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 渗透 贯穿
2013-04-29陆文琦
陆文琦
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小学语文的基础性特点,尤其是低年段的学习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仿佛珍贵而不可或缺的“初乳”, 应该更加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与良好习惯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低年段的教学却存在盲目拔高、字词教学走形式等等问题,下面结合二下《鸟岛》一课的教学谈对于小语低年段教学的看法和做法。
《鸟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养正:吹进黄沙始到金
言语基本功的训练是语文学习恒古不变、历久弥新的话题。在《鸟岛》一课的教学中,我对言语基本功的训练坚持一以贯之、一丝不苟。
例如,教师根据本课中带“的”的短语较多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喜欢“拖长音”这个学情,设计了“读好短语”这个环节进行分步训练。
首先出示“闻名中外”“各种各样”“密密麻麻”“玉白色”“鸟岛”“鸟儿”“鸟窝”“鸟蛋”这些包含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创设情境对学生说老师要变魔术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词语之间加上“的” 变成“闻名中外的鸟岛”等短语,并告诉学生这个“的”是强力胶,必须读得快,才能把“的”前后的词语紧紧粘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练读,老师或示范,或强调,或评价,直至他们不再拖腔拿调。
又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句式练习,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这里 ,我(我们)可以 ,所以 。”练习说话。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说鸟儿们爱去鸟岛的原因,引导他们与文本对话,理解课文第二段的第一句。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气候温暖、环境优美、鱼类丰富、树木茂盛”等词语,既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又为他们后面的句式练习提供语言素材。这时老师还是不急于练说,而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常读不懂题目的情况,引导学生读PPT上出示的句式,让学生读出“因为这里(怎么样),我(我们)可以 (干什么),所以 (才怎么样) 。”知道横线上要填写什么,而后才自由练习说话。细致入微、层层递进地训练,让学生能够根据各自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把句子说完整,高质量地完成了练习,收到了良好地教学效果。
言语基本功的训练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养正工程。这种训练不是某节课、课中的某个环节所能奏效的,在低段的教学尤其应该重视,只有长期、经常的熏习,才能真正转化为终身受益的童子功,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正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计!
二、渗透: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在《鸟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识写结合,特别重视渗透识写方法,力求将课上得丰满而细腻。
指导有法。在生字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进行汉字字理地渗透,着力引导学生领悟汉字内涵,明义记形,突破难点授之以渔。例如“密”这个生字,学生容易和“蜜”混淆,在教学中教师将汉字字理和图片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密”的宝盖头原本是指房屋,中间的部分表示界限分明,演变成“必”须的必,这个“密”最早就是指像房屋一样的山,深不可测,层层叠叠,所以下面是一个山。这样学生在后面的书写中就不会把下面的“山”写成“虫”了。教学中依据字理、识写结合、析形索义、解决难点,活灵活现地向学生传递着汉字的文化信息,在教给学生几个汉字的同时,也努力将观字明义明义记形的识字方法与识字能力传递给了学生,让他们能掌握规律,更快地更形象地识记汉字。
理解无痕。老师将识字融于课文的阅读当中,让孩子们在具体的词、句中和生字见面,在多次的阅读中不断地熟悉他们,认识他们。“筑”这个生字,老师在初读时,没有单个抽出这个字,而是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筑巢安家”随着句子出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在记忆“筑”的字形时说到“筑”是“竹字头”加“巩”,老师进行点拨“在古人在修筑房屋时,在土中还加入竹片,这样筑墙的房屋才‘巩固”,再通过“建筑”“筑路”等词语的理解进行迁移,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筑巢”的意思,从而整体把握了“筑巢安家”这个词语,在此基础上进行写字教学,水到渠成而又没有痕迹,如此将音形义结合起来学习,既落实低年段识写要求,又让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互相促进。
方法的渗透、指导,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它们虽然是理性的,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绵长的。
三、贯穿:一枝一叶总关情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就低年段来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它并非语文学习的旁逸斜出,而是必须要正视、坚持的,因为它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在《鸟岛》这节课上,老师并没有安排特定的环节来养成习惯,而是将习惯的训练和养成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角角落落。
例如倾听的习惯的培养,低段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普遍膨胀,他们往往只听自己的,不听别人的。在课上,老师要求学生除了听老师说,还一定要听同桌的,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如老师在把课文读给同桌听这个环节,特地出示了“读”“听” “评”的要求,并指导了评价用语,“读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要求:眼睛看书,耳朵倾听。听完评价:你读得 (正确或者流利),很棒!这里应该是 ,你读成 ,希望你再读一遍。”其实学生要评价得当,不仅要会“评”,还得认真去“听”。认真倾听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是难的,正因为如此,才要不断去练习。
又如引导学生养成读图的习惯。2011版新课标特别强调了要学生学会读非连续性文本,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课文第一段的文本内容出示了地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在这里特地“停”了一“停”,带着学生读地图,让学生学会从图文结合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认真读图的好习惯。
习惯的养成既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就是随时抓、反复抓,在老师习惯意识的指引下,促成每个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力提升的过程。
在《鸟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把儿童当做儿童,做好低年段教学该做的事。凸显年段特点,在课堂上夯实基础、渗透方法、培养习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环境,将“开放的”、“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轻松地学,有效地学,力求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滋长。