被要求就寿险预定收益率改革发表意见。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今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上表示:“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事实上,自1999年6月以来,寿险预定收益率上限一直被限定为2.5%,参考的是1998年1.98%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确定的标准。此后,虽然银行存款利率多次调整,但是2.5%的寿险预定收益率上限一直延续到今天,大幅低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尽管中间屡次传出改革的呼声,但却始终未能落实

解植春认为,作为保险市场和保险产品定价基准的预定收益率,应与整个金融市场和各类金融产品统筹考虑,尤其要与央行基准利率变化保持密切关联。2.5%的保险行业基准利率一直没有变化,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却偏离了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进程,也没有考虑客户的合法权益,从而最终制约了保险市场的发展,损害了保险公司的自身利益。

14年来,费率管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一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寿险的保障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二是价格管制限制了竞争,并使得价格竞争转化为销售费用的竞争;三是保险公司缺乏创新动力。

前不久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吕志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人身险费率改革的时机并不成熟,精算技术需要长时间资料数据积累。目前,我国保险业对于投保人群、费率等原始数据积累不足,精算人才也十分紧缺。

王元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现在整个行业发展有困难,20年前中国没有什么精算师,当时也做产品,精算技术、人才和市场发展关系并不是很大。

“现在中国做产品绝对没有问题,很多公司也都是进口产品。至于精算师人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缺,目前国内从事精算工作的有1000多人,国内拿到证书的大概有400多人,拿到国外证(比如北美精算师)的大概有100多人。中型保险公司一般都有20多人从事精算工作。”

在银行、证券企业都担任过高管的解植春感叹改革来得太晚了,“如果在2005年左右整个经济的上行期一并和银行业、信托业资本市场进行保险业的投资改革,可以想见,中国现在的保险业会是什么样?子”。

解植春认为,如果寿险预定收益率这一改革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能够成功,整个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亟待一场改革

不过,寿险的变革来得十分艰难,由于它将触及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的根本,因此,改革的风险和阻力一直很大。

早在2010年7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传统人身保险的预定利率将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当时资本市场反应极为强烈,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等上市公司的股价一星期内下跌10%。

反对寿险费率市场化的意见无外乎两点:一是认为费率市场化将导致恶性价格竞争,从而降低寿险业的利润;二是担心费率市场化将引发退保潮。不管大型保险公司和中小型保险公司对于费率市场化抱着什么样的态度,改革最终获益的将是内地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不用跑去香港,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保险产品。

“改革就意味着把保险产品价格降低。特别是有一些公司利润收入会下降,对上市公司来说,年报就不好看了,他们担心会带来一些市场上的反应。”庹国柱表示大公司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都大,这些公司业绩波动或是下降,对整个寿险行业的影响巨大。但如果不改革的话,实际上就束缚住了整个行业的手脚,对中小公司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影响都非常大。

“费率改革的阻力主要是大保险公司,比如国寿和平安,反对强烈。大公司存量大,一旦费率市场化以后,可能会引发现有客户退保潮。”王元分析道。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认为,大型保险公司市场份额比较大,如果放开预定收益率管制,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将增加,利润空间将被压缩。而市场份额较低的保险公司,对改革的支持程度较高。

庹国柱说:“中小保险公司期待市场化的改革,如纯粹在固定的高价格的空间里,小公司和大公司没法竞争,有时在服务上竞争,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市场的基本竞争手段包括价格的竞争。”

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则认为,改革后,寿险产品在利润率下降的同时销售量会有所上升,因此新业务价值总量不一定下降。中信建投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推进寿险预定收益率改革,都会导致相同责任下保费的适当下降,消费者将会从中受益。

传统险和分红险的改革究竟是同时推出,还是一先一后?两种不同产品,改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不太一样。

王元表示,不分红的产品对保险公司影响不大,分红险则不同,产品价格降低后,整个行业的运营成本会提高,压力很大,而不分红的产品价格便宜了,更有吸引力了。

无论如何,寿险业真的该来一场大变革了。

猜你喜欢

保险产品费率寿险
Lévy模型下的最优寿险、消费和投资
设立合资人寿险企的实务分析
确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Top-down方法研究——以TCL案为例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哪个好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万峰痛批寿险乱象
基于费率文件累加的高速公路费率生成校核方法应用
基于 Tweedie 类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在车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
易淘食进驻百度钱包中小商家盼低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