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蔚华的招行人生

2013-04-29李斌

新财经 2013年6期
关键词:行长民生转型

李斌

对媒体来说,银行是最难采访到的机构之一,银行高管似乎就更神秘,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而马蔚华是个异类,他是国内银行中任职时间最长的行长,也是最高调的银行行长,经常出现在各种会议、论坛、展会、慈善秀等活动中,像明星一样被媒体追逐着。

马蔚华退休的消息一出,媒体报道铺天盖地,记者在两天内就看了大约10万字的报道。14年来,马蔚华的名字与招商银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俨然是招行的一个明星招牌。他带领招行一步步壮大,功不可没;他眼光独到并具前瞻性,眼下最流行的互联网金融、私人银行、小企业贷款等业务,都是招行先行先试。

如今,后发制人的同行们已快马加鞭,直追招行,让马蔚华倍感“压力山大”;而来自大股东招商局集团方面的压力,也让马蔚华感到再做改变,有心无力。

也许,64岁的马蔚华,真的该好好歇歇了。

走在时代前面

到2009年,招商银行已经完成了成立22年战略“三步两转”中的“三步一转”,即业务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发展国际化及始于2004年的第一次转型。那一年,马蔚华在招行已经整整干了10年,马蔚华说:“我从学校毕业后去过很多地方,也当过官员,但直到来到招行,我才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愿意心无旁骛地去经营招行。”

1999年3月,马蔚华正式担任招商银行行长。彼时的招行只有1000多人,全国只有100多个网点,与庞大的国有银行相比,网点简直少得可怜。马蔚华上任后,在全国不断扩大网点的同时,将互联网变成了招行最大的竞争优势,构建了“水泥+鼠标”的业务服务网络。

1999年9月,招行推出了“一网通”,率先在全国启动网络银行服务。同年11月,招行经人民银行批准开展网上个人银行服务,成为全国首家开展在线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

如今,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已经遍地开花,此时回头看招行,不得不佩服马蔚华前瞻性的眼光。马蔚华说:“当初我们通过网络银行,还筛选了一批高端客户,由于招行网点少,低端客户都不愿意选择招行,都跑到大银行办业务。而十几年前就开始用网络银行的那些人,大多是城市白领、有钱人,所以招行通过网络银行积累了很多高端客户。”

业务网络化的第一步走出去后,招行于2002年4月和2006年9月分别在深交所和港交所挂牌上市,实现了第二步——资本市场化。而招行的第三步——发展国际化走得异常艰辛。马蔚华刚到招行,就已经开始规划国际化路径,他说:“走国际化我第一个瞄准的就是华尔街,因为在大家心目中,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代名词,是实现财富的梦想天堂。”

然而,走进这个全长只有500米的金融王国,马蔚华花了整整9年时间。因为自1991年美国实行《加强外资银行监管法》后,外国银行进入美国几乎成了不可实现的梦想。9年来,马蔚华辗转于深圳和纽约之间,用了4年时间设立了招行美国代表处,又用了5年时间才叩开了华尔街的大门,设立了招行纽约分行。

招行在“三步走”的同时,于2004年开始了第一次转型,致力于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当时,大多国内银行还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现在来看,无论从监管层还是大、中、小银行,都已经意识到转型的必要,各家银行都在削弱传统业务,增加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同业业务、小微贷款等,而招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好的零售银行。从这一点来看,马蔚华的决策仍是超前的。

被追赶的招行

然而,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怕产生新事物,被市场看好的东西,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别人复制甚至超越。近几年,马蔚华在不同场合不断地强调商业银行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在《财经》发表文章《银行转型关乎生死》。

当然,其他银行也早已意识到转型的必要,各行行长们虽然没有马蔚华那么高调地去畅谈转型,但个个都在暗地里付出了行动,最猛的应该是民生银行。近年来,民生集全行之力做以“商贷通”为代表的小微企业贷款。民生抓住了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旺盛,加之小微贷款利率弹性高,一般都上浮30%?40%,还有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民生的快马加鞭已使招行岌岌可危。

3月28日,招行和民生同时发布2012年年报,两家银行业绩数据的同时呈现,二者不断缩小的差距使投资者看得更加真切。2012年,民生净利润大增44.1%,而招行净利润增加25.31%;2009?2011年的3年间,民生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3.51%、46%、58.81%,而同期招行的这一数据分别为-13.48%、41.32%、40.2%。

而从下面的数据,我们更能感受到民生追赶招行的步伐有多快。2008年,招行实现净利润210.77亿元,民生为78.85亿元,民生的净利润只是招行的37.41%;而到了2012年,招行实现净利润452.73亿元,而民生的净利润为375.63亿元,已经是招行的83%。从2008年至2011年9月,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民生的净利润已经从1/3个招行升至3/4个招行。

再看兴业银行,2012年度实现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加36%。与民生的“商贷通”特色相比,兴业是以同业业务为特色。到目前为止,在兴业的各类资产构成中,同业业务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贷款业务增速。截至2012年年底,兴业银行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同比大增285.7%。在收益大增的同时,也助推了资产规模的增加,2012年,兴业总资产为3.25万亿元,超越民生和浦发,更是逼近了招行3.408万亿元的规模,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第二。

这样的追赶速度,不得不让马蔚华感到危机。从2009年开始,马蔚华在每年7月左右的各分行行长年中会议中,要求各家分行行长不必汇报业绩,直接说各自的问题和障碍,讲完后行长、副行长随机点评。

到2011年年底,招行又在内部推出了《那些追赶我们的银行》的危机报告,马蔚华告诉他的员工:“危机感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现实。”

马蔚华带领招行经过10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如今尽显疲态,还想保持之前的状态,他已有心无力。

招行未来挑战

招行在马蔚华带领下走过了10年的辉煌后,2009年,马蔚华在大股东、银监会和外部融资约束的共同压力下,提出了招行的二次转型,即以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财务成本、增加价值客户和确保风险可控为主要目标,并重点发展综合金融平台。

但面对强大的对手,马蔚华提出的二次转型并没有将“处于生死存亡时刻”的招行拉回到安全的境地,马蔚华已显疲态。

国内的商业银行,大多有国有背景和政府背景,而招行却不具备这样的靠山,必须靠自己通过市场化路线打拼,但在很多地方还要受制于大股东招商局集团。

1999年,马蔚华上任招行行长;2001年,秦晓上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和招商银行董事长。两人合作10年,互称“梦幻组合、黄金搭档”,两人都为能合作而感到幸运。马蔚华对秦晓非常赏识,秦晓退休后,马蔚华在评价秦晓时说了三句话:“他是一个非常合格的董事长;作为学者,秦晓是个合格的老师;我们在一起相处亲如兄弟。”2010年,秦晓退休时,马蔚华也想和秦晓一起退休,表达了马蔚华对秦晓的不舍。

2010年8月,比秦晓小10岁的傅育宁接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和马蔚华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傅育宁对于马蔚华的欣赏也不如秦晓,所以,两人在一些决策和经营理念上难免有分歧。

在2011年4月的业绩发布会上,马蔚华表示,由于监管部门提高了监管要求,招行会考虑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本,争取达到监管要求。而傅育宁则称,未来招行是否会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本未有定论。

在补充资本问题上,马蔚华受到了监管层和大股东的双重压力。自2010年开始,招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已连续3年低于监管红线。而招商局集团推动招行以节约资本为主旨的二次转型,主要是为了省钱。招行在2010年完成200亿元配股后,2011年再次推出了350亿元的配股方案,频繁地向股东伸手要钱,也让招商局集团倍感压力。

近年来,马蔚华已变得稳健有余、进取不足,而傅育宁却是一个相当进取的人,加快招行发展的意图很明显,此时的马蔚华已很难达成股东的意愿。

有媒体报道,2012年年底,一位接近傅育宁的核心人物在不公开场合透露过,马蔚华离职的事基本定了,已经开始找人替代。

也许,这些不动声色的变化,马蔚华早有心理准备。记者也从两次接触马蔚华的过程中,隐隐感觉到他的变化。

第一次是在2010年5月,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的论坛上,马蔚华作为吉林大学的成功校友,被邀请做主讲嘉宾。他讲述了招商银行纽约分行开业的曲折故事。记得当时的马蔚华因为感冒,嗓子沙哑,还不停地咳嗽,但他坚持讲了3个小时。那一次,马蔚华留给记者的印象是平和、睿智、有激情,但没有一点明星行长的架子。

而记者第二次见到马蔚华,是在2011年10月的一次钟表展上,招商银行是那次展会的赞助商,主办方安排《新财经》对马蔚华进行一个专访。专访安排在活动结束后的一个会谈区,记者早早等候在那里。活动结束,马蔚华及陪同人员来到会谈区,他与周围的人谈笑风生,并商量晚上去哪里消遣。记者一直坐在马蔚华旁边的位置等待采访。等候许久,马蔚华才在工作人员的几次提醒下,简单与记者聊了一会儿。

尽管才时隔一年多,但记者感觉马蔚华与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似乎更热衷于参加各种讲座、出席会议,忙着与名人明星做慈善秀。记者也梳理了一下马蔚华发生变化的时间点,2010年8月,秦晓离职、傅育宁上任,记者见到马蔚华的两次时间就是在这个时点的之前和之后。

由此看来,招行被同行步步紧逼的危机让马蔚华已无力再领跑,而来自大股东对他态度变化产生的落差和重重压力,也让马蔚华心存无奈,也许,马蔚华真的该好好歇歇了。

猜你喜欢

行长民生转型
当时我就笑出了声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德拉吉:卸任欧洲央行行长
转型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